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德龙
书记很早就意识到一个问题,开会的时候,大家都板着脸,没有谁面带笑容。书记不止一次地考虑过这个问题,觉得这样不好,太严肃了不好。开会就是为了调动大家积极性的,大家都严肃着脸,思路能开拓吗?
为了让大家笑起来,书记决定身先士卒,自己首先笑起来。可是,书记对着镜子,发现自己根本就笑不出来。真的,工作压力那么大,能笑得出来吗?找到了问题的症结,书记决定放松自己,让自己沉浸在笑话里,开心地大笑。
书记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在书记的印象里,开国领袖毛泽东,是很喜欢笑话的,特别是到了晚年,他老人家非常爱看笑话书,先后让秘书找来了《太平广记》、《笑府》、《笑典》、《历代笑话选》、《哈哈笑》、《笑话新读》、《时代笑话五百篇》、《新笑林一千种》、《笑话三千篇》等,不同系列和版本,多达几百册。书记想,既然毛主席喜欢笑话,我为什么不能喜欢?书记就去了新华书店,买了一些笑话书回来。尽管他不能确定哪些书是毛主席喜欢的,但他心里有个主意,沿着毛主席的足迹前进,不会错吧?
这样,书记就读起了那些笑话书。没几天,买来的笑话书,全都通读了一遍。读过笑话书,书记真是换了脑筋,感觉到春天装在了心里,看到什么都想笑。虽然不是纵声大笑,但至少也是满面微笑。没错,笑话武装了头脑,书记要轻装前进了。
再召開干部大会时,书记就讲了一个笑话,用来讽刺官僚主义。书记是这么讲的:“有位官人退休以后很不适应,总是莫名其妙地发火。老婆觉得他很难伺候,就想了个办法,每天做什么都要请示他,还给他准备了一支铅笔。比如买毛豆多少,买猪肉多少,请您审批。这位官人很受用,拿起笔来圈阅,画个圈儿,写上‘同意二字,后面还要加上一句,‘请注意节约。”
书记讲这个笑话的时候,语调抑扬顿挫,声情并茂,疑似在演出小品。书记把这个笑话讲完了,以为大家会笑,却发现没有人笑,人们都瞪着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盯得书记莫名其妙。难道,我这个笑话讲错了吗?大家怎么不笑呢?书记真是越发感到郁闷。
其实,书记讲的这个笑话,许多人早就听说过了,觉得没什么可笑的了。有人虽然没听过,但笑话从书记嘴里讲出来,难免会感到惊愕,书记这是怎么了?两种人两个态度,结果却是一致的,书记讲的笑话,让人笑不出来!
媒体报道了会议新闻,但对书记讲笑话这件事,没有作出反应。所有的媒体都用“会议消息”和“书记强调”一略而过,对书记讲笑话这件事,压根不提。
这是怎么回事?为什么媒体也不笑呢?
书记陷入了沉思。
终于,晨报有位记者来找书记了。记者想挖一挖“书记讲笑话”这条新闻,作个深度报道。
总算来了知音。书记打开了话匣子,滔滔不绝:“首先,笑话也是生产力,因为笑话可以抓住人的吸引力,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江南有个幽默大王,经常应邀给基层干部作报告,一边讲笑话,一边把方针政策喂进了大家的脑袋里;其次,笑话也是有哲理的,人们可以从笑话中悟出许多道理,渡过工作和生活的难关;其三,会讲笑话的人,是懂得幽默的人,自然会赢得大家的尊重和信任;其四,幽默是人类独有的,有利于交际,它是最有感染力的一门传递艺术;其五,幽默也是对个人的救赎,可以缓解工作、学习、生活的各种压力。说到底,会讲笑话、善于幽默就是一种生活态度。”
“书记,您说得真好。可是,您不担心‘对牛弹琴吗?比如,您讲笑话时,有人听不懂,或者,根本就不笑。”
“我不担心这件事。除非,大家都是牛。这虽然是弹琴者的悲哀,却也是听众的悲哀。但要记住,无论听众怎么笑,讲笑话的人千万不能笑。”
“看得出,您很有心得体会。”
“当然,讲笑话时,材料一定要得体,一定要短小精悍,并注意放慢讲述速度。”
“下一步,您打算怎么做呢?”
“继续给大家讲笑话。为了准确地传递我要讲的有关信息,每次讲话后,我都要来个小笑话。”
晨报记者感到书记讲得很好,很真切,很有新闻性。记者相信,这篇采访见报后,一定能抓住更多的眼球。
几天后,记者对书记的专访见报了。
记者打电话给书记,却找不到书记。
书记正在被上级找去谈话。
后来,记者才知道,那篇新闻报道,给书记惹了麻烦,书记挨了批评。理由很简单,笑话是不可乱讲的,有些笑话,应该列为“笑忌”。因为,笑产生于一种优越于他人的感觉,没有这种优越感,谁能笑得出来呢?书记是人民的公仆,想优越于谁呢?
书记虚心地听取了告诫。
再开会的时候,书记不讲笑话了,除了照本宣科,很少讲话。他坐在主席台上,和大家一样,严肃着脸,完全是一副煞有介事的模样。
许多人都在心里偷笑,望着书记那张严肃的脸偷着笑,心里笑长了脸上自然就有了笑容。这可吓坏了书记,书记每次开会都要强调开会要严肃后才能拉着脸读报告。
茶余饭后,“书记讲笑话”的笑话,在坊间悄悄流传。
【责任编辑何光占 xiaoshuoyuekan0@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