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梦为马”的新锐摄影师

2012-04-29 23:39:01阳丽君
中国摄影家 2012年5期
关键词:纪实湘西摄影

阳丽君:第一次看你的作品的时候,对那匹影子马最为深刻,它让我想起了曾经钟爱的海子的一首诗《以梦为马》,诗中说,“我要做远方的忠诚的儿子/和物质的短暂情人/和所有以梦为马的诗人一样/我不得不和烈士和小丑走在同一道路上”。当然,你的影像与海子诗的内容并不一样,但感觉这幅作品贴切地体现了以梦为马的意境。你也写诗,让诗与自己的摄影作品相得益彰,《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标题本身就充满了诗意。甚至每张图片的标题也充满了一种美好的诗情画意。诗和摄影在你这里体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黄晓亮:诗和摄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或者媒介,有的内容是摄影难以表达到位的,有的是诗和文字难以言说的。它们是平行而又相互吸引的。从诗的情境中所感受的东西在摄影中可能会被放得更大更清晰,但摄影作为一个视觉媒介,给人的想象空间也许很具体(比如新闻或者纪实),也许又相当的模糊,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一件好的作品往往会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名字,名字对一件作品的意义重大,它就像画龙点睛,又像一个非常好的开场白。我每一个系列的作品都有一段诗性的文字,我说不上是散文还是故事,总觉得它们需要这样一个好玩的东西。我从来不把过多的文字放在展览或者画册当中,因为这样会对作品有影响,会有很多束缚使作品变得不自由纯粹。诗要读,视觉作品要看,体会到的感觉也不一样,它们之间是平行的,又都是为我的艺术表达服务。我常常写些诗和句子来像写日记一样的记录每天那时那刻的感受,也带着相机记录一些有意思的照片,记录下那时的现实情景。我把这些当作是创作感觉的积累,积累满了就会溢出来,这时就是自然成就作品的时候了。我不相信“即兴”可以创作出很好的作品,再如何“即兴”也是因为之前积累了不少的感觉才可能在某一天的某一刻“突发”即兴创作。

艺术作品本来就是一个想象,是一个梦,一个以现实为基础的梦,带有浪漫色彩和个人情结严重的理想。所以我第一个系列就叫《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未来要不就是全新的,要不就不存在。诗是马,摄影是梦!

阳丽君:你的作品充满了回忆和梦幻,带着稚拙和纯真,表现手法却有点像皮影。你是如何选择用这种方式来表现类似这种感觉的呢?或者能说说这些作品是怎么创作出来的?

黄晓亮:最早是为了在摄影(视觉)上有一个突破,然后开始研究摄影这个媒介。从摄影术诞生开始,摄影基本技术理论没有变化过,依然是光和影。摄影媒介最本质的东西也就是光和影。在做摄影之前我也画画也做设计,我知道要创作一件有震撼力的作品不仅需要一个很好的想法,视觉的呈现也非常的重要,而且我认为是最重要的。吴冠中先生有一个笔墨等于零的观点。这个观点让我在摄影上也有了新的见解,要突破就要从视觉上去突破,换一种视觉形式。当摄影一直以“视觉的客观性”的方式存在时,为何不可以以另一种形式存在?抛开摄影技术的自我陶醉和对镜头感的迷恋,将以往摄影固有的知识“归零”,然后再重新去思考它会得到什么样的结果。最后我开始从“光”和“影”这两个最原始的影像组成元素去探索。也正是这个时候我开始了西北的旅行,去了很多地方。西北的阳光和独特的怀旧地域勾起了我很多童年的记忆。在西北我路过天水的一个乡村,那时已经到了炊烟四起的时候,那里的房子还有很多是土墙,顿时觉得像极了我童年生活的湘西,夕阳映衬着杨柳的影子在土墙上摇摇晃晃,美极了!我开始不停的拍那些影子照片。在嘉峪关的城墙上我也拍了很多,但当时还没能完全的打开我的回忆。创作需要一种动力才能使作品更具创意,这种动力就是强烈的某种意念的表达欲望。回到青岛我便开始着手影子创作计划,我感觉到这种东西就是我在视觉上突破的一种需要。第一件作品出来的时候我兴奋了一个晚上睡不着,因为既验证了我研究方向的正确性,也十分符合我要表达的东西。《一个期待或者新的奇迹》就这样开始了,一直到最后成为我大学的毕业作品。开始创作影子系列部分作品后期运用了PS技术,毕业后开始了新的尝试,各种强度的灯光和搭景以及投影器的使用,再到后来运用暗房技术呈现银盐照片。我的作品一出来便有很多人对此产生疑问,我听到的多数是问是不是PS合成。我认为这并不重要,当然我也有一个很好的机会与宝丽来合作了一次(春之人间景系列),从此再也没有人会问我的作品到底合成了没有,这是一个非常戏剧化的转变。我跟提问的很多人说只有前期没有后期,呵呵。

阳丽君:你的作品基本上由大面积的黑和大面积的灰组成,四周围是大面积的黑,中间是朦朦胧胧的灰,你这些黑和灰有什么说法吗?

