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建新
[摘 要]监事会要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定位,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严格程序、制度、监督和评价入手,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发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的监督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经营管理、防范决策风险、促进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关键词]监事会;国有资产;增值;保驾护航
[中图分类号]F0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6 — 0104 — 04
我国现行的监事会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是在改革开放实践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在维护出资人权益、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促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提出的要求,监事会要牢牢把握出资人监督定位,本着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严格程序、制度、监督和评价入手,对企业的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实行全过程监督,发挥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事后纠正的监督作用,不断增强监督的权威性、有效性和针对性,实现规范企业行为、强化经营管理、防范决策风险、促进健康发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
一、正视监督检查问题
从目前监事会对企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的具体实践来看,还普遍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监事会监督检查工作的正常开展。比较集中的主要问题有两个:一是监事会不能正常开展工作。二是监事会不知道如何开展工作。三是部分从事监督检查工作的人员业务能力和专业水平还有待提高。这些急需我们加以重视和改进。
第一,监督检查实质。监事会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必须有条件保障和相应的制度约束。第一,企业要确保监事会能够正常开展工作,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按《公司法》和《公司章程》要求,规范运作。第二,企业必须提高对发挥监事会监督检查作用的认识,必须积极配合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必须给监事会发挥作用提供必要条件和保障。第三,监事会必须形成相应的工作机制,必须按制度约束开展工作,必须具备相应的才能和经验,必须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必须有积极负责的态度和较高的工作热情,才能做好监督检查工作。
第二,敢于揭示问题。监事会监督检查,既要善于发现和敢于揭示企业存要的问题,办事要讲求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诊断和评价企业的问题要能“小中见大”、“举一反三”,但是不能“小题大做”;要理解企业和基层的难处,建设性地解决问题,给企业调整和改进的时间和空间;要建设“研究型的监事会”,做企业“评价和监督专家”,做“问题诊断”和“风险识别”能手。
第三,企业必须支持。企业也应该对监事会监督有正确的认识。并积极支持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努力为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创造条件。
二、提高监督检查认识
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与完善,发挥和提升监事会监督作用的呼声越来越高。这是因为股东将公司大部分控制权授予经理后,由于两权分离,存在信息不对称,面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两大问题。因此,建立相应的监督机制就显得十分重要和非常必要,而公司治理就是要建立决策、执行、监督三者协调运转和有效制衡的结构、机制和文化。
第一、必须进行全面监督。为推动和促进决策、执行、监督三者之间的有效制衡,防范出资人和经营管理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等问题,必须建立健全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强化对企业领导班子(经理层)的总体评价和领导班子成员的个别评价,强化对董事会工作和董事履职情况的评价,确保监事会履行出资人监督职责的权力和条件,体现出资人监督的高度以及监督的全面性和综合性。
