耑晓娟
步入大学,一切都开始了全新的蜕变。
不少人认为,高考的失利,是在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那一刻,就注定了这种差距会在四年之后让大家感觉已经不在一个世界里了。但事在人为,不是进了高等学府就等于进了保险箱,读了研究生也不一定会变成栋梁。
即便是在同一屋檐下,一个学校里的学生也有可能差距很大,有理想、有激情的同学在校园里就能做出出色的成绩,而舒舒服服等着毕业的同学,很可能一直碌碌无为下去。
有人说,选择太多,等于没有选择。很多人做选择前都会权衡利害,预估得失,当改变现状的收益大于维持现状的成本时,就会做出偏离原来生活轨迹的改变。我不会这样做,我不喜欢什么事情都做个列表,而是想到了就去做,去做我自己应该做、能够做的事情,和很多上了大学的人一样,感觉大学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样,于是就有人抱怨,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其实是自己期望值过高,而目前对于我们能做到的就是踏踏实实,活在当下。
现在的我们,嘴里谈论的已经不再是哪所大学,哪个专业,而是四年之后我们的出路,我明白,仅从这一点我就在潜移默化地改变。作为90后,大多是独生子女,学习生活一路平坦,没有受过太大的苦,那么不妨在年轻时,多给自己一点磨砺。其实国外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并不是我们所想的“千篇一律”,新闻前辈苗乃川说,他在瑞典读研究生时,班里就有位同学在本科毕业后干了四五年的垃圾工人,每天凌晨1点钟开着垃圾车四处游荡,而最后却成为一名法制新闻记者。因为垃圾工人的工作是在凌晨和深夜,经常有机会观察到城市的一些阴暗角落及阴暗勾当,于是后来就被报社聘用为法制新闻记者。在欧洲,年轻人更多的把学习和找工作看成是生活的一部分,一个连续的成长过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不是一道鸿沟,而是我们的脚步。
在大学,谈及爱情,或者都习以为常。“世界上难以自拔的,除了牙齿,还有爱情”,风景如画的校园,青春浪漫的年纪,难免会上演风花雪月般的故事。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赞同大学就过早地考虑生活,因为我们没有任何资本,不能承受那么多的责任。在物欲横流的社会,承诺显得那么苍白、脆弱。三毛说,“某些人的爱情,只是一种当时的情绪,如果对方错将这份感情当做长远的爱情,是本身的一种幼稚。”但不乏那些轰轰烈烈、长相厮守的爱情,我想,这也许只是少数,所以,一切随缘吧!
其实,人生就像M型发展,从小成长,刚迈入大学,刚努力工作,职业生涯向上,几年后完成结婚生子等人生大事,有个短暂的向下过程,并在此期间调整和明确将来的定位,然后再度上升,直至退休回归家庭。
面对人生,都有太多的怅惘,没有长远的计划,或许只能漠然地离开。我执着地希望在我们都要到达的那个终点站,我们还会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