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N到2.0 平安银行发力供应链金融

2012-04-29 05:41赵磊贺兆顺
中国经济周刊 2012年50期
关键词:供应链融资银行

赵磊 贺兆顺

12月19日,平安银行推出供应链金融2.0系列产品,这是“平深”整合之后在供应链金融领域的首次亮相,也是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先发优势”向纵深推进的一次实践。

发布会现场,复旦大学携手平安银行,同时举办了“复旦大学—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工作室”成立仪式,共建研究实践基地,将平安银行作为供应链金融学科的教学和实践平台。

平安银行对公产品与现金管理部总经理金晓龙对《中国经济周刊》表示,随着市场的发展,企业越来越需要和上下游企业进行信息的交汇。而在金融服务方面,需要银行提供更好的服务。平安银行将致力于构建更宽泛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满足企业资本需求和交易需求。

“平深合并”之后的战略选择

2012年6月,中国史上最大金融并购案——深圳发展银行(下称“深发展”)和平安银行正式合并为一家银行。深发展的优势在于贸易融资和供应链融资,平安银行的优势则在于零售业务及对平安集团客户的交叉销售,两行合二为一,两行的特色业务也基本实现了共享,为客户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的一项独特优势就是利用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平台,支持业务增长引擎以及银行业务的发展。凭借综合金融优势跨界销售银行、保险、投资等多种产品,从而跳出银行视角,站在大金融的更高层面去洞察企业“生意”,全方位满足企业在成长中所需的各種金融产品需求,成为企业不可或缺的金融产品服务提供商。

今后,贸易融资、信用卡和小微金融成为平安银行的“三驾马车”。在平安银行的规划中,贸易融资把终端市场客户带到银行,信用卡作为一个工具则把平安的客户群带到银行里来,与此同时,小微贷款则是把贸易融资和信用卡客户两者融合起来。

下一个10年,平安银行将凭借独有的综合金融服务优势,以供应链金融撬动“需求杠杆”,将着重推动深发展具有优势的贸易融资业务,着力拓展供应链金融上下游企业,大力推行交叉销售。供应链金融既稳定了核心企业这个大客户,也带来存款的派生和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是当前国内商业银行全力转型摆脱“利差业务独大”的绝佳通道。与此同时,供应链融资也是真正的银行业“最安全的贷款”。

因应发展形势,进一步研究和提升供应链金融发展能力,更前瞻性地规划供应链金融未来的重要举措,平安银行选择复旦大学作为新一轮理论研究的合作伙伴。

据了解,早在2010年,平安银行就展开与复旦大学的合作,携手在复旦大学经济学院研究生教学中,开设全国首个供应链金融课程,设立第一个供应链金融专业硕士方向、第一个供应链金融奖学金,在供应链金融风险管理、定价、交叉营销等多方面开展了课题研究。

复旦大学国际金融系主任刘红忠表示,在未来,双方将重点关注在经济转型升级、结构深化过程中,将供应链金融拓展到更宽广的行业金融、产业金融、平台金融领域。

供应链金融是片“蓝海”

供应链金融的产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和市场需求,它发端于20世纪80年代,是由世界级企业巨头寻求成本最小化全球性业务外包衍生出供应链管理概念。全球性外包活动导致的供应链整体融资成本问题,以及部分节点资金流瓶颈带来的“木桶短板”效应,实际上部分抵消了分工带来的效率优势和接包企业劳动力“成本洼地”所带来的最终成本节约。

刘红忠表示,供应链金融并不是一项简单的金融服务技术,它蕴涵了在全球化的产业组织变革背景下,银行业服务创新的破题之解。这一领域涉及一系列金融、物流和IT的前沿课题,比如中小企业融资、金融业变革、产业竞争模式等等,并与当前国民经济中的若干热点高度相关,在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等交叉领域开辟了新的领域。

2000年左右,平安银行率先试水供应链金融服务。2003年,平安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1+N”模式,初步形成供应链金融理念,这成为此后日益完善的国内“供应链金融”的雏形。简言之,“1+N”模式中,“1”就是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N”则是链条上的中小企业。以“1”的信誉和实际交易担保“N”的融资,不仅对银行带来的风险低,更有利于将原来仅仅针对一家大企业的金融服务“上拓下延”,实现金融服务“横到边、竖到底”,以资金血液激活“产—供—销”链条的稳固和流转畅顺。平安银行也因此成为不断创新该项业务的“试验田”。