第二,必须提高监督效果。通过实施“独立、权威、专业、灵敏、整合”五个途径,本着不(直接)参与、不(直接)干预正常生产经营管理活动的原则,抓好事前监督、当期监督、快速反应,防止出现“监督缺失”、“监督宽容”、“监督腐败”和“监督过渡”问题,在监督与被监督、评价与被评价、引导与被引导、影响与被影响的过程中,不断提高监督工作实效。
第三,必须实施综合监督。加强对监督检查工作的集中规范管理,建立监事会与其他监督的工作交流与研讨、协同与联动机制,编制监事会工作准则、推进监事会工作项目化管理,建立“重大联系人”制度,建立监事会报告体系及运转机制,充分发挥“三位一体”大监督作用,整合纪检、审计和监察资源,确保监督检查体系正常高效运转。
三、明确监督检查责任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可以分为决策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三大部分,三者缺一不可。根据《公司法》的规定,决策、执行和监督三个层面的机构设置是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模式。而在这种模式中,监事会主要是代表出资人对企业决策、经营管理和实现效益等方面情况行使监督职能,以更好地维护出资人的权益。
第一,治理结构要求。为确保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正常进行,《公司法》明确规范了股东会、董事会、经理层和监事会的职责权限,要求必须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之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制衡有效的管理运行机制,这是公司治理结构中对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提出的明确而又现实的要求。就监督机制而言,监事会要对公司遵章守法、财务管理、决策执行、经营效益等方面情况进行监督,重点是董事会制度建设情况、董事会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和重大事项决策等,关注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的履职情况,还有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等方面的情况,并且要及时纠正董事或经理等高管损害公司利益的行为。加强出资人对企业的实际控制,确保监督检查职责行使到位,才能切实维护自身利益不受侵犯,这是公司治理结构对监事会提出的现实要求。
第二,股东赋予职责。依据《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暂行办法》的有关规定,监事会在不参与、不干预企业正常经营决策和经营管理活动的前提下,通过参加会议、听取汇报、查看资料、组织座谈等方式,了解和掌握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情况,确定董事会决策的正确性,经理层执行的坚定性,经营管理的有效性,并将在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需要企业自行纠正的问题,通过适当的方式与企业决策和经营层交换意见,对需要提请企业关注的事项向主要负责人明确提出加以警示,这是出资人赋予监事会的神圣职责。
第三,正确行使监督权力。监事会派出的主体是出资人或出资人代表,应该独立于企业之外,不受企业领导,与企业没有直接利益关系,代表出资人制衡企业内部利益,制衡企业短期行为,随时了解和掌握企业发展动态,及时发现和揭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向出资人报告有关情况,对企业发展趋势做出分析评价,为出资人当好参谋,确保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做到监督到位,开展工作不越位,不错位,不缺位。要坚持原则,敢于讲真话,不怕得罪人,不泄露检查结果,保守企业商业秘密,正确行使监督权力,客观公正地评价和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财务状况和负责人业绩,真正为出资人负起监督管理责任。
四、完善监督检查内容
监事会监督检查内容的针对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对规范企业经营行为,提升企业管理水平,推动企业向更加健康的方向迈进具有积极地推动作用。这也是建立快速反映机制,随时掌握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情况,及时报告企业重大问题,有效运用监督检查成果,促进企业尽快改善经营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保证。
