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构建

2012-04-29 14:19徐震
审计与理财 2012年6期
关键词:价值观责任核心

徐震

一项调查发现,目前我国伦理道德精神具有明显的二元特征,即在道德及价值观领域,两种判断与取向势均力敌,如群与己、义与利、德与福等等。可见,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时期,经济利益格局调整导致社会结构的变动,社会转型引致心理危机及信仰危机的发生,社会治理与个人修养正面临着严峻考验,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而文化的灵魂就是凝结于其中并决定着文化的质与方向的核心价值观,因此,正确的核心价值观成为引领文化建设正确前行的向导。对于国家审计,审计文化的建设,同样需要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增加认同、把握方向,从而实现审计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一、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审计人员应树立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其内涵即坚持一种意识,倡导两种观念,践行三项操守。

一是坚持义务本位的责任意识。

在处理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方面,中国文化主张“人赋己责”,强调义务本位,强调个人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千百年来,士大夫们秉行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行事原则,将履行义务、尽己之责作为成就高尚人格的首要原则。正如古人所云“劳而不怨,有功而不德,厚之至也”,义务为本的责任意识即是这种“厚德载物”精神的具体体现,是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的根本精神所在。就审计而言,“审计因受托责任的发生而发生,又因受托责任的发展而发展”,国家审计与公共受托责任紧密相连,受托责任意识的增强及对政府公共受托责任强调重点的变迁则是推动国家审计发展的主动力。因此,国家审计与生俱来便与责任密不可分,每一位审计人员亦应清醒认识到自身所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将责任意识化为一种自觉意识,贯彻到具体的审计工作中去。

二是倡导忠诚为本、清廉奉献的群己观和义利观。

中国文化倡导群体精神和利他主义,以“仁以爱人,义以正己”的原则处理己与人的关系,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平衡己与群的关系,这种人伦关系中的责任感上升至价值观则体现为以忠诚为本的群己观。除此之外,在道义追求上,传统伦理坚持义以为上。孔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儒家的这种义利观倡导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重义轻利、清廉奉献。当前,进一步增强审计人员的精神力量,迫切需要审计人员摆正个人在集体中的位置,忠诚于组织,小我服从于大我,防止个人主义;在义与利之间选择正确的价值取向,不看待遇看贡献,清廉奉献,防止功利主义。

三是践行依法独立、客观公正、严谨保密的职业操守。

中国文化强调人和文化的主体精神,即不仅仅依赖他律,更强调自律。对于国家审计,自律即是要求审计人员坚守职业操守,恪守职业道德。坚持依法独立,树立对法律负责的意识,保持实质与形式的独立,崇尚法律、坚持原则、无私无畏;坚持客观公正,严格规范审计行为,以证据理性保证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成果的真实可靠;坚持严谨保密,以合理的职业谨慎克服人的有限理性,严格保守秘密,形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二、围绕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培育,树立核心价值观,推动审计文化的繁荣发展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所谓文化自觉就是要求人们对自己的文化要“自明”,明白它的形成历程、发展趋向。只有在“自明”基础上,才能增强文化转型的自主能力,从而以高度的文化自信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实现文化的繁荣发展。

审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树立、审计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同样需要培养高度的审计文化自觉和自信。具体而言,应把握以下三方面:

一是把握国家审计本质,着眼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构建科学审计理念。

国家审计的本质经历了由“经济监督论”、“经济控制论”到“免疫系统”论的演进过程,体现了公共受托责任之“受托财务责任”、“受托管理责任”和“受托社会责任”三种不同形态的变迁。现代民主社会中,政府接受人民的委托进行国家治理,而国家审计的制度安排则是为了确保政府有效履行这种公共受托责任。现代国家审计适应民主政治的要求,紧跟政府责任的深化而不断拓展审计领域,深化监督内容,将审计内容由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性,逐步扩展到政府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再扩展到国家治理的安全性、可持续性和公平性等,以审计成果来满足人民群众对政府履行职权、承担责任的监督要求,揭露严重破坏法律和秩序尊严的行为,并促使破坏者受到严厉的惩罚。因此,国家审计是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依法用权力监督制约权力的制度安排。国家审计的本质是国家治理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内生的具有预防、揭示和抵御功能的“免疫系统”,核心即推动实现国家的良好治理,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健康运行和科学发展。

