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青 徐标 杨慧超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我国体育院校社团文化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从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关于构建体育高校社团文化的建议及对策。通过对体育高校社团文化存在问题、特点、对策的探究,了解到发展体育高校社团文化的重要性,希望对我国体育高校社团文化今后的发展有所裨益。
关键词:体育高校;社团文化;建设
所谓学生社团,是由学生在共同兴趣、爱好、特长、观念的基础上自愿自发地组织起来,通过开展各项有益的活动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业余团体。高校社团文化是指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所造就的精神财富、文化心理氛围以及承载这些精神财富、文化心理的活动形式和物质形态,是高校学生社团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一、体育院校学生社团文化的特点
体育高校学生社团文化最大的特点就是他们的体育团结凝聚力精神,社团文化的气氛比较强烈,组织和团队合作能力比较强。他们将体育理念与精神融入到社团文化的建设中,无论从号召力还是感染力上,都是一般高校不可比拟的。社团活动无论在室内的知识体现还是室外的激烈对抗中,体院院校的学生在场上场下体现的都是健康向上,不懈奋斗的精神。
我国体育高校在安排课程上与其他各大高校是不一致的,大多以运动科目为主,所以,同时也培养了体育高校学生更多的兴趣爱好,对于开展社团文化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比如他们会开设一些足球、羽毛球、篮球、田径等,这些都可以成立社团文化,为体育院校的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除此之外,体育高校也会开设一些大众休闲体育课程或者与体育无关的课程,这样的开设科目与体育课程相结合,更加体现了体育高校课程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可以让学生建立这些新兴课程的社团文化。
二、我国体育高校社团文化存在的问题
制度不够完善,管理不够规范,社团文化的传播是以社团的各种规章制度为文化载体的,有些社团成立仓促,前期准备工作不足,社团制度不完善,组织结构不健全,对于社团发展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社团内部比较松散而且不能长久坚持,最后甚至不了了之,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团文化的良性发展。社团活动存在经费紧张场地紧缺的状况,由于体院高校近几年来开始扩招,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增加,所以在成立社团活动时,规模相对较大,给社团活动的开展带来了许多困难。社团管理人员的纪律性不严,社团成员的积极性不高。
高校社团是由兴趣爱好相同的大学生自由组织起来的,体育高校的学生很多都是靠着满腔的热情来做事,但同时他们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对社团未来的计划。
三、构建体育高校社团文化的对策与建议
(一)完善规章制度,加强管理是社团文化存在并强化的重要手段
体育高校要根据在校学生社团活动的特点为社团制定一套完善的、奖罚分明的、适合成员个性发展的优良制度是社团得以发展的必备条件,社团文化的目标能否实现关键是看能否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成员的教育和管理,培养成员的责任意识、合作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在体育高校,这点是非常突出的,在众多的比赛当中,锻炼了很多学生的合作团队意识。除此之外,还要提高成员对社团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慎重选择高水平、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升华社团管理文化,另外,社团成员的流动性较大,良好的社团管理文化也可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加入进来,壮大社团队伍。
(二)将社团建设真正纳入校园文化建设并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作保证
有些大学生社团无法长期坚持下去,甚至最后不了了之,其中有一个原因就是经费不足导致社团无法维持,目前,各高校可以把社团建设纳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拨给社团一定的经费作为他们开展学校活动的物质保障,社团要精打细算,合理使用有限的资金。社团还需要自己去社会上吸纳资金,比如对于体育高校来说,可以利用一些社团之间运动比赛活动的同时到学校附近的饭店拉一些赞助费或者寻求企业的支持,利用自己的智慧和文化优势,为企业发展做宣传,做贡献,同时得到企业的经费支持以保证社团活动顺利的开展。此外,体育高校还应在场地使用上给予支持,尽可能的为社团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地,为高校社团文化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外部条件
(三)强化社团学生干部素质,注重提高社团成员自身的综合素质
社团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是紧密相联的,社团文化建设可以培养一部分人才,但是人才的合理配置也会促进社团更好更快的发展。社团干部是社团的领导者和负责人,他们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其他成员造成影响,高水平,高素质的社团干部会起到模范带头的积极作用。尤其是在体育高校,学生干部应该拿出平时参与比赛竞赛时那种拼搏率先的精神,为自己的社团出一份力。
参考文献:
[1]易琳,房居清.对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J].北京:赤峰学院学报,2009.
[2]文秋林.高校社团文化建设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J].经济与发展,2005.
[3]刘龙州.大学生社团问题探析[J].理工高教研究,2004(1).
[4]何海兵.论高校社团文化对大学生素质的影响[J].湖北社会科学,2002(4).
[5]包志伟.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
[6]王卫放.高校学生社团发展中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青年研究,2004(7).
[7]张虹霞.学生社团之我见[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5(1).
(作者单位:郑州大学体育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