1.监督检查企业执行法规情况。企业作为法人实体,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其经营活动必须是在法律法规允许或法律法规没有禁止的范围内进行,任何不符合法律法规约束的经营行为都是违法的,一旦出现问题必然会对出资人的利益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尤其是违背法律的信息披露和财务欺诈行为等等,更是如此。因此,监事会要把监督检查的重点放在董事会和经理层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出资人重大决策决定上来,放在董事会决策能力、决策水平和决策程序合法性上来,放在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和经营管理能力和水平上来,放在评价董事会决策机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上来,指出他们取得的主要成绩及存在问题,客观反映他们的决策能力、经营管理水平和科学治企能力,为出资人提供第一手真实可靠的监督检查材料。
2.监督检查企业财务信息情况。企业出于对自身利益的考虑,片面追求短期经营业绩,经常在财务管理和核算上制造虚假信息,导致所提供的财务报表失真,严重影响出资人对企业实际经营情况的掌握,以及相关机构对会计信息的应用,造成出资人做出重大决策失误。为避免出现这种情况,出资人要求监事会必须严格对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进行监督检查,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可以这样说财务监督是对企业监督检查的核心内容,也是监事会监督检查耗时最多,难度最大,涉及面最广,而且又必须查证、核实、披露和评价的重点。
3.监督检查企业经营效益情况。企业经营效能是指企业经济效益和生存发展能力,对经营效能的监督检查就是要通过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各种指标和影响企业生存发展的各种要素进行检查、分析、评价,借以了解和掌握变化趋势、企业运营状况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防止效益流失,为出资人提供决策参考依据。监事会监督检查企业的经营效益、利润分配及资本变动情况,提高资本运营效率,创造更高经济效益,也是企业出资人所追求的目标,更是出资人对监事会提出的基本要求。
4.监督检查企业资产保值情况。对出资人而言,最根本的利益就是资产的保值增值,保值是最低要求,增值才是真实动机。但是,在企业实际生产经营过程中,经营者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采取转移资产、提高工资和福利待遇等方式,从而造成企业资产流失。还有的企业经营者为了追求行使权力的不断扩大,盲目扩大企业规模,增加企业经营风险,最终导致资产缩水贬值。所以,监事会必须利用企业资产评估结果、会计报表等各种手段对企业兼并与收购行为、融资行为、产权处置行为、资产处置行为和固定资产投资活动进行监控,用以规范和约束企业的经营行为,提高企业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向更加理性、健康、高效的方向发展。
5.监督检查企业决策行为情况。企业能否实现资产保值增值,能否拥有可持续增长能力,能否创造出良好的经营业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在具体经营过程中的日常决策行为。但是决策行为还要受到经营能力、市场环境、信息准确度等条件因素影响,很难做到百分之百正确。这就要求监事会对企业经营决策者的决策行为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重点是通过事前了解项目情况,把握项目论证结论,取得基本一致意见的基础上,参加董事会议、重大项目决策等会议,对企业重大生产经营决策和重要项目进行全过程的跟踪监督,对决策活动的程序性、规范性进行审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法律,避免“一言堂”、“一人定音”决策,建立起科学规范的决策机制,避免出现重大决策失误,这样才能使企业经营者行为更加规范,符合出资人的要求,维护出资人的利益,做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五、规范监督检查方法
首先,要把握方式方法。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把握“三个度”、“三环节”、“三步骤”、“三要素”。一是从层次分析上要把握“高度、广度、深度”;二是从业务分析上把握“组织描述、业务分类、流程梳理”;三是从行业分析上把握“多渠道收集行业信息、多视角分析行业特征、本企业在行业中比较分析”;四是从战略分析上把握“三要素”,既“定位、取舍、适配”。战略定位意味着经营活动的内容要不同于竞争对手;取舍就是做出选择,防止模仿他人重新定位和骑墙;适配就是各项经营活动会相互影响。
其次,要加强日常监督。监事会要将监督检查关口前移,变事后监督为“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的全过程监督,通过列席企业有关会议,分析企业月季度财务报表,查阅企业生产经营相关资料,组织进行访谈座谈,及时安排重大问题检查听取企业情况汇报、开展专题调查、核实查证有关问题等多种方式,加强日常监督,随时了解、掌握和跟踪企业重要经营管理活动,关注企业决策机制和决策行为,掌握企业会计报表重要项目增减变动及重大异常变化,把握企业经营管理和改革发展动态,为集中检查 做好准备。
第三,要搞好集中检查。围绕企业投资担保、产权变动、企业改制、财务管理、重大经营行为、大额资金调拨、重要人事任免和经营管理人员绩效等关键项目以及重点环节,加强事前、事中、事后监督,维护出资人权益,确保国有资产安全运营和保值增值。集中检查要以财务监督为核心,将财产检查与年度完成经营目标情况审计结合起来,按照要求开展。
