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赢政
摘要:农民画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一种民间绘画,对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发挥了作用。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梳理云南腾冲农民画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艺术特点和现实生境,旨在让更多的人去了解、重视农民画。
关键词:农民画;历程;艺术特点;生境;传承
农民画属于通俗画的一种。顾名思义,这类画作出自农民之手。尽管传统民间绘画的作者也主要是农民,但是“农民画”不等同于传统民间绘画,它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专业人员帮助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民间绘画。2011年8月中旬,笔者在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县开展为期一周的的田野调查,了解到许多关于农民画创作的情况,谨此作一介绍。
一、腾冲农民画概况
在二十世纪50年代“大跃进”期间,全国兴起一股农民画热潮。为了配合当时的政治运动,中国农村千家万户的墙壁涂上了壁画。地处边疆的腾冲县也出现过比较简略的壁画,但影响力。到70年代宣传“文革成就”、“辉煌思想”的时期,全国推出了轰动一时的户县农民画、金山农民画,云南文化部门迅速在全省组织农民画创作,促成了腾冲农民画的又一个热潮。1975年开始两年时间中,腾冲农民画跟上全国的形势,画了大量关于“学习”、“高举”、“照亮”、“到底”等政治文本中常见内容的作品,表现了农民理想主义的远景规划。
腾冲农民画在改革开放后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逐渐脱离了政治内容,反映身边的生活,在绘画语言上开始体现本土特色。农民画家无拘无束地描绘新生活,他们自己画、自己贴。群众艺术馆的美术干部适当辅导,给画家创造作品与社会见面的契机。1982年,腾冲县滇滩镇囊烟村“傈僳族第一代画家”余海青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傈僳族传统盛会为题材,创作了《上刀杆》一画。该作品送京参展后荣获全国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大奖,并于1984余作为“国礼”赠送给来华访问的日本青年代表团珍藏,从此腾冲农民画有了不小的声誉。近三十年来,腾冲先后有将近六百人次参加了省、地、县群艺馆举办的培训班,涌现出万德荣、郗发显、段明礼、余海青、余全发等一大批农民画家。他们的画作在全国、省、市、县展览中摘金夺银,被美国、加拿大窗体底端等多个国家的美术馆或博物馆收藏,许多媒体给予刊登报道。
二、腾冲农民画的特点
腾冲农民画最大的特点是少数民族作者为主体,70%以上是傈僳族、傣族、佤族。除了文山州马关壮族农民版画家群体,这里就是云南主要的少数农民画家荟萃之地。少数民族文化时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但有其地域特点、民族特点。在开放的时代,美术作品总会表现出民族文化的特点,因此腾冲农民画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腾冲农民画家善于静观、默察日常生活,在司空见惯的东西中发掘内在的美。《村野》、《晒粮》、《剥棕》、《白鹭鸶》、《采香椿》之类的画作直面少数民族生活、表现乡土文化,体现出独特的艺术品质和精神特性。作者以敏感的内心体验和内在精神,赋予作品真切、淳朴和超越的生命特点,其中自强不息的精神体现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守望。
腾冲农民画取材广泛,尊重生活经验。春耕秋收、养猪养鸭或是采桑捕鱼场景,田野、山林、河流、池塘等自然景色,鸡、鸭、牛、羊、马等动物都倾注了画家们对劳动、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腾冲农民画表现方式自由。腾冲农民在农闲时才画画,自娱自乐,这使他们的创作更接近大地、接近心灵,没有太多功利的东西。具体的画法因人而异,因画而异,许多画家有自己的绝招。有的全幅画完稿后还在背面涂上墨,有的在做局部处理时先将纸揉皱再上色,有的先喷洒出底面图案再作画,还有的借鉴民间剪纸,皮影手法,画出版画效果。近年来腾冲农民画创作多吸取云南重彩画的长处,充分利用高丽纸、水粉颜料、油画棒、墨汁表现观念,在形式感、民族生活等方面进一步挖掘。
三、腾冲农民画的生境
通过采访万德荣、郗发显、段明礼三位画家得知,现在有一小部分农民画家已经成为专职画家。比如傈僳族画家余全发和傣族画家郭文忠两人,他们在2008年的时候与陕西、上海等地的二十余名优秀农民画家集体进驻位于上海市金山区枫泾镇洪村的“中国农民画村”。在这个画村中,画家能以画养家,对激发全国农民画家们的创作热情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绝大多数农民画家仅把画画当做生产劳作之余的精神生活追求。他们多数只有小学文化,没有接受过美术专业教育,并且从未脱离农业生产劳动。进入经济时代,最多卖到100元、通常只卖30元到40元的农民画,显然对农民的经济没什么帮助。现在农村青年向往外面的世界,农民画家们的子女纷纷进城打工。像万德荣这样的画家还把自己的技艺传给同村的两个求学者,但总体上农民画的继承者可谓相当少了。
可喜的是,面对农民画传承的困境,地方文化部门作出了反应。目前腾冲县文化馆与著名农民画家签订了传承承诺书,用一部分资金支持农民画传承,让画家自己寻找当地的特色农民画传承人,要求每一项农民画种都有下一代的继承人。笔者看到传承人名单和详细资料已经在整理中,各主要农民画乡镇都在采取保护传承人的措施。文化馆花费一部分资金来对农民画家进培训,定期召集一些传承人,让他们互相交流绘画心得,还不定期举办一系列的农民画展。腾冲县文化馆的展览厅集中陈列了优秀的农民画作品,只要是上班时间,展厅免费对公众开放。文化馆还把一些优秀的作品推到一些刊物媒体上,让更多的人们了解腾冲农民画。笔者相信,种种努力会拓展农民画的生存空间。
(作者单位:玉溪师范学院艺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