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人文精神

2012-04-29 07:17:18齐琦徐侠
群文天地 2012年6期
关键词:大调人文主义奏鸣曲

齐琦 徐侠

摘要:莫扎特,一个音乐届的传奇人物,诞生于十八世纪的奥地利,是维也纳古典音乐的杰出代表。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明朗轻快,处处给人一种阳光明媚的轻松之感,更值得人们称赞和敬佩的是,莫扎特的音乐有着一种神奇的魅力——人文精神,他洋溢着人性美好、颂扬人性高洁、追求民主自由的钢琴奏鸣曲简直就是人间的天籁。

关键字: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人文精神

一、 时代背景与钢琴奏鸣曲的创作

在充满斗争和矛盾的十八世纪的欧洲,一场代表着新兴资产阶级利益和文化的思想启蒙运动正在酝酿着。思想启蒙运动是构建在人文主义的基础之上的,延续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反封建、反宗教的主张,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因此,在这种人文主义的感召下,欧洲的音乐也就顺势从巴洛克时期向古典时期转变,新的音乐要求冲破欧洲封建主义和宗教的束缚,要求展现自然人类的真实现状和情感生活,此外,由于受人文主义的影响,新时期的音乐语言轻松精致,通俗易懂。

莫扎特,就是在这个特定的时期出现的杰出音乐家。莫扎特深深受十八世纪欧洲的人文主义思潮、社会风尚、文化内涵的影响,形成了他坦诚直率、潇洒活泼,清新自然的奏鸣曲风格。他的奏鸣曲的构建主要是真实展现人们日常生活和情感生活以及内心世界,是普通大众身边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他的奏鸣曲符合那个时代的特色——用人文主义精神代替了宗教的神性,强调了人性的光辉和对人的关怀,重视对人类内心世界的刻画和阐述,同时,他的奏鸣曲还蕴含着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人性高洁的颂扬和贴近生活的哲理。

二、莫扎特钢琴奏鸣曲中的人文精神

“在整部艺术史上,不仅仅在音乐史上,莫扎特是独一无二的人物。”独一无二的天赋、卓越超群的思想成就了莫扎特素朴淡雅、纯真精美的钢琴奏鸣曲。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多数情况下是很有歌唱性的,它的旋律纯美、质朴、简单,充满着宁静的自然之风。

莫扎特的奏鸣曲成长在人文主义及其盛行的十八世纪,深受人文主义的影响。例如,在他最伟大的作品《魔笛》和《费加罗的婚礼》中,莫扎特用最真实的旋律唤醒了人类内心世界中最普遍复杂的音乐情感,他运用了前无古人的自然和人性相完美结合的艺术形式,传达出人类情感中最真挚、最深厚的爱情、责任、妒忌和智慧,与欣赏者无论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情感上都形成了强烈的共鸣。再如,《安魂曲》和《第四十一“朱庇特”交响曲》,“死”在莫扎特的奏鸣曲世界中显得深刻而微妙,对人性根本归属问题的探讨,对死亡观念的解释是集合了莫扎特一生创作和思考的心血,时时闪烁着人性的光辉和对美好人生的追求。

K.284《D大调钢琴奏鸣曲》,又因受慕尼黑杜尔尼次男爵之请而作,所以也叫做《杜尔尼次奏鸣曲》,它是莫扎特六首“故乡奏鸣曲”中的最后一首,也是最经典的一首。K.284《D大调钢琴奏鸣曲》恢弘的气势和雄壮的旋律洋溢着青春的活力和积极向上的生命力,旋律轻快清新,线条流畅温纯,色彩和想象奇幻瑰丽。第一乐章奏鸣式的华丽印象是对生命的礼赞和敬重,是莫扎特对人生、对人格和心灵的升华;第二乐章回旋式的细腻旋律,颇具波兰圆舞曲的简单明快;第三乐章的法国风格优雅风趣,极具浪漫主义的人文气息。整首K.284《D大调钢琴奏鸣曲》充分体现了莫扎特对生活、对自然纯真的热爱和追求,返璞归真的曲调、和谐委婉的韵律、丰富细腻的情感都是莫扎特奏鸣曲人文主义情怀的真实自白。

另一首独具代表意义的具有人文主义情感的奏鸣曲就是K.331《A大调钢琴奏鸣曲》,它是五首“巴黎奏鸣曲”中最出色的一首。K.331《A大调钢琴奏鸣曲》丰富炫丽的旋律,严谨科学的态度为我们展现了另一种风格的具有莫扎特色彩的人文主义奏鸣曲。这首K.331《A大调钢琴奏鸣曲》初听时给人一种严肃冷漠之感,但是仔细品味之后,豁然开朗,它展现的是莫扎特另类的人文主义情感。在这首K.331《A大调钢琴奏鸣曲》中,莫扎特采用当时流行于法国巴黎的变奏曲的形式进行艺术创作,以一种慈爱、至真至善的情怀去演奏,集合了外在“描摹”巴黎新居环境优美和内在抒发淳朴、柔美内心的两大情感,最终达到了一种清明高远、大音希声的境界。具有人文主义的莫扎特用美妙的音乐世界和高尚的人格表现对平凡生活的热爱,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对多舛命运的抗争。

三、总结

欣赏完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不论是莫扎特具有革命性的钢琴曲还是具有宽恕性的钢琴曲和充满希望的钢琴曲,它们都深刻的展示着同一个精神:和谐的人文主义精神是人类亘古不变的话题和永恒的追求。

莫扎特的创作来源与古典欧洲的文化,他的音乐充分表达了他对世界的爱和生命的敬重,他用他的钢琴奏鸣曲抚慰人们的心灵,召唤人们对生的希望和美好世界的追求。在如此现实的世界和多艰的人生旅途中,莫扎特的音乐时常陪伴着我们度过一个又一个人生的关卡,使得我们的生活找到平衡点。

莫扎特的钢琴奏鸣曲中蕴含着深刻的人文精神,他用这种人文精神展现社会的美丽、人性的纯真、自然的简单;他用心灵去进行创作,用音乐中渗透的人文精神去刻画生命,引起不同时代的人们的强烈共鸣和喜爱之情。

参考文献:

[1]杨燕迪,钱亦平主编.上海音乐学院学术文萃—— 外国音乐研究卷[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07(6).

[2]叶松荣.欧洲音乐文化史论稿[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1.

[3]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

猜你喜欢
大调人文主义奏鸣曲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Op.81a“告别”第一乐章三个不同演奏版本的比较
中国旅游发展笔谈
旅游学刊(2023年3期)2023-06-13 20:34:33
手机上的奏鸣曲
民间资源、自然神性与人文主义立场——阿来小说论
阿来研究(2021年2期)2022-01-18 05:35:24
D 大调赋格 (钢琴小品)
当代音乐(2020年11期)2020-11-24 05:15:27
宁夏人文主义戏曲现代化探索之路
戏曲研究(2020年2期)2020-11-16 01:21:06
G大调随想曲
ViVi美眉(2020年2期)2020-08-04 13:20:14
春天的奏鸣曲
饥饿奏鸣曲
演奏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KV216》的预先准备
乐府新声(2016年4期)2016-06-22 13: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