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赣州稀土之痛

2012-04-29 02:02袁柏鑫
中国质量万里行 2012年6期
关键词:龙南县稀土矿赣州

袁柏鑫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稀土资源国,也是世界最大的稀土出口国,在最高峰时,中国供应了全球97%以上的稀土资源。尴尬的是,多年来,中国稀土的开采、应用一直在技术低端徘徊,以“白菜价”出口,付出的却是环境、资源的沉重代价。据测算,目前治理污染所需的费用远超其多年创造的利润。甚至有专家指出,按照现在的速度开采下去,再过20年,中国甚至将被迫进口稀土。

赣州稀土开采并发症

“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这是邓小平1992年南巡到达江西时的名言。但没有人想到,20年过去了,在江西赣州这个稀土资源的集中地,因为无序开采,技术落后,污染严重,多年开采留下的是高达380亿的环境欠账,远超行业多年的利润。

在江西省赣州市龙南县的旱江村,李日春一家生活在关西稀土矿矿区。李日春的妻子告诉记者,由于这里常年开采稀土,村子里的地下水已经不能喝了,附近河边的农田也已经撂荒多年。

记者注意到,在李日春家的院子里,一台用来耕地的拖拉机也已经闲置多年,锈迹斑斑。李日春的儿子说,“机器是好的,但现在没田耕。”

李日春的大哥李生日带领记者来到河边的一片稻田里,他告诉记者,这片长满绿油油野草的地里根本种不了庄稼。

而距离这块田不远的地方就有一座稀土矿的沉淀池。“虽然停下来几个月了,但附近田里依然种不了庄稼。”村民们告诉记者,自从这里开始开采稀土矿以来,只见这里的水稻苗疯长,却很少见打出粮食。即使偶尔有些收成,碾出来的米也都是黑色的。

村里的地种不了,李日春一家靠他和儿子到广东打工维持生计。李日春无奈地告诉记者,他在广东也是搞稀土,每个月会赚个一千七八百元。

稀土开采带来的严重环境污染,让李日春的儿子印象深刻。他回忆说,自己小的时候这里的小水塘里面都有很多鱼虾,现在却什么也看不到了,“连青蛙都很少见”。住在旱江村对面村子的杨洪也告诉记者,自己种树也被稀土矿的坑水毒死了。

田不能种,水也不能喝,旱江村越来越多的村民都选择了离开。李日春的妻子告诉记者,她们所在的赣江村原来有20多户人家,现在只剩下五六户。

记者采访中遇到了有20多年稀土开采经验的老李,他在江西信丰和广东给老板开采稀土矿,负责整个矿场的技术工作。他告诉记者,开采稀土的第一步是判定这个山头上的稀土含量。“首先要查矿,有的地方就搞,没有的地方或者含量很低的就不搞。就打比较好的先搞。”

老李凭借多年稀土开采经验,他对如何获得稀土了如指掌。他告诉记者,剖开山体表面3到10米就能用肥料碳酸氢铵析出剂分离出稀土,这让开采变得更加容易。现在开采的原地浸矿工艺,一般情况下,要向山上“种肥”,就是在几米之内打洞,这样的直径为30-50的洞口,在山上以不同的密度排列。将碳酸氢铵等肥料放进打好的洞内,然后再用水龙头向山体里面注水,山体里的稀土矿被析出,含在尾水中,在山脚下搜集山体里渗出的水,再经过沉淀,就会析出稀土。

老李说,7-8吨铵能出一吨稀土,沉淀阶段还要用5-6吨,如果沉淀阶段用草酸,还需要1:2.2吨的草酸。草酸沉淀快,但成本高。

4月26日,记者探访了龙南县的关西矿区,沿着崎岖的山路,驱车走访了多个采矿点,这里的采矿点都已经停工。但矿坑和用于放水的白色塑料管子漫山遍野,这是原地浸矿留下来的最明显标志。

江西省龙南县矿管局副局长廖振楠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现在采取原地浸矿的方式,以前是堆浸和池浸。后者造成山体水土流失,对环境影响比较大。

