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林 何向宇
经过30多年的高速发展,中国已从贫穷的农业国家,跃居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其产生的巨大变化令世人震惊。30多年来,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珠三角等沿海地区,依托地缘优势和政策优势,领跑中国经济。沿海先富起来了,中部和西部也不甘落后。如今,河南,这一中原文化的发祥之地,正迎来经济腾飞的最佳时机。2012年12月中旬,记者就河南建设中原经济区等话题,对河南省副省长赵建才进行了专访。
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对外开放的突破口
《中国经济周刊》:国务院明确提出,支持中原经济区全方位、多层次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目前,河南省实施对外开放具备哪些优势和条件?在承接梯度转移战略中,河南省重点引进何种产业?
赵建才:对外开放是河南省的基本省策,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是河南省对外开放工作的突破口。2012年以来,在大的经济环境不乐观的情况下,我们顶住了压力,靠开放、招商综合带动作用,为保持全省经济良好发展势头作出了特殊贡献。2012年1—9月,我省实际利用境内外资金合计4399亿元,占全省固定资产投资的三分之一,有效扩大了投资需求。同时,随着一大批招商项目特别是出口型项目的竣工投产,我省对外贸易在全国增速趋缓的情况下实现了逆势高速增长。1—9月,我省进出口总额338.7亿美元,同比增长63.4%,增幅居全国第三位、中部第一位。
同时,我们把开放招商与产业结构调整紧密结合,坚持承接转移、增量带动与改造提升、存量调整并重,引进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促进了全省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大大提升了产业层次和发展后劲。目前,全省已形成了一批特色产业集群。各地围绕自身产业特点和比较优势,通过招大引强、龙头带动、延链补链,形成了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特色产业基地。
随着一大批招商引资项目特别是劳动密集型项目的进驻落户,有效促进了就业增收、民生改善。今年前8个月,全省180个产业集聚区就业人员达到254.2万人,同比增长17.5%;全省新增转移就业的97万农村劳动力中,有78万人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同比增长35%。
作为中原经济区的主體区域,我省以中原经济区建设为重要契机,进一步转变开放招商理念,促进优势和特色产业集聚集群发展。围绕我省“十二五”规划和“十二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有选择地对接、有重点地引进。在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时,重点发展汽车、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食品、轻工、建材等六大高成长性产业;进一步改造提升化工、有色、钢铁、纺织等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加快发展金融、物流、文化、旅游等四大现代服务业;大力培育发展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把我省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
城市新区建设
已成为河南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
《中国经济周刊》:目前,河南省的新型农村社区互促共进、协调发展格局已经形成,城中村改造、商务中心区、城市新区和城市组团正在成为投资增长点。请您介绍一下河南省城镇化工作的具体进展。
赵建才:当前,我省正处在城镇化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城镇化水平低,是我省经济社会发展诸多矛盾最突出的聚焦点。河南省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持续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新型城镇化、新型工业化、新型农业现代化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是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核心任务。走好这条路子,必须充分发挥新型城镇化的引领作用。”一个中心城市抓好城市新区、城市组团、产业集聚区、省直管县、新型农村社区、小城镇这几个重要支点,新型城镇化的体系就比较完备,而且重点突出。加快城市新区建设,是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提升中心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大举措。
2009年以来,我们先后设立了郑州、开封、洛阳、平原、焦作、许昌等15个城市新区,周口新区和信阳电子信息产业集聚示范区总体方案已经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通过。在各省辖市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各新区结合实际,扎实推进规划编制、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等各项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工作基础,形成了比较好的发展态势。
截至目前,全省新区累计完成基础设施投资超过1300亿元,综合交通、污水垃圾、供排水、供热供气、生态水系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新区功能逐步完善,承载产业和人口集聚的能力明显提升。
另外,令我们感到欣慰的是,招商引资和产业项目建设取得了不错的成果。各新区围绕主导产业定位,大力开展集群招商、区域招商和专业对口招商,截至目前累计签约招商引资项目622个,签约总金额达4260亿元,富士康、奇瑞汽车产业园等一批规模体量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型、旗舰型项目落户新区,有力推动了优势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今年1—9月份,产业项目完成投资597亿元,同比增长38.6%,城市新区已成为引领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
总体上看,城市新区建设已成为我省推进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重要举措,成为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一条成功经验。下一步,我省将把城市新区建设作为增强中心城市辐射带动作用的重要抓手,继续加大支持力度,着力完善规划体系,优化空间布局;着力推进功能区综合开发,提高人口承载能力;着力促进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集聚,打造产业发展高地;着力创新体制机制,提高要素保障能力和运行效率,使城市新区成为宜居宜业、功能现代、生态优美的现代化复合型功能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先行区、对外开放示范区、高端产业集聚区和区域性现代服务中心。
2012年1—9月河南进出口总额
位列中部第一
《中国经济周刊》:河南省对外贸易发展现状如何?面对汹涌而来的欧债危机,河南省对外贸易将如何应对?
赵建才:近年来,河南对外贸易在曲折中继续高速增长,年出口额由不足30亿美元突破300亿美元,实现了历史性跨越。2011年,我省对外贸易逆势上扬,全年进出口总额326.4亿美元,同比增长83.5%。其中出口额192.4亿美元,同比增长82.7%。2012年1—9月,全省货物贸易进出口总额338.67亿美元,同比增长63.4%。进出口总额、出口额在全国排名分别为第13位、第14位,增幅分别为第3位、第5位;在中部六省中,进出口总额列第1位,出口额列第2位,进出口总额和出口额增幅分别列第1位、第2位。
当前,受欧债危机影响,世界经济和国际贸易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国内经济增长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国际国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贸易环境更加复杂。为了有效应对欧债危机的不利影响,我省坚持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深入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市场多元化和“走出去”等重大战略,坚持稳定出口,扩大进口,不断提升外贸发展质量和水平,促进对外贸易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