黄晓亮:前面我们刚谈过“以梦为马”,摄影是梦,哈哈。我也不知道梦是什么颜色,总是感觉梦很深邃,朦胧得要陶醉进去,即使没有陶醉那也是一个无尽的幻境深渊,吸引着正在发痴的你。

阳丽君:你的这种影像严格意义上来说,已不是单纯的摄影,里面蕴含着许多自己个体的情绪、体验和感觉,更多的像当代艺术,也有人认为这样的作品可以说是影像作品,但不能称之为摄影作品,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黄晓亮:首先我得问摄影是什么?难道说非得拿着一台相机去拍一组未发现的“新大陆”抑或一件新闻事件,或者是一组“某某”人文纪实题材的照片才算得上是摄影?如果我们去翻看摄影史,最早的摄影(包括摄影诞生的原因)绝非是要我们必须如此定义摄影,而且我们总不能老是依据历史来判断未来。我一直和朋友说如今还有很多的人处在摄影的自我陶醉时期,纠结技术,迷恋镜头。摄影要什么,最后又以什么方式呈现,最终结果是个什么东西?我想谁都知道摄影最后得出的结果就是张照片。一张照片我们要它承载多少东西呢?它又能承载多少呢?而我们又期望一张照片能为我们承载什么呢?一张照片切断时间成为历史的见证,这才是照片的精髓。然而记忆是存在偏差的,由于摄影技术的客观性与摄影师的主观可修饰性,这种见证也存在着很多让现在的我们产生一厢情愿的幻想。那么这个时候再试问摄影要以什么为标准才能算是摄影?

所谓的严格意义也即是按照摄影史的脉络来的,通常我认为这是按照摄影过程来界定的。摄影是一个过程,比如说今天我去拍一组照片,得到的照片不叫摄影,而是整个过程叫摄影,摄影是获取照片的一个过程、方式。用扫描仪扫描一片叶子得出的叶子的图像也是一种摄影的过程。我能够理解一些人的看法,因为这种看法是把相机以及与相机相关的内容当成了一种特定的“摄影”方式。但我要说摄影史中并没有告诉任何人摄影就必须以这种方式存在。

阳丽君:我看了你的表现湘西民俗活动的《人间景》系列,湘西在外地人眼中是一处充满神秘、浪漫和浓厚少数民族文化气息的地方,从沈从文的小说中,黄永玉的画里,都能让人嗅到这种味道,并且在脑海里构想出这些形象来。这些年,随着旅游业的发达,凤凰古镇的影像铺天盖地,这些作品颇带有些外来人的新鲜和猎奇感。未看你的作品之前,我想象,你像传统的纪实摄影师一样,扎根于自己的家乡,用镜头记录这些普通人日常生活的喜怒哀乐,让我们从小说或绘画的想象中跳出来,从而看到真实的湘西普通人家的生活。但看你的影像,跟我预想中的完全不一样,这当然让我获得了一种新鲜的体验,但也让我觉得心理期待没有得到完全的满足,这些作品依然充满了神秘、浪漫、古朴的气息,是情绪和感受的外现,与你的其他作品采用了类似的表现手法。你准备继续用这种方法拍摄湘西,还是打算也采用写实的方法去真实记录?

黄晓亮:我还打算用这种方式拍摄,湘西是我生活的一部分,这些年的变化给我带来了强烈的感受,想把带有湘西感觉的作品分成四个部分去创作。我的作品不是纪实摄影,但前期我会拍摄很多与湘西有关的纪实照片,从大量的照片中去找感觉。我会根据我的需要去选择以哪种创作方式去表达,有可能以后我还会用绘画、文字等。目前我只创作了一个系列是关于湘西的,我希望继续以这种方式创作下一个关于湘西的作品。纪实手法我从大学时就开始了,但我一直没有以这种手法去呈现我最终要的结果。2011年夏天,我开始运用纪实手法拍摄乡野题材的作品,大部分是用传统黑白摄影,自己冲洗和放大照片,也加了些主观的视觉表现手法。那些照片都是在湘西拍的,但我总觉得单纯的记录已经无法表达我所想要的东西,创作不仅是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念、看法等,更重要的是将个人的感受转化成与大众的共鸣。艺术创作要直接,但要直接的不是视觉图像,而是要有直接的感受和气氛。有时候我们也容易误解一些作品是委婉的,其实越是委婉的作品气氛越是浓烈。

阳丽君:你最近有什么拍摄计划?准备尝试一些新的表现形式吗?

黄晓亮:正在创作《夏》系列,在表现方式上与以往略有不同。

阳丽君:非常期待你的新作,谢谢!

猜你喜欢
纪实湘西摄影
砚边纪实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7:14
欢乐湘西
民族音乐(2018年1期)2018-04-18 03:24:25
走进湘西凤凰城
散文诗(2017年18期)2018-01-31 02:43:51
湘西 国画
文艺论坛(2017年4期)2017-05-08 10:48:18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塑料制造(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9
混乱实验室纪实
混乱实验室纪实
WZW—bewell摄影月赛
旅游纵览(2014年8期)2014-09-10 07:22:44
最美的摄影
焦点(2014年3期)2014-03-11 23:03:43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