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及内容界定

2012-04-29 17:40李旭萍
会计之友 2012年6期

李旭萍

【摘 要】 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财务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环境演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文章在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进行理论总结的基础上,得出结论: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主要包括特殊业务会计、特殊行业会计、特殊报告会计及特殊环境会计四个部分。

【关键词】 高级财务会计学; 产生背景; 内容界定

近年来,国内外有关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著作与日俱增,高级财务会计学的研究范围亦渐趋稳定,但对于什么是高级财务会计学,以及高级财务会计学到底包括哪些内容,目前仍无定论。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与发展既是财务会计自身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会计环境演变的必然结果。因此,本文试图从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背景出发对其进行理论总结,以期对高级财务会计学研究范围及其内容作出恰当的界定。

一、会计基本假设的突破

会计假设是对会计系统的运行条件和运行环境所作的一种合理判断或约定。环境是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由于系统的外部制约因素极为复杂且缺乏稳定性,因此,必须采取抽象总结的方法对其进行概括,并剔除其不稳定因素,以创立一个能够保证系统正常运行的外部环境。因此,会计假设是一系列会计方法和程序建立的前提。然而,当客观经济环境发生剧烈变化,会计基本假设所要求的运行环境或运行条件被严重背离时,建立在这些基本假设基础上的会计方法和程序将不再适用,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寻找与特定环境或特定运行条件相适应的会计方法或程序。高级财务会计学的许多重要内容实际上就是在这种特殊背景下产生的。

(一)会计主体假设的突破

会计主体是对会计服务对象的范围所作的限定。典型的会计主体是一个具有独立经济活动的经济主体。20世纪初,西方国家逐步由自由竞争走向垄断,市场竞争更加激烈,于是出现了控股合并为主要形式的第一次企业兼并浪潮。控股合并形成了以控制为联结点的企业集团。为全面了解企业集团财务活动的全貌,便有了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需要。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在美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带动下,又产生了第二次企业兼并浪潮,进而“导致了合并报表的广泛应用,从而产生了一些重要思想,包括经济实体的概念,合并产生的商誉等等”(恭维敬,1996)。以控股关系形成的企业集团的出现,使会计服务的对象扩大至由多个企业共同组成的企业集团,而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会计主体的概念得以扩展,进而导致合并报表会计的广泛应用。与此相对应,伴随着企业外部对企业经营管理活动关注度的提高,一些原本不属于会计主体的企业内部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亦成为对外报告的会计主体,并形成了与此相适应的会计组成部分,如总分店会计和分部报告等。

(二)持续经营假设的突破

持续经营假设是一系列会计方法建立的重要前提,离开这一前提,会计确认、计量及报告将失去存在的基础。然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由于经营失败而陷入破产清算,或由于兼并或重组而被迫终止经营的情况时有发生,在企业持续经营环境遭到破坏的情况下,原有的建立在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方法或程序将失去存在的基础。为此,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第二章第四条明确规定:企业应当以持续经营为基础,根据实际发生的交易和事项,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和其他各项会计准则的规定进行确认和计量,在此基础上编制财务报表。以持续经营为基础编制财务报表不再合理的,企业应当采用其他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在附注中披露这一事实。也就是说,当持续经营假设不再成立时,必须放弃以此为前提的会计方法或程序,代之以与特定经营条件相适应的会计方法,由此产生了一些适用于非持续经营基础上的会计处理方法,如破产清算会计、企业合并会计,以及非持续经营条件下的会计披露事项等。

(三)会计分期假设的突破

会计分期假设,即人为地把持续不断的经营活动分割为首尾相接、间隔相等的期间。之所以要对经营活动进行人为分期,是因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持续不断,此起彼伏,很难按企业经营活动的周期截然分开,只有通过人为分期的方式才能及时并定期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财务状况及现金流量。典型的会计分期是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但在会计实践中这种分期方法常常由于特殊情况的出现而被打破,如在企业创建时期,会计年度通常为企业经营活动开始日至当年12月31日;在企业破产清算期间,会计年度一般为当年年初至法院裁定的破产清算日;当需要更为及时地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情况时,需要将会计期间缩短为月度、季度或半年度,进而产生了中期财务报告;为了及时报告企业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常常将会计期间扩展至财务报告批准报出之日。

(四)货币计量假设的突破

货币计量假设是指会计计量应采用而且只能采用同质的货币单位作为计量单位。货币计量是会计最重要的特征。之所以将会计计量称之为假设,是因为货币计量至少蕴含以下三层含义或设定:(1)在多种计量单位并存的情况下,会计计量只能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2)在多种货币单位并存的情况下,会计计量只能选择一种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3)在选定的货币单位很难保证单位货币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必须假定币值相对稳定,即所谓币值不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货币单位的综合性和可比性。就货币计量假设的第一层含义而言,这一假定尽管未受到严重挑战,但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要求会计必须提供越来越多的非货币单位信息,或以会计报表附注的形式提供更多的文字信息;就货币计量假设的第二层含义而言,随着国际贸易的迅速发展,资本市场的日益全球化,产生了大量的非记账本位币业务和汇兑业务,与此同时,跨国经营集团合并报表的编制又引发了外币报表折算问题;就会计计量假设的第三个层次而言,20世纪初主要西方国家发生的持续20多年的通货膨胀,以及60年代发生的持续性的通货膨胀,对币值不变假设带来巨大冲击,为此,会计理论界和实务界不断寻找对策,最终形成了通货膨胀会计,而通货膨胀会计思想的出现则直接促进了高级财务会计学的产生。

