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好
互联网领域创业者大多有着把产品做大做强的梦想,然而,硅谷有这样一款封闭型的社交产品,它设定了好友人数不能超过150人。这一小众软件,在短时间内实现用户的爆发式增长,两个月内用户数突破200万,在拒绝Google1亿美元的收购要约后,今年上半年它获得了4000万美元的融资,目前估值超过2.5亿美元。
这款产品的名字叫Path,它创造的一种全新商业模式名叫私密社交。
Path的成功让中国的软件商店迅速出现了几十款模仿之作。这个新模式为何能受到投资人青睐,它来到中国会水土不服吗?
反社交的社交应用
Path所积累的用户数还不够微信和米聊的零头,甚至比不过国内的陌陌。在网易科技的专栏作家师北宸看来,红点领投的4000万美元不仅仅是投给“社交”,更代表投资人对“私密社交”这个方向的认可和期望。如果Facebook、Twitter和国内的微博代表着公共社交,Path则创造了公共社交网络无法深入的领域。
每一个经常用社交网络的用户都或多或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你的发言可以通过转发、评论、推荐、搜索,被成千上万人看到,那是一个毫无隐私可言的社交生态圈。如果你的无心之言激怒了某一个群体,迎接你的可能是一个个“网络暴民”的怒骂。久而久之,在社交网络上的发言你变得越来越严谨、专业,有理有据并且小心翼翼。
但你的内心还有另一个你,有时候你只希望和最亲密的人以简单舒服的方式分享一些私人的信息。对于Facebook的前员工Dave Morin来说,他捕捉到了这种需求,随后开发了Path这一注重“封闭和私密”的社交工具。Path有着充满诗意的广告语:帮助你与所爱的人分享人生。这意味着用户并不以广泛的互动为目的,也不片面追求转发和评论的数量。你可以把零碎的想法和情绪、你正在听的音乐、所处的位置,甚至起床和睡觉的时间分享给好友;如果有某条内容你愿意公布到公开网络如微博上,也可以直接从Path推送。
与流行的社交网站和应用不同,Path的很多功能是“反社交”的。如果说大型的社交网络是“四海之内皆兄弟”,Path则基于真实生活的“强关系链”构建。对于用户而言,这意味着可以更有效地控制信息分享的方式,不用担心你的隐私被陌生人看到。据介绍,Path所设定的“150人好友上限”,其原理基于英国人类学家Robin Dunbar的研究成果,那就是人们最多只能和大约150人维持稳定的社交关系。将生活瞬间和真正认识你的人分享—这是对Path贴切的表述。
私密社交的模式受到了硅谷投资人的追捧。除了Path被誉为“移动互联网的Facebook”,Pair和Between两款情侣间私密社交产品也获得了百万美元级别的融资。在传统社交网络逐渐做大之时,这几款追求“小”的软件,赢得了用户,发展得很健康。
Path在中国
Path推出了中文服务,但遗憾的是网速过慢、费流量,并不能为中国用户提供稳定的服务。这为中国的创业者提供了山寨Path的绝佳机会。2011年,Path、Between等产品在美国引起关注之时,国内仅有点滴、联络圈等零落的几款私密社交类应用。在Path进行二轮融资之后,国内迅速涌现了心晴、七彩、时光流、美刻等几十个相似软件,某些应用甚至因为全盘照搬Path而遭到了众多用户的批评和抵制。
在互联网分析师胡江眼里,国内的很多应用模仿的只是外壳,没有抓到Path的核心。他认为,Path在推出2.0版本后,弱化了社交部分。这意味着即使没有好友,也能用Path的时间轴记录自己的生活,在此基础上,用户可以选择愿意和身边亲密的人分享的内容。但国内的应用并没有走“先创造内容、再选择是否分享”的道路,很多仍延续了传统的社交网络模式,即创造内容的同时就意味着发布。
画说是喜讯无线推出的私密社交类应用,其负责人之一邓福清向记者介绍,画说的主要特点是鼓励用镜头来随手记录真实的地点和时间,分享真实的生活。这是一款获得了雷军和北极光投资的应用,不过它打着“私密社交”、“移动社交”的旗号,某些功能却没有保护用户的私密:有用户评论称,当邀请微博好友加入“画说”时,软件自动在微博上发言推送信息—这意味着,所有人都能看到你在用什么软件,并试图邀请哪些人加入。画说的这一功能遭到了部分用户的“果断卸载”,而对此,邓福清回应,画说将推出新版本,更加突出自身的特色。
画说形容自己是“一棵正在成长的小苗”,不愿意透露目前拥有的用户规模。胡江也向记者分析,这是中国私密社交产品普遍的尴尬之处。Path成立于2010年底,2011年年初拿到了A轮融资845万美元,这使得Dave Morin可以以稳扎稳打的战术,逐步完善用户体验,创造了很多“让用户感动的细节”,在此基础上扩大用户规模。
然而,国内的团队更浮躁一些,资本的压力让他们必须尽可能地扩大用户基数群;大量同质化产品涌现,导致竞争加剧。此外,如果腾讯、新浪顺势推出相关应用,势必会对已有的私密社交产品造成致命打击。胡江称,在国内做私密社交就是在赌博,赌的就是“腾讯会不会加入”。不加入,还可放手一搏;加入,赢面就很小了—不仅仅因为腾讯用户基数大,更重要的是私密社交在用内容维系和激活社交关系链,而关系链是腾讯的产品系列在管理。
私密社交模式还有它天然的缺陷,这是Path至今也没有解决的:封闭的社交网络成长速度并不会很快,它的基因决定了它不可能拥有庞大的用户群。Facebook、新浪微博等产品可以依靠庞大的用户保证盈利,但对于私密社交应用而言,没有一定规模的用户基数,就不会有清晰而稳定的盈利模式。
不过,这些不确定性无法阻挡中国创业者对私密社交的热情。虽然他们都还没圈到足够多的用户,但他们都打算在腾讯进入之前搏上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