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沛 黄帅
中国是电子产品的生产和出口大国。然而,在电子产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其含有的有害物质会对人类健康和社会环境造成危险。因此,世界各国的法律法规对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制也不断严格。对于中国制造商而言,制造出绿色环保的电子产品,才能使产品行销世界。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SGS通标标准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科技电子产品事业部技术经理何艺桦博士。他将为相关企业解答这一领域的各种疑惑。
实现绿色制造才能顺利进入市场
《进出口经理人》:目前,电子产品中的有害物质主要包括哪些?这些有害物质会给环境和社会造成哪些危害?
何艺桦:应用于电子产品的材料非常广泛,如金属、塑胶、玻璃、陶瓷、皮革、涂料、纸张、木材等。这些材料因为生产工艺、材料特性和性能需要等因素,均有可能含有特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以铅、镉、汞、六价铬为代表的重金属元素;以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六溴环十二烷等为代表的溴化阻燃剂;还有如某些邻苯二甲酸酯的环境激素类物质、臭氧层破坏物质、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近年来电子行业越来越明显的无卤化趋势也备受关注。
一方面,在电子产品制造过程中如果控制不当,工人和相关人员由于接触这些有害物质而造成伤害,同时也会由于排放而造成环境污染。另一方面,电子产品中含有的有毒有害物质对人身健康和外部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有些有害物质会由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与产品接触而迁移到人体内,从而直接影响人身健康,如神经系统毒害、致癌、发育障碍等;有些有害物质则是在产品废弃后由于处理不当而迁移到环境中,进而污染土壤、水体、空气,破坏生态环境;有些有害物质则是在产品回收处理不当,如焚烧温度不达标而产生剧毒有害物质等二次污染。
《进出口经理人》:对于企业来说,制造绿色电子产品的意义在哪里?对于出口企业的发展会产生哪些促进作用?
何艺桦:在低碳、环保、以人为本的时代背景下,制造绿色电子产品对电子企业来说意义重大。首先,绿色电子产品本身的环保特性,客观上对人身健康和环境是有益的;而且,国际上的环保法律法规越来越多,也越来越严格。面对这些技术性贸易壁垒,电子企业必须实现绿色制造才能顺利进入目标市场。再者,随着消费者的环保意识增强,“绿色环保”已经成为绝大多数企业的重要营销策略之一。实现绿色制造,才能使电子制造和出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市场、赢得良好的社会形象、赢得消费者的信赖。
RoHS指令与REACH法规依旧当道
《进出口经理人》:从检测认证领域来说,国际上最主要的对于电子产品中有害物质的限制的法律法规主要有哪些?
何艺桦:国际上最主要的针对电子电气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制的法规当属欧盟2002/95/EC号指令,即大家熟悉的RoHS指令。该指令2003年颁布,2006年开始实施,它限制了在电子电气产品中六类有害物质的使用,包括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指令的具体要求是在均质材料中,铅、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的含量分别不能超过0.1%(w/w),镉含量不能超过0.01%(w/w)。2011年7月1日,欧盟颁布RoHS改写指令即2011/65/EU,电子行业也称其为RoHS 2.0,新指令已于2012年1月3日完全取代2002/95/EC。与原指令相比,RoHS 2.0主要的变动了扩大了产品的管控范围,也增加了CE标志、准备技术文档等更多要求。继欧盟RoHS之后,中国、韩国、日本、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挪威、印度等也纷纷出台针对电子电气产品的类似法规或标准。
此外,被称为迄今欧盟关于化学品最高技术壁垒的即欧盟(EC) No 1907/2006号法规,即REACH法规,管控了包括电子电气产品在内的众多产品。该法规要求复杂,不同产品形态、供应链不同位置的企业需履行的法律义务均有差异,就电子电气产品企业而言,除了需关注法规相关的限制物质以外,应重点关注高度关注物质(SVHC)候选物质的告知和通报义务。
实施恰当的物料风险评估
《进出口经理人》:当前,我国电子生产企业在控制有害物质含量这一方面存在什么问题?
何艺桦:企业内部应对环保法规的专业人才相对缺乏,这在中小型制造企业尤为明显。在较多企业中,所谓有害物质管控负责人往往其主要职责和精力并不在于此,而是负责其他方面,如生产、品质、研发或工程等。在和这些负责人沟通中可以发现,他们有时并不具备有害物质控制的必备专业知识,包括有害物质的特性、来源、特定应用、材料特点、环保法规体系、要求方式等,其应对工作基本上停留在法规编号收集、供应商报告收集、委外测试、内部文档管理等初级层面。
信息不畅通,对环保法律法规的新要求的应对比较被动。国内外的环保法规要求经常会有所变化,而且部分法律法规的实施本身也是分阶段或渐进式的,这就导致不同时期需应对不同的法律要求,或者对同一法规要求,不同时期需采取不同的应对方式。个别企业对这方面的信息更新不够及时,跟不上法规的步伐,有时就会陷入比较被动的境地。
应对方式单一,体系化管控薄弱。相当一部分企业对有害物质管控法规的应对工作仅局限在定期送样至第三方测试机构进行检测。测试报告虽然是证明产品符合法规要求的最直接方式之一,但与其配套的内部体系化管控工作同样重要。缺少制度化的管理过程,就不能保证环保法规符合性的一致性和持续性。
针对这些问题,电子产品生产企业应更加注重有害物质管控专业人才的吸收和培养,并主动地通过不同途径掌握法规动态,以定期样品测试和建立完善的系统化管控机制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有毒有害物质的管控。
《进出口经理人》:在价格与质量仍为消费者考量因素的前提下,出口企业如何平衡生产绿色环保产品与降低成本效益之间的关系?
何艺桦:企业进行有害物质管控确实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成本,但不能因此忽略绿色环保产品质量,因为一旦发生质量事件,则会付出更高的成本。企业应该在制造绿色环保产品与降低成本效益找到一个适当的平衡点,即保证绿色环保质量又能适当控制成本。大部分企业在绿色环保产品管控过程中缺少系统的、专业的管控手段。有的企业一味要求供应商加强有害物质测试,对法规的认识不充分,自身物料的风险程度及供应链管理不足,盲目要求测试,甚至对自身物料根本不含有的有害物质,造成不必要的成本浪费。例如,业界常见的一个例子,RoHS指令管控的六种限用物质有铅、镉、汞、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一般正常情况下金属产品不会含有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两种阻燃剂,因此相关的生产企业就没必要对这类材料实施多溴联苯、多溴联苯醚测试。所以,企业应该充分认识、评价法规物质的要求、进行物料风险评估,实施物料风险等级管理及供应链绿色管控。
SGS的一站式解决之道
《进出口经理人》:在协助电子企业生产绿色产品,减少产品有害物质方面,SGS在哪些方面可以给企业有力的帮助,以帮助企业实现产业升级,走向绿色环保的良性发展之路?
何艺桦:作为国际知名的第三方测试和认证服务的领导者和创新者,SGS拥有全球最大的法规专家网络、丰富的有害物质管控经验和全世界广泛认可的实验室,能够为企业提供全面的一站式电子电气解决方案。根据企业的各种程度的需求,为企业量身定制解决方案,包括法规咨询、有害物质识别及风险评估、产品的优化测试方案、有害物质检验、测试及认证、专业的有害物质过程管理体系培训等,更合理地为企业节约成本、提高管理效率、保证绿色产品质量,从而提升产品附加值,协助企业从根本上解决“绿色”制造问题,顺利快速地进入国际市场,促进电子电气产业的绿色环保的可持续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