记者了解到,赣州是南方稀土的发现地,也是南方稀土开采技术的发源地。40多年来,赣州累计开采稀土25万吨,占全国离子型稀土开采总量的70%。赣州地区的稀土附含在地表3-10米的土壤中。从1969年探矿过程中发现稀土元素,直到2004年,一直采取池浸和堆浸的方式提取稀土,这样的方式被称为“搬山运动”,因为在稀土提取过程中,需要把山上植被地表风化土层去掉,然后将矿石放到池中或堆起,再加入碳酸氢铵等提取剂,把稀土分离出来。这一采矿方式对环境的主要影响是,矿石开采后被破坏的植被很难恢复,在加上浸矿后堆积如山的矿渣很难处理。相关资料表明,利用池浸工艺开采稀土,每获得1吨混合稀土,就要破坏地表植被200平方米,剥离的地表土达300立方米,形成尾砂2000立方米,每年造成水土流失为1200万方。

江西省赣州市矿管局副局长徐新丰告诉记者,稀土的开采,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是有水快流的市场”,大小都放开,赣州的资源比较丰富,分布也比较广,当时有15个县有稀土,都是无序开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整个赣州地区的稀土开采点一度达到1035个。赣州稀土开采出现一哄而上,全民开矿,乱采乱挖,遍地开花的状况,造成了资源浪费、水土流失,环境污染和地质灾害隐患等一系列严重的历史问题。

国家42个部委组成的联合调研组认为,赣州的污染问题比较严重,该调研组日前在赣州经过6天的调研后,形成了一个环境报告。报告显示,稀土开采污染遍布赣州的18个县(市、区),涉及废弃稀土矿山302个,遗留的尾矿1.91亿吨,被破坏的山林面积达97.34平方公里,仅残留1.9亿吨废渣的治理需要70年。徐新丰说,“治理初步估算要26亿多。”而整个综合治理起来大概要380多个亿,“发改委部门根据各个相关的企业治理的转型,整个费用上,我们有一个明细表,能更明晰,但是也是测算出来的。”

记者了解到,虽然从1995年以后,赣州地区稀土开采全部采用原地浸矿的方式,这克服了原地浸矿将植被剥离,挖开山体的情况,但对河流和地下水的污染却变得难以控制。

稀土矿治理难题

一个不容乐观的现实是,我国出口的稀土占世界总量的90%,但我国重稀土开采工艺却停留在相对低端的水平。

在关西稀土矿的一个采矿点,不足十平方米的一间房子是进行矿土含量测定的“实验室”,记者发现,这里简陋的连一个量杯都找不到,所谓量杯竟然是用一个铁丝绑着的玻璃瓶做成的。房间的地上用红色塑料袋装着采集回来的样土。

记者获悉,析出稀土的过程是,把采样的稀土放到矿泉水瓶子里,然后溶液从上面倒进去,按照析出物检验样品中稀土含量。而在整个关西矿区,记者见到多个废弃的沉淀池,大量白色的塑料管子在山间盘旋,收集母液的回水管也随处可见。在一条河的下游,记者注意到,设立在河边的污水处理点还在继续生产,并有稀土生产。

4月27日,记者来到南裕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足洞矿区的污水处理厂,总经理廖和平告诉记者,他们投资这家污水处理厂,会收集矿区水里的稀土,“每个月能收到稀土2吨左右。”

记者了解到,这些污水处理点是赣州市环保局在河水氨氮超标100倍的情况下,搭建的临时设施。廖和平介绍,南裕公司的水处理方式是通过在水中加入石灰中和,再进行沉淀的方式对受到污染的水进行净化处理。

此前的2011年10月,赣州市政府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市稀土矿山停产整顿工作的紧急通知》,赣州境内稀土矿山全面停产。赣州市要求所有稀土开采、分离企业在环境评估、规模生产方面达到国家要求。记者历经数日,先后走访龙南、定南、全南等稀土生产大县,没有发现偷采私自开工等行为。龙南县矿产资源管理局稀土稽查大队副大队长蔡乐明介绍,截至目前,龙南县因稀土开采被破坏的矿山面积达17.77平方公里,水土流失,土地荒漠严重。4月27日,蔡乐明带领记者来到龙南县足洞稀土矿区四车间的治理点,只见成片的荒山裸露着,有一面的荒山上,山顶种上了桉树,山脚上种着草。蔡乐明介绍,这是他们2011年试点治理的废弃矿山,面积是439亩,当时县里面投入800多万元。

猜你喜欢
龙南县稀土矿赣州
赣州城市中央公园
龙南县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赣南客家传统村落景观保护与运用研究——以龙南县关西村为例
赣南离子吸附型稀土矿的发现与勘查开发研究
赣州就业扶贫“251”模式成榜样
赣州港开通两趟中欧班列
赣州:“1+100”为青年办实事 做青年贴心人
脱贫攻坚县域行
——龙南
河南发现中型规模稀土矿
龙南离子型稀土矿生态环境及综合整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