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雯
摘要:本文通过四幅画对批量化生产的装饰画进行分析,分析得出装饰画不仅属于艺术品也属于平面设计品,它是时代的产物。文中也论述了装饰画的审美价值、装饰价值、人文价值。
关键词:批量生产;艺术品;平面设计品;创新;价值
在现实的生活中,越来越多复制印刷的装饰画走进普通家庭的住所,在满足大众物质需要和精神需求的同时,也让我们对它本身的含义产生了质疑。它到底是艺术品呢,还是平面设计品?值得我们去深思。在科技发达的当今社会,艺术品与平面设计品的界限也越来越模糊了,二十世纪初的文学理论也认为,艺术本身并无什么特殊的性质和独特的价值,生活中的所有东西本身就存在着一定的艺术素质,只要用一种特殊的“审美”眼观去看待,他们便都成为艺术,因而艺术于非艺术并无严格的界限。
“美不仅是艺术品的属性,也是所有人工制品的属性” ,一件艺术品,经过不断复制、经过大批量的印刷,走进了千家万户。达达派的代表人物杜尚曾经说过:“美术作品的真正生命存在就存在于那昙花一现的过程中,一般人接触到的美术只不过是早已决定生命的尸体,行动绘画的‘真实,就是那瞬间即逝的‘行动本身。”的确,它的社会价值远远比它存放在博物馆、个人收藏家的价值要大。假如这些只存放在博物馆、个人收藏家那,没有印成大批量生产的装饰画,普通家庭就很难欣赏到那些伟大艺术家的作品。如今,艺术已经逐渐平民化。那些装饰画虽然是经过加工大批量生产的,但同样具有艺术品的价值,人们可以从他的自由奔放的笔触中,透露出女性的柔美,让人赏心悦目,给人视觉上的冲击力和精神上的满足。 难道说大批量生产的装饰画就没有艺术品性能吗?
艺术,贵在创新,只有独创意识的作品才具有新的生命力和长久的艺术魅力。摄影也是这样,作者凭借自己独特的感受方式、判断方式、表达方式,来显示出了他独特的内心体验,商家把他的作品印在了画布上,使画面富有生气和空间感。面对着这个共性普遍掩饰个性的时代,应该以独特的视角来进行拍摄,准确的捕捉非同一般的精彩瞬间。许多国家要求摄影作品具有独创性,艺术性。例如,我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第4条就明确地将“摄影作品”界定为“艺术作品”的范畴。摄影家的独创意识,让人欣赏的是一种独创的精神。我们可以看出,批量化生产的摄影作品它首先是一幅平面印刷品 ,然后它才是一副艺术作品。
在通过摄影技术、扫描仪、电脑软件处理、复制印刷后大批量生产的装饰画不断的加速进步,绘画提出了“为艺术而艺术”的理论,认为传统艺术具有批判现实性,“艺术的艺术成为一种艺术大观的百科全书中的一种设计的面貌,缺乏新颖性,而成为视觉中的陈词滥调,他们丧失了存在的理由而成为靠赞扬民众而出名的名人,还自诩成为表现大众听众的日常需求的娱乐者,他们无法成为致力于将日常现实的残渣提炼为高级艺术之全的隐居的炼金术士,当他们放弃了对于严肃创造者来说必要的内心孤独,他们成了匿名的,随机的听众的代言人。” 现在看来,它的这种批判显然不符合当代社会。自进入二十世纪以来,艺术与这些高科技技术的联系越来越密切了,艺术不单单仅供人们观赏。在现代的社会中,他的许多因素都用在了设计中。 然而,我们并不能把批量化生产的装饰画严格的分为艺术和平面设计品中的哪一类,它更像是时代进步的一种产物,一种社会发展的趋势。
大批量生产的装饰画在当今社会中体现的价值,首先它具有审美价值。“马斯洛博士发现,从最严格的生物学意义上说,人需要美正如人的饮食需要钙一样,美有助于人变得更健康……马斯洛还发现健康的孩子几乎普遍有着对美的需要。他认为审美需要的冲动在每种文化、每个时代都会出现,这种现象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时代。”在装饰画中,人们能够得以“继续享受着不受外界束缚的自由,这个实际上早已被割弃了的自由”,人们能够在装饰画中,自由自在的无拘无束的宣泄自己在生活中无法得到的欲望和野心,暂时逃避现实中的痛苦,使现实原则和快乐原则达到某种平衡和调和。其次,还表现在它具有装饰价值,越来越多的装饰画出现在人们朝夕相处的居住空间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不仅只局限在对家具的需求,还在不断使自己的居住空间具有装饰性。虽然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但纯艺术品也很难进入人们的居室,而是一些批量化生产装饰画而已,但它同样也具有艺术的价值。
装饰画还有它的人文价值, “假如我们把凡有在美感上的巨大影响之下生产物品的活动都叫艺术,那么艺术的领域就要大大地扩大,从而我们就不得不承认建筑、家具与装饰艺术、园艺、雕塑艺术等等在本质上的统一性了.” 我觉得,随着社会的发展,大批量生产的装饰画也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人们也许不再注重它是不是艺术品或者是平面设计品,更多的是关注它能否给人们带来美的享受,是否能满足人们的需求。
参考文献:
[1]王邦雄.美术?设计?社会[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9.
[2]陈旭光.艺术为什么[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作者单位:西南交通大学艺术与传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