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慈善事业的困顿现状及解决建议

2012-04-29 20:18:20孙瑾玉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善款慈善事业慈善

摘要:发展慈善事业,可以组织调动社会资源,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而我国慈善事业面临着身份、公信力、平台诸多困境。本文在分析完上述困境以及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传统渊源以及现代渊源后,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建议:尽快制定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法;更改慈善法人设立的“双重许可”原则;完善慈善捐赠监督机制。

关键词:慈善;滞后分析

2011年无疑是“慈善”之年,轰动全国的“郭美美事件”是引发慈善问题大讨论的导火索。而在此之后的金秋九月,两位世界顶级富豪——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在北京举办的一场“慈善晚宴”。与此同时,一直备受好评的李连杰“壹基金”也曝出因为无法解决的“身份”合法性问题,有可能予以中断。对于热热闹闹的国内慈善事件,理智分析后可看到,中国慈善目前最紧缺的不是急着让富人多捐款,而是急需解决慈善制度的瓶颈问题,否则只会适得其反,不利于我国慈善事业的顺利发展。

一、我国慈善事业的困顿现状

比起翘首期待哪个富豪裸捐,我们更需要借机好好思考如何突围慈善业的瓶颈之困。目前我国慈善事业的困顿具体有以下几点:

(一)出生之困:找不到合理的身份定位

为数众多的中国民间慈善组织共同面临的成立制度困境就是:可以存在,可以活动,但难以取得合法身份。2011年9月12日,著名影星李连杰首次公开表示,由他创建的国内著名私募基金会——壹基金,因为身份地位不清,有可能面临中断困境。2007年壹基金在北京成立之时,挂靠在中国红十字总会之下,合约3年。所以,作为挂靠单位,壹基金没有自己的独立账户和公章,这给壹基金开展各种慈善活动带来极大不便。

(二)公信力之困

慈善组织自身的公信力、透明问题,无疑使最受诟病的软肋,如果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即使在外部赋予民间慈善组织以宽松发展的法律空间,我国的慈善也必然不长久。而我们的一些慈善组织,长期以来账目基本不对外公开,是否规范运作,民众并不清楚。财务制度的不透明,会导致资金运用效率不高,若再加上监督机制的缺失,很容易引起内部腐败行为的发生。

(三)平台之困

中国慈善事业在突飞猛进,中国慈善组织却裹足不前,经过四川汶川、青海玉树、甘肃舟曲等几次大的自然灾害的考验,现有的公募基金组织已经不能适应慈善事业的发展。四川红十字会曾经这样形容他们的工作——17名工作人员,20亿善款,10多万张银行单据;2万多邮局汇款单;每天要寄出几千封回执;每天上千吨的救灾物资要处理,这些都成为一场不折不扣的善款处理困境。官方慈善组织工作因负荷超量而痛苦不堪,民间慈善组织蓄势待发却难以获得法定身份。

二、我国慈善事业滞后的理论分析

(一)传统理论渊源

现代意义上的慈善是社会公众自愿的对于社会弱势群体的无偿救助行为,发达的慈善事业是公民社会的标志之一,是社会文明的表现。悠久的华夏文明为何没有孕育出发达的慈善事业呢?由秦汉至新文化运动前,儒家文化一直是影响国人思想观念和社会生活的主流文化。“仁爱”伦理观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儒家推崇的“仁爱”是从爱亲开始,以孝为核心,先亲后疏,先家后国,是一种有先后等差的爱。这种亲情伦理观构筑了中国的熟人社会,勾勒了我们对亲人、熟人、生人关注度递减的心理路线。并且,儒家伦理的官本位思想弱化了国人的公益观念,淡化了公众的社会责任感,与现代慈善不协调。

(二)现代理论渊源

西方宗教伦理对财富的尊重和对公共意识的强调,使人们以一种相对开放的态度对待私人财产。再者,西方社会契约意识浓厚,完善的法律法规使其私有财产的受保护程度较高,有利于公开私人财产和捐赠私人财产。

三、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慈善事业的几点建议

(一)尽快制定中国发展慈善事业的基本法

在2006年3月,中国的慈善事业基本法律已经进入了立法程序。这部法律当时定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事业促进法》,并已经列入了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立法计划中。这部慈善事业基本法如果能被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并颁布实施,将是中国慈善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更改慈善法人设立的“双重许可”原则

慈善是一种善良意愿的社会活动,应该有自己独立的法人地位。确立慈善组织独立法人地位,让慈善组织在资金募集、运作、使用,内部决策,财务管理等方面有自己独立的决策权可以让慈善组织更好的发挥自己在慈善事业中的作用。

(三)完善慈善捐赠监督机制

慈善组织作为主要的受赠主体,在实践中应当尽力完善自律机制,即培育其自我管理、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能力。慈善组织内部设立专门的资金管理机构和监事机构。例如,中国红十字会李连杰壹基金为了确保慈善公益基金的透明度及公信力,遵照国际慈善组织的运作方式,聘请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对其善款的使用进行审计。每一季度公布季报,每一年度公布年报,向公众详细介绍“壹基金”的善款募集和使用情况。

参考文献:

[1]许建良.儒家道德缺乏公德机制论[J].伦理学研究,2008(2).

[2]徐麟.中国慈善事业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孙瑾玉(1987.8-),女,江苏徐州人,四川大学法学院2010级民商法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民法。)

猜你喜欢
善款慈善事业慈善
“圣诞老人”滑雪筹善款
东方企业家(2024年1期)2024-01-05 16:18:56
慈善之路
环球慈善(2019年6期)2019-09-25 09:06:46
慈善义卖
见证(2)
当代作家(2017年6期)2017-06-20 09:22:29
深入实施慈善法 促进广东慈善事业大发展
大社会(2016年7期)2016-05-04 07:12:06
慈善组织相关知识问答
大社会(2016年8期)2016-05-04 03:42:50
慈善组织的登记、认定和终止
大社会(2016年4期)2016-05-04 03:41:41
公开善款去向才能拉直问号
慈善事业的核心定位
提高基金会透明度 促进慈善事业发展
现代企业(2015年5期)2015-02-28 18:5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