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世天兆之互联网篇
互联网行业的危机,在于中概股的海外遭劫,在于团购、电商行业的集体遇冬,在于B2C的恶性竞争……某种程度上看,这是天灾,更是人祸。
迹象一:中概股危机
2011年可谓中国概念股从天堂到地狱的一年。经历过2010年的上市潮,2011年的中概股,先是在前6个月中频频出现会计问题,被指“财务造假”爆发诚信危机而被华尔街抛弃,后又出现上市受阻或勉强上市即破发的各种困局。下半年,更是大批中概股遭到做空机构公开质疑,股价狂跌不止,多家中概股停牌或面临退市危机。
缘何中国概念股2011年会在美国资本市场遭受如此严重的危机?即便后来有报告指出真正被证实有问题的中概企业只是少数,很多中概股受到攻击的理由只是无中生有,或者存在某些规则理解上的细微瑕疵,做空机构是故意操纵股价,但中概股诚信危机所造成的投资者信心流失却已是不争的事实,中概股群体也因此代价惨重。
迹象体现:
截至2011年12月6日,美国股市的中概股总共有92家公司股价低于2美元,其中,低于1美元的概念股有43家。
截至2011年11月30日,遭到做空机构公开质疑的中概股达67家。
2011年11月,美国证券研究机构Citron针对奇虎360发出评估报告,认为奇虎360股价最多5美元,较其目前的交易范围低75%以上。奇虎360当日股价下跌10.34%。
2011年9月末到10月初,在美国上市的联游网络再次陷入了退市危机。同一时间,在美国上市的中华网投资集团向美国亚特兰大破产法院申请破产保护。
2011年9月29日,中概股意外遭新一轮空袭,17只个股跌幅超过4%。分析人士指出,VIE将废传闻或令中概股再陷做空危机。
2011年 初至9月,共有26家中国公司从美国三大市场退市,几乎占到了中国概念股总数的十分之一。
2011年8月17日,土豆网终于成功登陆纳斯达克,不过开盘即遭遇破发。
2011年7月21日,迅雷宣布IPO计划延迟、重启时间未定。同日,盛大文学宣布已决定暂停在纽约证交所融资2亿美元的IPO,直到市场状况回暖为止。
2011年6月8日,在美上市中国概念股普跌,奇虎360、优酷和畅游等公司跌幅严重,被指“财务造假”。诚信危机逐渐蔓延到在全球证券交易所上市的中国公司。
2012迹象指数:★★★★☆
迹象二:团购触礁
团购行业一度被认为是成本最低、最好赚钱的生意,也一度受到资本的热切关注,更曾涌出5000家团购企业展开千团大战。2011上半年,美团、拉手、糯米等领先的团购企业大把烧钱,疯狂扩招,投入近9亿元,在各种电视、户外、楼宇等大规模广告营销。
然而,这种火热景象并没有持续太久。由于建站成本较低,急速涌现出的大量团购企业良莠不齐,在网民逐步接受团购服务的同时,各种团购乱象,如虚报团购人物、价格造假、服务打折、產品夸大宣传、假冒伪劣,甚至企业卷款跑路的各种欺骗消费者现象层出不穷,团购投诉量也迅速增多。
再加上资本市场对于整个中概股的冷却,团购行业最先体会到资本的寒冬。2011年,除了有母公司的团购企业可获得集团支持,多家独立团购企业已再难拿到融资。
中国团购业在几个月间的速荣速衰,就如同一艘意气风发的大船刚刚扬帆出海,真正的航海旅程还未开始多久就已触礁,转眼间死伤大半,侥幸存活者也是元气大伤。
迹象体现:
2008年11月,全球首个团购网站Groupon上线。7个月后,即实现盈利。由此,引发中国的团购创业热潮。
2010年1月~3月,国内众多仿Groupon的团购网站涌现,满座网、美团、F团、拉手、聚划算等相继上线。
2010年8月底,《2010年中国网络团购调查报告》显示,国内初具规模的网络团购企业数量已达1215家。千团大战开始。同时,由于建站成本较低,团购企业良莠不齐,各种人数造假、服务打折、产品质量差、甚至企业卷款跑路等团购乱象纷呈。
2011年1月至3月,美团、拉手、糯米、团宝等先后共投入近9亿元烧钱营销。
2011年8月,团购网站达5000家,广告投放金额降至6000万元,团购企业纷纷裁员。
2011年9月,团购总销售额环比降8%,行业首现负增长。
2011年11月15日,国内首家冲击上市的团购网站拉手网未能如期上市,其上半年亏损达到了3.91亿元,为同期净收入的6.8倍,投行也因为不能保证发行而放弃承销。
2011年12月,团购投诉渐增,资本寒风劲吹,自下半年起宣布倒闭的团购网站已达1800多家,约占团购网站最辉煌时期的4成。
2012迹象指数:★★★★