二、特殊业务的不断涌现

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逐渐兴起了一些特殊经营业务,如衍生工具业务、租赁业务及债务重组业务等。此类业务在会计处理上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因而不便在主要介绍一般企业常见业务的中级财务会计学中予以展开,如融资租赁业务是将资金融通、货物买卖与租赁融为一体的特殊经济业务,是现代企业的一项重要活动,其中的融资租赁业务在表面上或在法律形式上采取了租赁的形式,但其经济实质却是“资金融通”与“货物买卖”的合体,这种特殊的经济活动在会计处理上必然与简单交易形式有所不同。相对于传统的资产负债项目,金融工具,尤其是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有其特殊之处,如远期交易方式下的交易双方只是在交易合同中订立了交易的有关条款,而实际交货付款则要在合同约定的交割时间进行,因此,在会计处理上必然与常规的现货交易有所不同,在合约签订、缴纳合约保证金、平仓了结合约,乃至实物交割等方面的会计处理及会计报告方面必然有其特殊性。这些特殊经营业务在会计处理上通常有别于企业一般经济业务,且大多属于非常见业务,因此,在学科设置上往往将此类问题归于高级财务会计学。

三、分行业、分经济成分会计制度的融合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改革之前,一直沿用适用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分行业会计制度。1992年11月30日我国首次颁布了各行业、各种经济成分共同遵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但仍分行业、分所有制形式制定了相应的会计制度。由于这种会计制度忽视了企业会计制度的统一性,导致相同或类似的会计事项因所处行业或经济成分不同而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结果。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从1997年开始陆续公布了13项适用于所有企业的不分行业和经济成分的会计准则,并于2000年12月颁布了通用于各行业和各种经济成分的《企业会计制度》,这一制度的颁布标志着我国分行业、分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不分行业及经济成分的会计制度实行的同时,带来了另外一个问题,即企业的行业性质及业务性质极为繁杂,如果将企业可能面临的所有会计业务统置于同一个会计制度之中,必然使其失去针对性和适用性。同样,在同一本财务会计学教材中,如果将基本业务与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混在一起,一般行业会计业务与特殊行业会计处理混在一起,既不便于教学和学习,也难以保证各章节之间的内在逻辑性。针对这种情况,我国于2006年2月参照国际惯例发布了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的会计准则体系。这一准则体系既考虑到各行业及各种业务会计处理的通用性,又考虑到特种行业或特殊业务的具体要求,同时也为中级财务会计学和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分设提出了要求并奠定了基础。

四、特殊披露要求的提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企业的生产经营规模不断扩大,企业财务关系日趋复杂化。与此同时,随着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多元化,投资类型的复杂化,会计信息使用者不再满足于以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三大主干报表所提供的基础会计信息,而对会计信息质量和种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营范围和经营规模的不断扩展,使得能够反映不同业务类型或不同地区经营风险和报酬的信息越来越受到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重视,进而导致分部报告逐渐由内部管理会计报告演变为财务会计报告;决策类型的增多及决策速度的加快,促使投资者、债权人等对公开披露的财务报告信息的相关性和及时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进而导致中期报告成为对外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企业所有权关系的日益复杂化,使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个人之间通过控制、共同控制、施加重大影响等方式形成的关联方关系日趋多样化,进而使担心自身利益受到侵害的会计报表使用者非常关心企业的关联方给企业带来的影响,最终导致关联方披露成为企业报表附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的来说,会计假设的突破导致特殊环境会计的产生;企业经营活动的日益复杂化,促进了特殊业务会计体系的形成;统一会计准则形成,要求对特殊行业的特殊会计问题进行专门规范;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会计信息相关性和及时性要求的提高,则直接推进了特殊报告会计的发展。高级财务会计学原本与中级财务会计学同属财务会计学的基本内容,但上述情况的出现,却导致二者相互分离、互有所重。其中,中级财务会计的内容主要是一般工商服务类企业持续经营前提下常规会计事项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而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则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特殊业务会计,即一般工商服务类企业的特殊业务的会计处理,如租赁业务、债务重组业务、外币业务及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业务等;(2)特殊行业会计,如石油天然气企业、农业企业、金融保险企业等;(3)特殊报告会计,如合并财务报表、分部报告、中期财务报告,以及关联方披露等报告事项;(4)特殊环境会计,如通货膨胀会计及破产清算会计等。当然,高级财务会计学的内容不仅决定于自身特性,还要看同一教材体系中中级财务会计学所包含的内容,二者应该做到互不重复、各有重点,恰当分工、相互配合。●

【主要参考文献】

[1] 龚维敬.企业兼并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6.

[2] 佛洛伊德·A.比姆斯,等.高级会计学[M].上海:上海财经大

学出版社,2009.

[3] 常勋.高级财务会计[M].第9版.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2001.

[4] 刘永泽,傅荣.高级财务会计[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