那些处于供应链条上的原料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众多的中小企业等,可以以“预付”、“应收”和“存货”三类作为融资方式。显然,当银行牢牢抓住了一个核心大企业、甚至一条产业链上所有企业的物流和资金的动向,为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提供“团购式贷款”的风险比做单个企业小得多。

宝马汽车金融(中国)有限公司(下称“宝马汽车金融”)市场营销总监刘军表示,宝马汽车金融在成立之初就与平安银行结成战略合作关系。至2010年末,在中国大陆的宝马集团新车销售管理系统实现与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系统的协同,为经销店库存融资的产品业务带来新的变革。

平安银行供应链系统的实行对整个宝马品牌经销店的运营带来切实的便利和好处,首先,业务效率的极大提高,包括业务和资金的协同;其次,提升了业务交易的透明度和准确性;更为重要的是帮助宝马品牌经销店库存融资有了业务上的进一步发展。

基于供应链金融带来的多赢效果,令业内同行嗅到了其中的“巨大市场”,纷纷加入供应链金融服务的大军行列。截至目前,民生银行、招商银行等股份制银行,以及四大国有银行都迅速加入供应链融资业务的争夺战中来,外资银行也将供应链金融作为打入中国市场的捷径。

国内企业银行的贸易金融业务覆盖的产业越来越广。2012年6月底,民生银行海洋渔业金融中心成立,成为国内首家成立全国性海洋渔业金融服务专业机构的银行。海洋渔业金融中心也将按照产业链条设计海洋渔业的产品及服务模式,形成近海捕捞、远洋、养殖、加工、市场、冷链6个节点的金融开发方案,力图实现产业链的全链条开发。7月,民生银行在两天内相继成立石材产业金融事业部和茶业金融中心,提供整个产业从大客户到小客户的金融总包服务。

实际上,无论是业内经常提到的供应链金融、贸易金融,还是产业链金融,大都名异实同,产业链金融的实质就是将多条供应链放在一起,本质上还是供应链金融。随着供应链金融竞争的空前激烈,平安供应链金融业务的优势面临同业竞争的挑战,多家银行提出将供应链金融业务作为公司银行战略核心业务。

银行决胜2.0时代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平安银行副行长胡跃飞表示:“核心竞争力来自于什么?制度、产品?它们很容易被同质化。在这個领域里面你要想维持战略地位,要保持持久的核心竞争力,必须要不断地去创新,不断地去引领这个市场,才可能保持种战略优势和竞争优势。”

从“1+N”到2.0

如果把平安银行2003年在业内率先推出的“1+N”供应链融资模式看作是一次“从点到链”的金融创新,那么,10年后的今天推出“供应链金融2.0”更像是一场“从链到面”的拓展。

在Web 2.0时代,以用户为中心通过网络应用促进网络上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换和协同合作已成大势。同时,Web 2.0带来的不仅仅是一场虚拟空间的互动变革,而且将企业管理引入一个全新模式,即企业管理2.0。在传统模式下,企业囿于内部的“自上而下”式管理。而在全新的企业管理2.0模式下,“自下而上”与“协作”则成为管理的关键词。同时,不仅仅是企业内部的“自下而上”与“协作”,更需要关注企业外部的“自下而上”与“协作”。

从另一个角度分析,当今社会分工已经从传统产业间的分工到产业内分工,发展到全球范围的产品内分工,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协作越来越多。社会分工的新发展促使企业开始关注企业供应链上下游的合伙伙伴。

市场需求催生了供应链金融的升级换代,平安银行提出“供应链金融2.0”这一全新理念。较之传统的实物供应链管理和供应链融资方案,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是银行、核心企业以及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企业三者之间的互动、协同与多方信息的可视。

供应链金融2.0更加灵活和实用,可以更好地支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刘红忠表示,与供应链金融1.0相比,如今的2.0模式拥有三方面的特点,首先,反映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趋势,即多方协同互动及信息的可视化;其次,供应链1.0是单向的,主要模式是银行向客户提供产品,而供应链2.0则是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整合;最后,针对供应链各个环节,银行以多方协同的方式为供应链参与方提供资金支持提供增值信息服务,将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并有效降低管理成本。

一家从事铜买卖的企业,无论是核心企业还是上下游企业,或者是销售型企业,都需要了解外部的信息。平安银行通过信息整合,以铜价格走势图的形式,显示当前全国各个区域铜的价格,或者提供企业需要的整个产业链的价格走势分析,或者帮助企业进行套期保值,以便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更有效的可视信息。