迹象三:VIE惊魂
当2012即将来临之际,一幕幕惊魂场景接连浮现。VIE模式风波,更是在整个互联网行业引起恐慌。风投大佬们步步惊心,呼吁监管层“权衡考量”。
2011年5月11日,马云将阿里巴巴集团旗下子公司支付宝的所有权,转移到马云控股的一家内资公司。雅虎等方面表示不知情。此时,各方争论焦点在商业契约精神。而在6月的发布会上,马云表示其中止支付宝的协议控制关系,是为了帮助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协议控制潜规则”公诸于众。
此后,VIE协议与第三方支付牌照的风波愈演愈烈,先有腾讯财付通被传收回支付牌照,后有消息称央行发函要求支付企业明确说明是否有外资。
而一份以“要求政府采取行动取缔VIE”为内容的内部报告将这场风波推上最高潮,VIE这条船上载者甚众,新浪、当当、京东等中国大多数已经或即将赴美上市的公司都采用了VIE结构。
商务部虽然最后辟谣称无此报告,然而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仍令大批在华掘金的外资VC、PE和绝大部分互联网公司深感惶恐。
迹象体现:
2011年5月11日,雅虎提交给SEC文件显示,阿里巴巴集团已经将支付宝的所有权转让给马云控股的另一家新公司。
2011年6月14日,马云在杭州召开新闻发布会,解释其中止支付宝的协议控制关系,是为了帮助支付宝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
2011年6月15日,互联网资深人士方兴东在个人微博上表示,腾讯财付通的牌照已经收回给央行深圳分行。央行责令腾讯整改,6个月内解除协议控制。
2011年6月17日凌晨,创业家杂志发微博称:“央行已给多家已获得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发函,因支付宝股权转移事件,要求各家企业对于是否存在外资直接或间接控股作出明确说明。”
2011年8月26日,商务部在官网上正式公布《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具体指出,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
2011年9月18日,来自四家中国和香港企业的律师表示,他们已经看过8月17日的一份证监会内部文件。该文件要求国务院打击“可变利益实体(VIE)”模式。
2011年9月20日,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回应证监会VIE被禁报告时表示,不知道这个VIE的报告,但商务部准备和相关部门规范相关的投资行为。
2012迹象指数:★★★★
迹象四:B2C价格厮杀
自2010年末开始,以京东、当当为首的B2C们就陷入了价格厮杀的战局。从图书类产品开始,价格战又向3C、服装等各种品类蔓延,参战企业也从最初的两家对决变成了5家团杀。B2C企业间的价格战激起了供货商的抗议,甚至被版署叫去谈话,被警告不要扰乱行业秩序。
本来是一场以营销为目的比拼,因为加入了刘强东、李国庆在微博的口水仗,以及各种偷袭、挑衅、封杀、报复等诸多元素之后,已经变得不那么单纯,呈现出一种不求先赚钱、但求对手先倒下的态势。然而,从B2C的长远来看,企业优势并不是靠短期价格战就能建立的,靠的还是渠道和运营管理。
迹象体现:
2010年12月10日,刘强东通过微博透露,京东商城从12月14日开始,每本书将比对手便宜20%,掀起图书价格战。
2010年12月16日,当当网正式宣布斥资4000万元促销反击京东商城,随后,京东商城也宣布将对图书、3C、日用百货等十一大类的商品展开总金额8000万元的年底大促销。
2010年12月20日,继当当网、京东商城大打价格战后,卓越亚马逊今日也加入战团,宣布斥资1亿元进行大规模让利。
2010年12月24日,新闻出版总署关注京东与当当网之间的价格战,并与两家企业进行了沟通。
2011年3月,李国庆发起了当当网成立12年来最大力度促销,满200返100,矛头直指京东。京东当即回击,并将优惠门槛降低到满100返50。B2C价格大战再掀。
2011年3月23日,当当和京东价格战影响升级,双方被新闻出版总署“召见”。
