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8日,第七届世界草莓大会将在昌平区拉开帷幕。世界草莓大会是展现最新科技前沿成果的学术盛会,也是引领世界草莓产业发展趋势的风向标,具有广泛的国际声誉和影响力,被誉为“草莓界的奥运会”。每一届大会都有力地推动了举办国草莓产业与科技的发展。
昌平区“草莓办”的工作人员介绍说,第一届世界草莓大会于1989年在意大利召开,促进了该国草莓育种和生产的发展,自育草莓品种的占有率由不足30%,一跃上升到80%,也使意大利的草莓生产成为欧洲第二大强国。1993年在美国召开了第二届大会,使美国的草莓科研和生产一直居世界领先地位。第三届大会于1997年在荷兰召开,带来了荷兰红花草莓育种和观赏草莓产业的兴旺。2001年第四届草莓大会在芬兰召开,促进了芬兰有机草莓生产和观光采摘业的发展。2004年第五届世界草莓大会在澳大利亚召开,使澳大利亚由草莓进口国成为草莓出口国。第六届世界草莓大会在西班牙韦尔瓦市召开,使韦尔瓦市成为西班牙最主要的草莓产区,年产草莓27万多吨,产品销往欧洲和美洲,草莓已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
昌平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昌平草莓产业将坚持“科技前沿、种业高地、精品高效、辐射示范、农民受益”的发展定位,通过持续建设,力争使昌平草莓产业的科技含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北京乃至全国草莓产业优化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打造“世界一流的草莓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国内领先的草莓品种开发和种业基地”、“北方重要的精品草莓产区和交易中心”,以及“辐射带动全市设施农业发展的草莓产业化示范区”。
未来三年里,这座历史名城农业盛事空前。今年8月,第18届国际食用菌大会确定在通州举办。2014年,世界种子大会和第十一届世界葡萄大会,将分别在丰台区、延庆县举行。
北京如此密集地举办全球性农业产业大会,与它建设世界城市,构建现代化都市农业的整体布局密切相关。首都“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目前,北京农业越来越受到有限土地资源的制约,要想在“大城市,小农村”的格局里谋求开拓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能依托得天独厚的科技资源和相对强大的投入能力,占据高端、高效、高辐射的位势。
这几天在京郊采访,发现北京接二连三在农业领域推出的这些“重头戏”,不仅仅是出于产业发展的考量,甚至也不局限于“打造种业之都”等一系列宏大构想。这里农口的干部们对农业有着与众不同的认识,他们说:农业对一个国际化大都市来说是一个特色产业,城市越发达,对农业的依存度越高。农业发展到现在,已经不仅仅是农民谋生的手段,而是成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市民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农业,农业要在大背景定位中实现新价值。它不仅具有生产功能,还有生活、生态、示范功能。这就需要我们挖掘它文化和科技含量,大力发展农业文化创意产业、会展农业、休闲观光农业,充分体现农业的绿色、人文、科技特征。在这座人均GDP超过一万美元水平的城市里,人们对农业创造的生态效益更为看重,农业正焕发出前所未有的魅力,一沟一坡都是景色,一花一果都是体验、一节一会都是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