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琴
一、创设情境,增加学生思维训练机会
语文课堂教学涉及面广,既要传授基础知识,又要训练基本技能。注重语言的训练,但不能忽视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师要为学生提供创造思维训练的机会,如教学《开国大典》一文时,我两次创设情境体会。
第一次,在学习叙述天安门广场的部分时,我先让学生朗读课文初步感知,然后打出天安门广场的投影让学生感知广场的宏大气势,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课文中的叙述,“画出你心中的天安门广场”。结果有的学生把红旗画得又大又宽,理由是:“五星红旗是新中国的国旗,我热爱她。”有的却把大红灯笼夸张得很大很大,理由是“新中国的成立,全国人民都庆祝,多么热闹,大红灯笼应当做得大大的,挂在天安门城楼上。”还有的把天安门城楼上下都挂满彩灯。理由是:“天安门城楼挂满彩灯,就更美了。”你看看,学生是多么富有想象力。
第二次,当理解完课文后,我设计了“给开国大典摄影”的活动。首先假设学生是一位参加开国大典的摄影记者,然后“选择你喜欢的镜头拍照”,结果得出很多种“镜头”。有的选择拍摄毛主席庄严宣告的时刻,有的选择升国旗仪式,有的选择群众欢呼场面,还有的选择了观礼台上外宾的表现。学生们一一说出自己的理由。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增加了创造思维的培养机会。
二、展开讨论,创造思维的产生
无论是小组讨论或集体讨论,都可以使学生集思广益,开拓思路,引发创造性思维,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在初读课文后,我向学生提出讨论问题,“怎样理解鸟的天堂?”
生甲:鸟的天堂是指那颗茂盛的大榕树,看起来像个鸟窝。
生乙:不对,作者是第二次见了许许多多的鸟,树上热闹极了。
生甲:那么,鸟的天堂是指鸟多的大榕树。
生丙:不对,我认为鸟的天堂是指茂盛的大榕树是
鸟儿安家的好地方,是鸟儿的幸福乐园。
以上讨论,层层深入,从最初理解的“鸟窝”得出具有创造性的结论“乐园”。可见,彼此交流思想,就能启发创造性思维。
三、激发质疑,培养活跃的思维
人的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因此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于培养思维能力有作用。学生对周围的一切感到好奇,遇事都爱问个“为什么”,教学中我常运用学生的这种心理特点,创造发问的机会,安排时间,激发学生大胆质疑,敢于发问。如,教学古诗《泊船瓜洲》,在检查学生自学情况时,我向学生说:“谁能考考老师”?结果班上95%的学生都向我提出问题。面对学生的问题老师存疑,在板书古诗时,我故意把“春风又绿江南岸”错写成“春风又到江南岸”。这样一“错”,激起了学生的思考,马上又有学生提出:“诗句中不用“绿”字行不行?“我因势利导组织学生讨论,经过一番争论,得出的结论是用“绿”字最恰当,最能体现江南春天的生机勃勃。通过这样的激疑教学,班上学生的思维活跃多了。
四、尊重学生思维,鼓励积极思考
有些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人又“淘气”,往往在课堂教学中敢于向老师提出一些“怪问题”,甚至提出与老师在课堂上背道而驰的问题,否定老师或课文,也往往让老师束手无策。这些问题有的正反映了学生的思维活跃,如一位老师在讲读古诗“白日依山尽”时,指出“日是指夕阳,因为只有夕阳才渐渐下山”。刚说完,有个“顽皮的”学生马上向老师说,“日是指刚刚升起的太阳”,这样一来,全班同学都笑了,这位有经验的老师没有去批评学生,而是要他说出理由,结果那个学生说“我们那里早上的太阳是渐渐离山的”原来这位同学是住在山沟的,听后,老师觉得这个学生说的有理,并表扬了这个学生是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了。如果老师立即“一棒子打死”,便会扼杀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五、培养怀疑心,让学生提出创新见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来源于“疑”,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最忌讳因循守旧,要崇尚标新立异的创新精神,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会引发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问难,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怀疑心,使学生处于“愤”“悱”状态。如,在教学《我的战友邱少云》过程中,一个学生提出疑问,“我记得一点小火星都把我烫得叫苦连天,邱少云在熊熊大火中却不挪动一寸土地,不发出一声呻吟,这怎么可能?”这个问题着实令我吃了一惊,有点措手不及,但我没有责怪学生,而是表扬了他敢于对课文内容提出疑问,经过一番思考过后,我让学生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黄继光,董存瑞是怎样的人,面对生与死的抉择,他们是怎样做的?”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有了一定的共识:“正是他们做了常人所不能做的事,所以他们才称得上伟大“。诸如此类的质疑不仅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更能促使学生创新意识的形成。
六、精心设计练习,训练学生思维
语文课堂教学,贵在精讲精练。一般授课后,要设计课堂练习。教师在设计练习时,可以设计一些具有创造性的练习提供学生训练,如在用词造句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进行连词成句,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
语文课堂教学,要在对学生语言训练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具有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从而逐渐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