2011年5月24日,京东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刘强东对外表示,该公司将在今年6月周年庆之际,将某书商因积压滞销的少儿图书以3折的价格销售。
2011年10月前夕,京东商城针对国庆假期再大搞促销,推出代号为“沙漠风暴”的促销行动与当当网对决。国美库巴、苏宁易购以及卓越亚马逊等B2C网站的加入,让“刀光剑影”的战斗变成“炮火纷飞”。
2012迹象指数:★★★☆
迹象五:电商入冬
因为投资者的热烈追捧,早前的电商企业都凭借着大笔融资疯狂地烧钱圈地,大面积广告推广、价格战促销,一家比一家更疯狂地“赔本赚吆喝”。
然而,随着资本市场对电商企业的降温,投资者们对于电商企业的投资都开始收缩,投资态度更谨慎,电商企业的融资将变得困难。随之而来的就是多家电商停业或倒闭、高管离职、IPO未果,各种对电商的质疑之声不绝于耳。垂直领域的巨头们依赖现有规模和现金储备危险过冬,而中小电商则将面临外部输血突然中断后的自立困境。
在困境和压力之下,电商代表京东宣布取消全场免运费,各家都开始缩减开支。据业内人士透露,许多商家现在都是掰着手指数月份,看拿到的钱何时将会烧完。
迹象体现:
2011年11月,凡客诚品先后被曝出创业元老级主管人才动荡、现金流吃紧,4年亏损20亿,IPO进程也在受阻后错过窗口期。
2011年11月22日,一向实行全场免运费的京东商城调整物流策略,宣布将参照行业做法,从2011年11月25日起对金额不足39元的订单收取5元运费。
2011年11月,乐淘网CEO毕胜发出“电子商务是个骗局”并计划转型的言论,透露在当前资本环境恶劣和电商泡沫情况下,乐淘已砍掉了80%广告预算。
2011年9月,凡客被曝裁员5%,此外,还降低了网盟合作佣金,比例从16%调低至10%,以降低由于广告等成本投入过多而造成的成本压力。
2012迹象指数:★★★☆
互联网行业的自我救赎
值得庆幸的是,已经有互联网企业开始进行反思。他们呼吁重建诚信,积极争取第三方支付牌照,奋起反击浑水等机构做空中概股,努力向手机等新领域拓展和延伸……在他们的努力下,诺亚方舟的船票已然降临。
自救篇之一:电商重建诚信体系
诺亚方舟的船票争夺,注定是一部动作大片。2011年中国电子商务,焦点再次聚集在“诚信”问题。越来越多的企业涌入电商领域,越来越多的消费者热衷于网络购物。然而,诚信交易似乎成为电商无法跨过的一道坎。诚信问题如果不能很好地解决,电商企业注定是没有未来的。不夸张地说,“诚信重建”已经成为电商生与死的分割线。
电子商务作为互联网的一个代表性行业,似乎在发展过程中遭遇了更多的劫难。没有一套成熟的体系约束,让电商诚信处于乱象之中。假货横行、欺诈猖獗、售后不保等等问题,始终困扰着大家。消费者饮鸩止渴,欲罷不能。面对着消费者的责难,电商企业认真应对,并且做出了大刀阔斧的改进。
自救体现:
2011年2月,阿里巴巴B2B公司宣布,为捍卫诚信,2010年该公司有约0.8%、即1107名“中国供应商”因涉嫌欺诈被终止服务,该公司CEO、COO为此引咎辞职。
3月,“2011中国诚信网络大会”在浙江举行。数千家参会企业共同签署了网络诚信承诺书,承诺保证企业网上发布信息真实可信,保证所提供产品和服务的合法、安全、有效。
4月,媒体报道曝光淘宝网知假售假、消费者维权困难等问题。马云表示:“如果有些状况确认是故意售假,商户获取暴利,淘宝会严肃处理。”
8月,广东推出全国首个网商征信平台提升网购诚信。消费者可以通过它了解网上卖家和商品信息、区别假冒伪劣及钓鱼网站,网络商家也可以通过它保护品牌知识产权。
10月,首批团购信用档案建设示范单位出炉。
2012自救指数:★★★★★
自救篇之二:第三方支付牌照发放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经历了10年的混乱割据之后,2012到来之前,终于获得了准生证。这张船票似乎来得有些晚,但它毕竟来了。
第三方支付最初是为解决网上支付银行卡联网通用问题而诞生,在过去10年的发展过程中,国内的电子支付服务获得了各大银行及金融机构、企业,还有广大用户的普遍认可。但长期以来,一直未得到官方正式的许可“名分”,成为悬在第三方支付行业头上的一把利剑,在政策“灰色地带”破土而出的电子支付企业,渴望名正言顺地在阳光下生长。