审计人员准确把握国家审计的本质、领会国家审计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及趋势、不断深化对审计工作发展规律的认识,这是培养审计人员文化自觉的基础。除此之外,还必须加强思想理论体系的深层建设,即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引导审计人员掌握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增强党员意识、公务员意识和审计人员意识,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只有着眼于“顶层设计”,才能预防“底层冲突”,增强每一位审计人员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进而围绕科学发展这个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认真履行审计法定职责,以独立的精神和专业的水准,积极参与国家治理,充分发挥国家审计特有的建设性作用。

二是立足能力建设,拓展文化建设的路径选择,提高审计职业素质和能力。

培育文化自觉,还需立足审计队伍和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和能力建设,不断改革和创新,主动适应环境和形势的需求。审计人员应如何在现有基础之上进一步加强能力建设?需要着重加强哪些方面的能力建设?审计队伍又如何实现从“行政化”向“专业化”及“职业化”的转变?实践证明只有不断转变思维方式、创新路径选择,从现代职业发展的角度明确国家审计人员的职业能力要求,从国家良治和事业发展的高度认识审计职业队伍的建设,才能进一步实现文化自觉,最终以“责任、忠诚、清廉、依法、独立、奉献”的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塑造审计精神,坚守审计职业操守,恪守审计职业道德。

具体而言,应积极推进审计队伍专业化建设,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的学习实践能力、依法办事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培养一批查核问题的能手、分析研究的高手、计算机应用的强手和内部管理的行家里手;继续提高审计法治化建设水平,强化审计质量控制,推动审计法律法规和国家审计准则的贯彻落实;进一步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进度,以信息化推动技术方法的创新,搭建数字化审计管理体系,提高审计工作数字化管理水平,增强在信息化环境下查错纠弊、打击犯罪、规范管理的能力;不断加强审计理论建设,加大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增强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和水平,实现理论和实践的无缝衔接。

三是兼容并蓄,把握多元文化环境中的发展主动权,实现文化建设的繁荣。

如果说文化自觉是一种觉悟,文化自信则是一种力量。只有把握了国家审计的本质与规律,明确了审计队伍、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与能力建设方向,在高度文化自觉、充分文化自明的基础上,国家审计才能以坚定的文化自信,于多元文化环境中,把握文化发展主动权,进一步弘扬和繁荣先进文化。

当前,国家审计已经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具有丰厚的历史沉淀、反映清晰的时代脉搏,同时体现着创新生命力的审计文化。如,思维模式实现了转变,不再仅仅局限于发现问题揭露问题,而是能够从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高度谋划审计工作,以战略的思维谋篇布局,以辩证的思维分析判断,使得国家审计预防、揭示、抵御的“免疫系统”功能得以真正发挥;技术手段实现了突破,“总体分析、发现疑点、分散核实、系统研究”的数字化审计方式带动了信息化发展,为把握技术方法创新的主动权抢占了先机;方式方法进一步创新,财政审计大格局的构建实现了整体谋划、系统安排,提高了审计层次与水平,跟踪审计组织方式的运用推动了宏观政策在“设计——执行——反馈——改进”循环中的不断完善等等。今后,审计文化的建设将进一步处理好传承、借鉴和创新的关系。时代在前进,历史在发展,创新决不是割断历史脱离现实,而是遵循规律、放眼全局;立足当前、与时俱进;突出特色、兼容并蓄。在科学审计理念指导下,在继承中吸收,在借鉴中发展,在创新中繁荣。

综上,文化自觉根本上是价值观的“自觉”,审计文化的繁荣发展要求审计人员树立正确的核心价值观,审视自我存在的价值,汲取自我改变的力量,明了自我担当的责任,力求文化转型的自觉,从而实现多元共处自主创新的审计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作者单位:审计署驻深圳特派员办事处)

猜你喜欢
价值观责任核心
我是如何拍摄天和核心舱的
近观天和核心舱
你好!我是“天和”核心舱
我的价值观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
价值观就在你我的身边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