钟茗 朱国伟
《昆虫记》的作者法国昆虫学家法布尔,以毕生的时间和精力,详细观察并记录了多种昆虫的生活,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和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让众人去了解它们。
在数码时代的今天,我们用微距镜头放大小虫虫的小小世界,关注它们的一动一静,展示它们的繁衍、蜕变、老去的那一瞬。在这个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是生物链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此,善待大自然,敬畏生命哪怕是细小如昆虫般的生命。
现在就让我们走近微距镜头记录的一幅幅充满活力的画面,去聆听精灵的碎语吧。
对话钟茗
L=《旅游世界》 Z =钟茗
L:微距下面的世界真的很奇妙,在我的概念里,微距摄影应该对技术和器材的要求比一般题材的摄影要高些,请问哪些器材是必备的呢?
Z:我不太在乎器材的发烧,一台机身、一只佳能的百微镜头、一个捷信脚架、一条快门线、几只LED电筒差不多就是我野外拍摄的全部器材装备了。不少刚入门的爱好者总是对器材发烧有一种莫名的依赖,寄希望于顶级的器材配备和数量众多的各种附件来提升作品质量是不现实的,恰恰在这些当中就有不少配置是华而不实的东西。作品所体现的水平在我看来,更多的是摄影者对拍摄体的审美领悟,器材的价格并不应该成为拍好作品的唯一保证。其实,微距拍摄最重要的还是系统的简洁易用与可靠性,以及你对器材的熟悉度和习惯。
L:看你的虫虫片子的时候,都感觉心潮澎湃,美得激动人心,请问你是怎么做到的?有啥技巧?给读者们传授一下。
Z:我们知道,摄影就是一门用光影来描绘客观事物的艺术。对光的研究,是作品成败之关键所在。在我的作品里,尤其看重用明暗来揭示昆虫的独特之美,即利用光线的明暗来塑造昆虫的形体,以期达到表现空间和突出重点的目的。当然,更主要的是赋予画面自由地、戏剧性地明暗变化,利用光线来强化主要部分,同时也让暗部去弱化和消融次要的因素。
对于初学者,首要的工作是熟练的运用光圈、快门,微距摄影的景深非常小,所以在拍摄时应该尽量仔细选择焦平面的位置。再者就是光线运用的一般常识了,极具造型能力的侧光、侧逆光和逆光等光线在微距摄影中被广泛的运用,在这一类的光线下,被摄物体的轮廓、线条、扣人心弦的细微之处都显露无遗。拍摄微距应该尽量避免很“硬”的阳光直射,直射光容易在光滑表面产生反光,局部的高光不但没有细节,而且容易产生刺眼的感觉,破坏片子的整体效果。
L:昆虫的片子拍出来是美得令人咂舌,但是我想拍摄过程应该没有这么“美”吧。拍摄过程是怎么样的?是不是有各种各样的酸甜苦辣的故事呢,分享一下吧。
Z:昆虫拍摄有时也是具有一定的危险性,森林里的蚊虫、山路中的蚂蝗、草丛间的毒蛇……拍摄过程的艰辛,只有亲身经历过才能品出其中的滋味,我想这也是昆虫摄影从者甚少的缘由,可昆虫世界的美却摄人魂魄的,正是因为这样的美,往往令我暂时忘却了什么叫“害怕”。当然也会有些令人激动和有趣的事发生,去年夏天,我去天台山进行野外拍摄,发现了一枚快要羽化的蝴蝶蛹。“能拍到自然的羽化过程就像是看到昙花一现,大家都非常兴奋。”同行的朋友将蝶蛹所在的树枝用剪刀剪下,带回成都,在其破茧的那一刻,进行记录拍摄。为了等待羽化的到来,经历了10多天的等待。一天、两天……几天过去了,蝶蛹却毫无变化。那段时间,每晚都守着这只蛹,十多天过去了,终于在一天凌晨,迎来了这一刻, 立刻架好设备,开始拍摄。从破蛹而出的是一只漂亮的金凤蝶,褐黄色的翅膀,纹路清晰。整个羽化过程都用镜头记录了下来,“那真是太美了,这组辛苦等来的图片也被许多摄影爱好者津津乐道。”
L:这么多年的微距摄影经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Z:转眼时光荏苒,在拍摄的路上踽踽独行已经这么多年,见过繁华,也独享过寂静。更知聚散的悲喜。很多年前从一本小册子上看到过对信念所作的描述:“世间没有一样东西能和信念相比,当它一但占据了人的灵魂时候,一切都会变得坚不可摧。”这么多年的摄影经历,让我深知,如果没有一种信念和执着是无法走到今天的。“记录昆虫一生中最美丽的时刻,让人们懂得去尊重这些细小容易被忽略的物种”,带着这种对它们世界的关注和探索支撑着我一路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