由于没有统一规范和监管,第三方支付市场发令枪未响,各路“快”钱已争相冲上跑道,规则不明,乱象难免。大量资金沉淀其中引金融风险、用户不计其数的利息被侵吞、第三方支付帮淫秽等非法网站提供服务、一些第三方支付企业沦为赌博集团等“幕后”服务商,等等。第三方支付期待发牌后监控加强,保证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健康运行。
2011年5月26日,人民银行向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盛付通、银联、汇付天下等27家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8月31日,央行公布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上海银联、联动优势等13家企业获得牌照。而牌照的颁发只是打响了第三方支付监管的“第一枪”,行业全面防范,还得依仗于社会信用环境的整体完善以及后续监管举措的持续。
自救体现:
1998年11月,由北京市政府与央行、原信息产业部等共同发起的首都电子商务工程正式启动。确定首都电子商城(首信易支付的前身)为网上交易与支付中介的示范平台。
1999年3月,首信易支付开始运行,成为国内第一家第三方支付公司。
2001年,中国互联网泡沫破裂,刚刚萌芽的第三方支付行业进入冬眠期。
2003年,非典肆虐,电子商务市场因此爆发,第三方支付行业也随之复苏。
2005年,支付宝的马云喊出“电子支付元年”的口号。此后,腾讯旗下的财付通、网易旗下的网易宝也纷纷加入战局。
2005年,央行起草了《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并于当年6月向社会各界公开征求意见。
2007年,央行提出,当年将正式发布实施《支付清算组织管理办法》,但没有兑现。
2009年4月,央行发布《中国人民银行公告【2009】第7号》文件,要求从事支付清算业务的非金融机构必须在当年7月31日之前进行登记备案。
2010年6月,央行公布了《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全文,办法规定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任何非金融机构和个人不得从事或变相从事支付业务。
2011年5月26日,人民银行向支付宝、快钱、财付通、盛付通、银联、汇付天下等27家机构下发“非金融机构支付业务许可”。
2011年8月31日,央行公布第二批第三方支付牌照名单,上海银联、联动优势等13家企业获得牌照。
2012自救指数:★★★★
自救篇之三:互联网企业被逼做手机
2011年,一批巨头级互联网公司纷纷将触角伸向自己不熟悉的市场——手机。事实上他们必须重新寻找入口,获取通向未来的船票。
布局移动互联网,是老牌互联网公司杀入手机操作系统以及手机终端市场的根本原因。随着移动互联网市场的火速发展,互联网企业为了争夺市场,陆续推出各自的客户端。移动应用一时间成为了整个互联网行业必做的事情。但是否安装则取决于用户,互联网企业一直处于被动地位。故而互联网企业推出手机终端的“专项”战略,企图争夺手机上网入口。
不过,做手机不是互联网企业的最终目标,对于做互联网领域的基础服务提供商,掠取更多的移动互联网用户,才是本意。
自救体现:
2011年7月21日,新浪联手HTC推出首款新浪微博手机“微客”。
7月28日,阿里巴巴正式推出由该公司独立研发的阿里云操作系统,同时联手天语发布首款云智能手机W700。
8月16日,小米手机正式发布,小米手机是国内首款双核1.5GHz主频手机,为全球主频最快智能手机,售价1999元。
11月24日,腾讯联合天语手机、英伟达公司,正式宣布推出天语W808“iQQ”智能手机。
12月20日,搭载“百度·易”平台的智能手机戴尔Streak Pro D43正式发布。
2012自救指数:★★★★☆
自救篇之四:互联网公司反“突袭”
中国概念股打响的“反空袭”战,似乎令诺亚方舟的船票争夺更加惊心动魄。
从2010年10月起,以“浑水”、“香橼”为首的做空机构先后对20多家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做空。自2011年3月份以来,在美中国概念股停牌或被勒令退市风强劲吹来。新东方、奇虎360、分众传媒、斯凯网络等20多家中国公司受到波及。