第四,要注重现场考察。除阅读有关资料、参加会议、听取汇报外,应深入企业实地、基层单位、生产一线调研,这样才能掌握大量真实鲜活的信息。一是看现场、看实物、看实际情况;二是谈情况,听全面情况;三是评估制度。对企业编写制度要进行重点评估,在监督检查过程中,要注意企业有哪些制度,制度是否形成体系,相互之间有无冲突,操作性如何能否贯彻执行,执行效果怎样,还有哪些不完善的地方或者缺陷,需要加以补充和完善等等,这是我们开展监督检查的重要内容。
第五,要分析资料要点。检查企业会议纪要、工作方案、专题资料、业务文献,认真分析企业、部门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明确企业做了什么,采取哪些措施,成功之处,取得经验,存在问题,改进措施,下步打算,针对有关专题,进行系统、深入的调查研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
第六,要落实报告制度。监事会要建立健全和完善企业重大事项快速反应机制,加大专项报告力度。监事会的监督检查报告大致分为半年工作报告、年度监督检查报告、重大事项专项报告和监事会任期工作报告四种,其中年度监督检查报告是重点。这些报告必须做到内容完整,评价客观,突出重点,观点统一。
六、编写监督检查报告
监督检查报告是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成果的具体体现,反映监事会开展工作业绩,对公司发展做出贡献。也是出资人了解和掌握监事会开展工作情况,发挥监督职能,承担监督责任,维护股东利益的重要信息来源。因此,必须引起监事会高度重视。
第一,报告框架。监事会报告主要框架有引言、企业概况、企业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评价、企业管理与改革发展评价、重大事项揭示及处理建议、企业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及奖惩任免建议、此外还有摘要和附件两部分内容。
第二,报告内容。
1.引言部分。包括检查时间、检查资产比例、检查范围、境外资产情况、检查方式方法、参加检查人员等。列出监事会开展实地监督检查的方式方法,报告撰写的工作基础和背景,对企业进行评价的方法和路径。
2.企业概况。应有企业行业归属、法定代表人、主营业务、员工情况、组织结构。
3.财务情况。包括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分析、企业经营业绩评价。
4.管理改革。企业管理与改革发展评价,包括管理评价、改革评价、持续发展能力评价。
5.重大事项。指以前年度揭示尚未得到落实处理的问题,监事会主席认为需要揭示的问题,国有资产流失和企业及其负责人违规违纪违法的重大问题。对国有资产流失和违规、违纪、违法等重大问题的揭示。
6.业绩评价。企业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及奖惩任免建议包括对企业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对企业主要负责人个别评价、奖惩、任免建议。企业主要负责人评价,董事会及董事评价,经营管理者时任情况评价。主要包括品德、能力、知识、业绩等方面,市场认可,出资人认可。
7.摘要附件。包括企业资产和效益的真实性评价,持续发展能力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处理建议,主要负责人业绩评价及奖惩、任免建议。
七、运用监督检查成果
企业做好监督检查成果的运用。高度重视整改工作,明确整改事项,落实整改责任,提出整改要求,跟踪落实整改到位情况,才能推动企业规范管理、科学决策、健康发展。
1.监督检查报告运用。监事会要高度重视监督检查整改工作,对监督检查报告中提出的相关问题和具体建议,必须加以全面整改和落实。出资人必须规范监督检查报告的运转程序,监事会要及时向出资人报送各种监督检查报告,并根据出资人的要求督促企业整改。一是对企业面对的共性问题,深入分析其形式、特点和根源,提出治理对策,为出资人提供决策参考;二是负责对监督检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按性质进行分类,属于违法违纪问题提交法纪和纪检监察部门处理。属于违返有关规定和纪律问题,提交出资人限期处理。三是为出资人考评企业领导班子,确立对企业领导的奖惩任免使用和支付企业领导人员年薪提供依据。
2.内部沟通协调运用。对监事会监督检查过程中,揭露出的一些问题需要出资人协调处理的,要事先在监事会内部通过沟通协调确定,有的可以与企业交换意见,有的不得与企业交换意见,如对企业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的业绩评价及奖惩任免建议,企业负责人和其他人员违法案件的线索,监事会报告中反映的不属于企业自行纠正范围的其他问题及建议等。这里包括从董事会到经理层两个层面的监督,监事会要加大对企业决策过程、决策执行和重要经营管理活动的监督检查,以及对董事会运作和董事会整体履职情况发表的意见,做出的评价;经理层执行董事会决策和他们的履职情况,都直接报送给出资人,为出资人做出正确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3.及时交换意见运用。健全监事会监督检查成果运用机制,抓好监督检查报告中反映情况的处理、落实与反馈,促进企业及时纠正存在问题,规范经营行为,提高管理水平。监事会可以采取事先向企业提供内容涉及企业整改问题《提醒函》等方面材料后,再与企业主要负责人进行座谈沟通,通过交换意见要求企业自行纠正,企业应该认真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结果。
