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为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群众文化事业,同样需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建立一整套良性循环的新的运行机制,开拓新的发展思路。群众文化事业作为国家公益性社会文化事业,在社会文化发展中具有龙头、导向和示范作用,对于规范社会文化市场的方向、促进三个文明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社区;群众;文化
一、社区群众文化活动的现状和态势
1.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经常活跃在城市广场、居民小区、街头巷尾,已是社区群众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县的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发展势头迅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从活动方式看,既有分散的,也有集中的;既有群众自发进行的,也有在相关部门组织下开展的;既有常年性的,也有季节性的。从活动内容看,涉及文化、艺术、体育等诸多领域。在县城广场有大秧歌、扇子舞、健身操、太极拳、太极剑等文体活动种类,在居民小区,有歌咏、京剧、二人转、书法、绘画、集邮、风筝以及各种棋类和球类等文体活动。特别是以弘扬主旋律为基本内容的群众文化活动对社区居民的吸引力、影响力越来越大。这一系列的活动,把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推向了高潮。这些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成为目前居民休闲、娱乐、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既为社区居民增添了生活情趣,同时也陶冶了居民的道德情操。
2.社区蕴藏的文化活动骨干和积极分子是各类活动的领衔人物,提升了活动的档次和水准,推动了一些活动向专业化发展,打造了一些颇有影响的活动品牌。社区拥有众多文化活动的骨干人才和积极分子,他们具有较高的专业艺术水平,对群众文化活动情有独钟,不但积极参与,而且热心组织,在各项活动中发挥了带头人和领衔人的作用。在每个社区中,各类文化骨干经常组织和参与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使活动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并涌现了一批具有吸引力和影响力的活动项目。例如,社区的老年艺术团聚集了很多有专长的艺术人才,经常搞一些自创节目,自编自演。不仅经常在社区活动,给群众带来喜闻乐见的节目,而且在外界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各类经营性文化场所的迅速发展,拓展了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和渠道,不但满足了群众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同时也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兴起,引领了群众的文化消费倾向。近两年,我县各种经营性文化场所如雨后春笋遍布县城社区。此外,主要以中小学生为教育对象的声乐、器乐、书法、美术、体育等民办专长培训班也相继问世。这些经营性文化场所提供的各种服务项目,满足了居民多元精神文化需求,使居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空间更加广阔,而且通过有偿服务获得收益,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资金实力,也在一定时期和一定区域内形成了群众文化消费的新热点。
二、科学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基本模式。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是社区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是打造我县特色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设特色社区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到社区,用先进文化教育人、鼓舞人、引导人的具体体现。随着物质生活条件逐步改善,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增强,参与文化活动的愿望和热情也在逐渐高涨。这些都为大力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坚实的思想基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加之几年来社区文化事业的发展从方方面面为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创造了比较好的条件,同时,也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随着社区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必将进一步推动社区文化政策的落实,为发展社区文化活动从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等方面提供有利保障。因此,发展社区群众文化活动面临着良好的机遇。
2.加强文化基础建设,拓展基层文化活动空间。丰富群众文化活动离不开文化设施,因此要不断加大文化基础建设地投入,在现有设施基础上,稳步地发展基层文化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积极推进群众文化的建设与覆盖,拓展基层文化活动空间。通过对各级文化广场、文化馆、群众艺术馆、文化站、图书阅览室等基础文化设施的科学管理和使用,不断地弘扬优秀的群众文化,比如优秀的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乡村文化,为更好地弘扬群众文化生活而努力。
3.增强群众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凝聚力。为了更好地拉动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向更高层次、更宽领域、更多种类方向发展。一要突出主旋律。要始终把突出思想性、寓教于乐放在首位,使社区群众文化活动始终保持积极有益、健康向上的发展态势。在重大节日期间,要集中举办主题社区广场艺术演出、书画展览和爱国主义题材电影展映等文化活动,努力打造具有地域特色、深受群众喜爱的假日文化品牌。结合宣传贯彻落实《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要组织社区群众开展以“改陋习、树新风、塑形象”为主题的演唱会、演讲会、赛诗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二要扩大覆盖面。主题性群众文化活动不能停留在一两次大型集中活动上,要向分散的群众自发的文化活动延伸,向街道小区和社区家庭延伸,实现点面结合。三要提倡多样性。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是多样的、多层次的,因此,社区群众文化活动要在突出主旋律的同时,提倡百花齐放,力争使群众文化活动做到雅俗结合,既有阳春白雪的活动,也有下里巴人的安排;老少结合,广泛调动中老年人群体和青少年群体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大小结合,既要组织好大型体育活动、文艺汇演等活动,又要为那些常规的、每日每周都进行的晨练、休闲、娱乐等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和良好环境。
(作者简介:刘春丽(1974-),女,馆员,黑龙江依安县文化馆,研究方向:群众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