浑水等机构做空中国概念股,有些剑走偏锋。他们对于借壳上市造假者的指责,已经波及中国较为规范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公司。不过,中国海外上市公司并未被击垮,以分众传媒、奇虎360为代表的中概股公司正面回应质疑,奋起反击,股价也随之回升。
事实上,做空中概股的行为激起了中国企业界的集体反抗。继分众奇虎公开回应反击后,包括中投、复星等在内的一些大型中资企业开始逢低吸纳股票。“反空袭”初战告捷。
自救体现:
2011年11月1日,美国做空机构香橼公司称奇虎是“价值最被高估的中概互联网股票”。当日,奇虎股价大跌11.23%。
11月2日,奇虎360回应质疑称,香橼公司报告许多数据错误,与事实不符,且有许多猜测,没有依据。
11月15日,香橼公司再次将枪口瞄向了奇虎。香橼公司把奇虎360比作中国高速频道(Nasdaq:CCME)。后者因财务造假在今年被清理至粉单市场。
11月17日,奇虎360董事长周鸿祎在业绩发布会上回击美做空机构称,研究机构对中国的互联网并不了解。
12月6日,香橼公司发布针对奇虎360的第三份质疑报告。奇虎360发布声明,称该报告包含多處事实错误和误导性的猜测。
12月7日,奇虎360反击Citron做空成功,股价上涨3.35%。
12月8日,香橼对奇虎360的做空大戏升级,香橼针对奇虎CFO徐祚立在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提出数个质疑。奇虎表示,保留对香橼进行各种诉讼的权利。
12月9日,奇虎反击成功,股价逆市上扬。
2012自救指数:★★★★☆
自救篇之五:淘宝一分为三
2011年是非争议占据了淘宝新闻的半壁江山。刚开年阿里集团就陷入了欺诈门风波;5月,与淘宝紧密关联的支付宝陷入股权转移大战;6月,淘宝宣布一分为三;10月,淘宝商城暴动陆续上演。这是淘宝阵痛性转型之必须,乃至是整个电子商务转型时必须经历的种种磨难。
动荡的淘宝,如何走好以后的路,成为马云考虑的当务之急。淘宝按原有模式走下去,能看到很明显的瓶颈。一方面,传统的科层制管理方式并不适合互联网的基本精神,淘宝越来越庞大的体积无疑会拖慢公司的反应速度;另一方面,淘宝本身蕴含着三种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它放在一个域名下,会存在天然的业务冲突。尽管分拆看起来是最激进的方案,但淘宝似乎别无选择。于是,淘宝一分为三。
6月16,阿里巴巴集团宣布,淘宝公司将会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公司,即沿袭原C2C业务的淘宝网,平台型B2C电子商务服务商淘宝商城和一站式购物搜索引擎一淘网。同时,集团宣布新的管理架构,淘宝分拆后的三家公司采用总裁加董事长的机制运营。
自救体现:
阿里集团自己解释“淘宝分拆”原因时表示,希望打造三支更为灵活的尖兵部队,并将“构建外部电商生态系统”的机制引入淘宝内部,进行一场新的管理试验。具体说来,阿里希望用生态系统的方法来管理分拆后的三家子公司,在解决内部反应机制迟缓的基础上,进一步激活整个集团的创新力。
当然,这三块业务也的确具备分家独立成长的可能性:一淘搜索可以成为网购入口,淘宝集市继续玩转低价市场,淘宝商城可以更纯粹地与京东商城展开竞争,彼此分离,又不失集团作战的合力。分拆出来的淘宝商城则有机会率先独立上市,不受假货等是非问题的纠缠。
无论何种理由分拆,新的淘宝将以分头并进的方式全面包围国内线上C2C、B2C和消费搜索等细分市场领域,为其拿到诺亚方舟的船票再添砝码。
2012自救指数:★★★☆
结语:玛雅预言中的2012灾难真的要来了吗?也许,对那些固步自封、扩张激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公司们来说是这样的。在新的信息技术革命风暴即将来临之前,在旧有秩序已被打破、新的秩序还没建立之前,科技业界必将经历一轮灾难性的洗牌。不管是合纵连横、紧紧抱团,还是融资上市;不管是传统旧势力的改良,还是新兴力量的突进,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挣扎求生,都希望在这场灾难性的大洗牌中存活,拿到那几张有限的诺亚方舟船票。
(文/沙永萍周超能韩少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