八、严格把握监督检查评价
监督的基础是评价,评价是监督的一种手段,二者相辅相成。因此,监事会必须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
1.注意评价结论语言。多用结论性、评价性语言作标题,概括、提炼本段内容,能将相关情况材料很好地组织起来,做到层次清晰、观点明确,也可使不同层次的报告使用者阅研。同时从正面(积极、良好)和反面(消极、不足)来考察、评价企业,有利于较全面地把握企业的客观实际,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2.企业经营业绩评价。企业经营业绩主要看获利能力、偿债能力、资产运营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等四个方面,在企业经营业绩评价过程中,一定通过包括利润总额、净利润、销售收入、资产总额、资产负债率、技术投入比率等指标完成情况,给出资人一个明确的答复。
3.领导班子总体评价。监事会要客观地评价企业领导班子取得的主要成绩,为企业做出的突出贡献,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下步改进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做到摆足成绩,找清问题,依据充分,恰如其分。在领导班子总体评价中,要把重点放在整体领导能力、思想政治素质、识别与使用人才能力、沟通与团结能力、战略策划与决策能力、整体作战能力、纠偏与改正错误能力等方面,做出准确无误、真实可靠的评价。
4.主要领导个别评价。这里主要领导是指董事长、总经理、总会计师等企业的主要负责人,通过他们执行国家法律、行政法规以及出资人重大决策和决定情况,做出实事求是的判断。一是董事会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总经理执行董事会决策的情况以及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反映出的经营管理水平、科学治企能力等;三是总会计师在企业成本管理、财务核算、内部控制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四是根据情况,逐一评价董事、副总经理等企业高管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做出的贡献,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九、加强队伍建设
监事会成员个人履职能力和监事会整体运作能力的提高,是提高监督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因此,不断完善四维知识结构,提升五个核心能力,强化五种工作意识。
第一,提升个人能力。为了更好地履行监事会职责,需要监事会成员尽快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一是要增强四种意识,即现场意识、信息意识、系统意识、团队意识。二是要完善四维知识结构,即财会审计、产品专业、经营管理、政策法规。三是要提升五个核心能力。即学习与创新能力、语言与文字表达能力、调查研究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第二,提升整体能力。解决企业信息不对称问题,是监事会开展监督工作的重要目的。因此,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就需要不断提高监督队伍的整体工作能力。监事会人手少、任务重、时间紧,工作性质属于知识和经验密集的复杂劳动,整体能力建设、协调作战能力建立十分重要,要建立目标一致、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相互促进和高效运转的高素质监督队伍,做到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单人能出击,整体更强大,努力塑造团队形象,做行动的监事会,做形神兼备的监事会。
第三,提升主体意识。监事会不同于一般的行政机关,具体的工作任务不应该单纯来源于上级指令和层层布置,而应该眼睛盯着企业,检查什么、评价什么、报告什么,是由企业的实际情况及其变化所决定的,特别是实行当期监督后,要对企业的各种情况快速反应,领导的要求和事前的方案只能是一个指导性和原则性的安排,监事会的每位同志特别是重点联系人,经常要单独在企业开展工作,不能事事等着领导安排,被动地工作,每位同志都应该明确自己是一个对企业实施监督的责任主体,强化主体意识,深入企业积极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第四,防范监督失察。监事会也要善于自我保护,在维护出资人权益,正确履行监督职责的基础上,做到应查必查,检查到位,该报必报。因为,关注企业重大事项,揭示企业重大问题是监事会的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能否及时发现并准确揭示企业存在的重大问题,是对监事会能力的考验;监事会自身也面临监督失察的风险,因此必须发挥作用,监督检查到位,对出资人负责。我们要通过积极地开展监督检查,正确地履行监督职责,取得卓有成效监督成果,证明我们监事会存在,不是稻人,是行动的监事会,形神兼备的监事会,是对出资人和全体股东高度负责的监事会。
〔责任编辑:晓 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