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甫铭
壬辰中秋。嘉定江桥。一幢中日结合的园林建筑“上海梧桐汇”,一组题为《风》的色彩鲜艳的抽象雕塑,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里,有木板和玻璃墙巧妙结合在一起的现代建筑“美术馆”和创作室,有古今雕塑和苏州园林融为一体的陶吧、亭榭、茶室,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修竹摇曳,树影婆娑,丹桂飘香,石榴压弯了枝头……这个充满文化气息和温馨舒适的现代建筑园落,是著名旅日公共艺术家邹东方和她的丈夫、画家林依峰共同设计的杰作。
中青年旅日公共艺术家邹东方工作室,就在“梧桐美术馆”的三层楼里,那里摆放着她创作的各种各样的雕塑作品。待人低调、行事干练的邹东方穿着十分随意,透出东方女性特有的艺术气质。她自豪地告诉记者:“这里的许多雕塑已经放大制作安置在上海、江苏、广西、河南等地,还有些在日本。”呵,想象不出,那些被放大至五六米甚至一二十米高的石头或不锈钢等材料制作出来的巨型雕塑,充满了速度、力度和视觉冲击,怎么可能出自眼前这位文静女性之手?然而,两个矛盾体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让记者充满了好奇。
说起邹东方从事公共艺术的人生轨迹,其实很简单:1961年在上海出生,1983年从上海园林学校毕业后担任市农业科学院园林绿化规划设计,后来赴上海大学美术学院专修雕塑专业,1991年东渡日本在东京艺术专门学校和和光大学美术学部攻读研修生,1997年取得日本艺术家签证。新世纪初,她频繁地往来于中日之间,从事公共艺术创作活动。在偌大的梧桐美术馆工场间里记者看到,为江桥镇人民政府设计的不锈钢材质雕塑《上善若水》(高10米,重约8吨)已经制作完成,只待启运实地安装。这尊雕塑用抽象手法歌颂了人民政府为人民的良好寓意,它将被安放在镇政府前的草坪上。
对景观雕塑的概括
“有人评价作为雕塑家的您,所做的作品其实是公共艺术。您认同吗?”
“呵呵,‘公共艺术这个词是我对景观雕塑设计作品的概括。”自信的邹东方笑着对记者说。
在邹东方看来,雕塑作品不管东方还是西方,无非是具象和抽象两种形式。但是纯粹的雕塑张扬的一定是艺术家强烈的个性,园林设计则反映景观的整体效果。公共艺术将雕塑和园林景观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也就是用造园手法将雕塑融入景观之中,创造一个有亲和力的、自然的、有文化品位的地域景观文化。
但是当需要将雕塑作品放置到某一个公共场所时,邹东方说:必须考虑周边环境和题材的需求,而不可能过分强调雕塑家的个性。在某种意义上,雕塑家是被动的,施展的空间也是有限的。“用设计师的眼光、艺术家的心灵,也许才能真正把握公共艺术的真谛。”学习园林专业和后来学习雕塑的经历和知识储备,让邹东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公共艺术领域游刃有余。
上海松江大学城的外贸学院的公共艺术设计,可以说是邹东方的精品力作之一。她清楚地意识到,这一公共艺术作品将成为外贸学院校园文化的重要部分,在题材、形式、尺度上一定要和大学环境相匹配相融合。经过实地调查勘察之后,邹东方决定把绿化景观中的一些元素,如植物、廊架、汀步、置石等,作为造园的必备条件,而把雕塑化为其中的一个元素加以全局规划和设计,以此来体现和营造飘逸书卷气的校园文化。在外贸学院校区,我们看到一块块长长短短的花岗岩石条,不规则却有意识地散列在草坪上,石头上面零零碎碎地镌刻着一些甲骨文、象形文字和现代汉字。它让学子们在这里憩息、玩耍之余,会产生“我们民族的文化从远古走来”的丰富遐想。一尊名为《大地的能量》的雕塑用爵士白大理石制作,高达10米,设计安置在学生上课必经的路上。一棵强劲的幼苗破石而出,两块蛋形石头分裂成两半,一条碎石铺成的小路延伸开来……它象征着莘莘学子在学校里积聚知识能量,双手创造的未来将是无限美好的。寓意深刻的公共艺术作品与校园文化氛围相融合,起到了“此地无声胜有声”的教化效果。
城市公共雕塑与时代共鸣
中国的国情,中国城市雕塑的发展,需要好的城市雕塑。雕塑家应该用怎样的心灵去创作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在城市放置的雕塑作品怎样让人们产生共鸣和启迪?这是邹东方经常思考的问题。
生于斯长于斯的邹东方无时无刻不在关注上海的发展,她要用自己的作品美化和装点上海,为此贡献全部的智慧和力量。蓝色的钢板景观雕塑《春水秋波》,是邹东方为上海外滩观光隧道浦东出口处创作的一件公共艺术作品。上世纪末,外滩观光隧道建成,浦江之水又一次迎来了暖暖的春意。对上海有着深厚感情的邹东方,此时对改革开放的上海未来更加充满了憧憬,于是创作了这一充满动感和幻想的作品。它在东方明珠广播电视塔的辉映下,更加衬托出充满活力的上海是那么英姿勃发!
邹东方认为:如果雕塑家要长期从事公共艺术工作,必须具备设计师的逻辑思维和艺术家的真诚心灵。在为上海嘉定、青浦等居民社区进行公共艺术造型设计时,邹东方很好地把握了当代人脉的精神需求,作品不仅要起到调剂色彩、渲染意境的作用,而且还要提供陶冶性情的可能性。居住在嘉宝都市港湾小区的市民,在看到由钢管焊接的3张红色风帆组成的《帆》之后,都会发出会心一笑:“人生好比一艘航船,小区就是停泊的港湾,无论航运多远,每个人都希望拥有一个避风的港湾,那就是温暖的家!”
公共艺术凸现个性
邹东方创作并安置在公共场所的雕塑作品,以抽象的形态见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个人特色,那就是新奇的外形,纤细优美的曲线,简洁大气中透出女性的温柔。熟练地运用多种材质制作各种主题的雕塑,是邹东方雕塑的另一大特点,几块石头、几片钢板甚至几根线条,经过她的匠心独运,会展现岁月的痕迹和生命的律动。人们在这些雕塑旁经过时,会产生怡然的审美愉悦,或者会心一笑展开无限的想象。邹东方的公共艺术作品有的已成为地区地标性标志,安置在浙江省上虞市解放路步行街的《蝶》、上海中山北一路街头绿地的《情》……据说是当地青年男女约会或者老百姓辨别方向的指路地标,这,是她特别引以为自豪的。
树立在“梧桐汇”美术馆前草坪上的一组雕塑,是邹东方2001年参加上海国际雕塑邀请展的作品,它鲜艳夺目,涂了不同颜色的不锈钢杆上,“随风飘扬”的旗帜似乎成为邹东方公共艺术开启新的里程碑的见证。
“梧桐汇”飞出金凤凰。邹东方是上海贝丰环境艺术有限公司的掌门人,带着她的工作团队,夜以继日地忙碌着,她多么希望能够创作更多一些优秀的公共艺术作品贡献给社会。这不,她和她的先生、画家林依峰,前不久一起参加内蒙古包头市文联举办的“海上明月——上海艺术家支援西部职教交流展”,刚一回来,又投入到了新的景观设计项目中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