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埔是梅州地区最早创建中共党组织的县,周恩来、朱德、邓小平、刘伯承、叶剑英、陈毅、邓颖超、方方、古大存、李碧山、魏金水、刘永生等一大批革命先辈曾在这里留下了革命的足迹。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八一”南昌起义军三河坝战役和中共中央交通局大埔中站,使大埔在中国革命斗争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大埔一度成为华南地区、闽粤赣边区的指挥中心,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中共华南分局等机关均设在大埔;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队也在大埔成立。
“八一”南昌起义军、红四军、抗日游击队韩江纵队、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等数以千计的忠骨永远留在了大埔;亦有数以千计的大埔儿女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在这片红色土地上筑起了一座座不朽的丰碑。
1925年春,进步青年赖释然在汕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农讲所学习后,被派回大埔任农运特派员。他在高陂仰文小学组织教师联合会,发展党员,成立大埔第一个党支部。这也是梅州地区最早成立的中共党组织。
大埔党团组织建立后,加强了国共合作,有力地领导和推动了大埔工农学生运动的开展,开创了革命的新局面。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大革命失败后,大埔地方党组织在党的“八·七”会议及“六大”精神指引下,领导工农举行了一系列的武装暴动。“八一”南昌起义军在大埔进行史学专家称为“扼守三河坝,掩护主力军。存蓄革命种,共举井冈旗”的三河坝战役。
1927年10月,南昌起义军撤离大埔时,留下黄让三、李井泉、张华丁、李西亭、李友涛等数十名伤病员,充实大埔革命力量。11月,中共潮梅特委负责人郭瘦真在桃源郭氏学校召开大埔、梅县、丰顺等县党组织负责人会议。会后,中共大埔县部委改为大埔县委。此后,中共大埔县委领导工农武装举行系列暴动,在大埔创建了埔西、埔南、埔东、埔北四个区苏维埃政府。
1929年10月,朱德等率领红四军游击粤东北,在大埔县进行虎市之战。1930年1月1日,大埔县革命委员会成立。同年夏,成立大埔县苏维埃政府,实行土地革命。是年夏秋间,大埔苏区与东江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中断,划归闽西苏区领导。9月后,闽西苏区逐渐扩大为闽粤赣根据地。是年冬,在闽西苏维埃政府领导下,大埔苏区与饶平、平和三县在大埔东部的双溪和村统—成立饶和埔县委、饶和埔县革命委员会、县苏维埃政府。大埔县成为闽粤赣根据地闽西苏区领导的饶和埔县苏区中心区。1932年春,闽粤赣省委改为福建省委后,大埔县苏区归福建省委领导。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此时,有数以百计的大埔儿女跟随中央红军参加长征,其中知名的有26人,为广东省之首。另外,编入东江红军第11军48团的大埔籍工农军北上闽西后,编入红军第12军34师100团,在红军长征途中的“湘江战役”中,大部分壮烈牺牲。
1935年夏,中共东江特委遭破坏,不久,东江革命根据地丢失。东江苏维埃政府保卫局古大存带领17名游击队员,由八乡山辗转大埔南部山区坚持斗争,并在大埔瓷工和农民中吸收了一批党员,成立了6个中共支部。他们坚持活动到1938年秋,为东江革命根据地保存了革命火种。
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大埔地方党组织宣传、发动各界群众开展抗日救亡运动。
1939年7月,肩负着领导闽粤赣边抗战的中共闽西南潮梅特委机关迁至大埔茶阳太宁村,不久迁梅县。1940年夏,机关又在饶德安等护送下迁至大埔西河大溪背兢业楼。1940年10月,中共南方工作委员会成立,南委机关设在广东省大埔县境内,方方任书记,张文彬任副书记兼组织部长,大埔因此一度成为华南地区抗日救亡的领导中心。
1942年6月,南委因叛徒出卖遭受严重破坏。原南委组织部长、叛徒郭潜带领国民党特务破坏了粤北省委后,6月6日,又带领特务抵大埔高陂逮捕了南委副书记张文彬、宣传部长涂振浓,破坏了南委高陂交通站,逮捕了交通员和途经该站的师生十余人,当晚奔袭南委书记方方住地大埔角,方方与机关人员接到通知,得以及时转移。7月9日,郭潜带领特务到桂林,破坏了中共广西工委,逮捕了副书记苏曼等三十余人。此事件史称“南委事变”。
1943年夏,方方北上延安前,根据大埔的具体情况,指定李碧山为联络员,灵活执行上级解散组织的指示,逐步组织党员进行分散隐蔽,保留党的力量,为大埔乃至闽粤赣边抗日战争后期的武装斗争和解放战争准备了骨干力量。
1945年2月,李碧山适时地组织了抗日游击队韩江(梅州)纵队,并进行反顽自卫斗争,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的进攻。1945年8月,终于迎来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解放战争时期
抗日战争胜利后,大埔地方党组织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方针,依靠群众,壮大革命武装。特别是1947春,在中共闽粤边工委“先粤东,后粤西南”的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创建了粤东支队和游击根据地,逐渐使大埔县成为闽粤赣边区的中心区。
1946年2月20日至27日,中共闽粤赣中心县委在大埔银江胜坑成立,李碧山任书记。会议根据党中央《关于目前形势与任务》的指示,结合闽粤赣边实际,确定争取和平民主的具体斗争策略。
1948年8月7日至24日,中共闽粤赣边区党代会在大埔县光德漳溪村启明寺召开,会议全面总结过去一年来的工作,成立了下辖闽西、闽南、梅州、潮汕、韩东5个地委的中共闽粤赣边区党委,同时宣布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纵队。会议的召开和边区党委的成立,统—并加强了闽粤赣边区党组织和人民武装,对边区武装斗争、党的建设、统一战线、群众斗争和根据地建设等工作,对粉碎敌人的第二期“清剿”,转入战略反攻,夺取边区革命的胜利,具有重大的作用。
1949年5月14日,由黄维礼、范元辉等指挥边纵四支队第13团,七支队第3团、—支队埔永梅独立大队联合进攻大埔县城。占据县城后,即组织大埔军管会和人民政府,负责接管国民党大埔县政府和高陂、大麻、三河区政权,建立了高陂、侯云、附城、湖寮区人民政府,大埔全境宣告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