“一切都是可视的、实时的,并且可以授权共享。”河南一家尝试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增值信息服务的汽车集团财务总监表示,“上下游企业在深发展有多少授信额度、还有多少库存、销量流转如何等,在网络平台上清晰罗列,这样我们采购、排产、销售就特别有底。”

同时,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核心企业协同也是增强其风险防范能力、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及供应链整体竞争力的一把“利剑”。比如,一家汽车生产厂商内部ERP系统(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与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SCF)对接,将经过贸易背景审核的经销商融资需求数据发送给SCF系统;平安银行在此基础上通过全电子化的数据进行出账审核,半个小时即可发放贷款;厂商即时得到出账结果,据此安排生产计划。

当经销商赎货时,同样通过网银提交申请,线上划转资金;平安银行据此审核,全电子化流程,5分钟即可通知厂商(或者监管方)放货。该厂商以此助力经销商获取融资,扩大销售规模,从而提升自身的产销量,稳定供应链运作。

简而言之,供应链金融2.0的核心思想在于整合客户以及客户上下游企业的过往信息,通过挖掘这些“信息金矿”,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创造价值。在供应链金融2.0模式下,核心企业、上下游企业、银行(甚至物流公司等所有相关方)同在一个由银行牵头搭建的平台之上,银行可以通过企业在平台上留下的“痕迹”,为企业进一步整合所需信息、提供完善的金融解决方案与增值服务。

平安的平台优势

金融危机的爆发加速了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化进程,同时也加速了供应链协同和供应链整体竞争的趋势。越来越多有远见的企业,开始依托电子商务平台,整合供应链以期增进供应链协同,消除环节浪费,降低链条交易成本。

平安银行方面表示,“一家核心企业带来的乘数效用是巨大的,比如说一家汽车企业,光经销商就有几百个,还有上游的供应商、物流服务商等等。”目前在IT应用水平较高的国内汽车主流核心厂商已经使用该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并带动了上下游企业使用的达到数百家,供应链金融2.0将直接提升中小企业的服务能力。

以供应链上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为例,首先是多方协同,与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企业等实现系统对接和数据交互,审批过程直接线上进行;其次是服务全面,开创供应链上下游及终端消费全链条服务模式,提供整套线上化融资方案;第三是协同经营,运作和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贴合,缩短融资审批时间,还款审批时间最短几分钟即可办结。

另外,平安银行除在财务顾问、并购贷款、资金托管、结构化融资及银团贷款方面等提供产品外,还可以凭借集团资源优势,与平安信托、平安证券、平安财产保险等专业子公司进行产品对接,开创业内领先的产品模式。

“一个客户,多种服务,深度合作,互利共赢”这是平安银行区别于其他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优势。将贸易融资的先发优势、品牌优势转换为规模优势、效益优势,成为未来一段时间平安贸易金融的重任。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发展,传统的供应链金融服务已难以适应现代供应链管理和竞争需要,供应链金融服务的电子化、网络化和自动化变革需求强烈。供应链金融2.0系列产品,将金融业务逐渐从线下迁移到线上,并逐步实现“1+N”供应链企业、银行、第三方物流监管方等合作伙伴于同一平台在线作业。

比如,核心企业和配套企业、第三方物流合作伙伴(监管方)通过登录平安银行企业网银——“线上供应链金融”通道,即可在线完成合同签约、融资申请、质押物在线入库、存货管理、打款赎货等主要业务流程。实现供应链金融信息流在经销商、核心厂商、物流公司、银行间的全流程控制。同时,客户可通过网银、手机和邮箱等多种渠道实时获取业务信息。

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致力于打造一个多方无缝对接、可视界面统一、信息实时共享等条件的电子作业平台。据悉,新的综合金融平台吸引了一批业内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具有丰富经验的其他银行的高管加盟,再加上平安银行此前的专业积淀与领先技术,未来,平安银行供应链金融2.0的大发展值得期待。

谈到未来的发展,金晓龙表示,平安银行将致力于构建更宽泛的综合性服务平台,并将平安集团所特有的全牌照的金融优势嫁接到既有的供应链金融业务系统中,以满足企业资本需求和交易需求。

更正:本刊2012年第47期《收入分配改革,从哪里切入?》一文中,郑功成先生职务称谓表述有误,应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经济学家”。特此更正,并向郑功成先生及读者致歉。(本刊编辑部)

猜你喜欢
供应链融资银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融资
融资
益邦供应链酣战“双11”
益邦供应链 深耕大健康
7月重要融资事件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