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怡安
◎线路五
2012年2月底至5月上旬,为迎接省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我省举行了“巴蜀万里行”大型新闻采访活动。两个多月时间,行程上万公里,足迹踏遍我省21个市州,记者用生动的文字记录下我省的发展变化。本期刊发本刊记者采访的最后一组文章。
“跑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云哟。李家溜溜的大姐,看上溜溜的他哟……”这首《康定情歌》至今仍传唱不衰,歌词里美丽的山、美丽的云、美麗的姑娘就在这里。
甘孜,一个离太阳很近的地方,4月16日,记者来到了这里。
洁白纯净的哈达,黑里透红的脸庞,热情洋溢的笑脸,一句句扎西德勒让踏上这片土地的我们感受到了康巴人的盛情。
“9+3”,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庭寻到了希望
甘孜州实行“9+3”免费中职计划已有将近4年的时间,罗航是其中的受益人之一。
2009年,罗航的人生轨迹发生了改变。当时的罗航是一名矿工,他清晰地记得家里人到工地里来找他时,他正使劲儿地挖着矿。“孩子,有机会重新读书了,你赶紧去报名吧。”家人带来的消息让罗航吃惊不小,因为对于一个初中就辍学的学生来说,重新回到校园犹如贡嘎山山神降临般不可思议。
2009年的秋天,罗航成为了自贡某学院畜牧兽医专业的学生,学制两年。2011年,顺利毕业的罗航回到了这个他曾经走出去的地方,如今成为了冷碛镇的一名医生。
李秀是新都桥镇藏文中学“9+3”免费教育计划学生罗玉强的妈妈,罗玉强如今在云南省曲靖市某部队,提到儿子,李秀掩饰不住激动和骄傲。
李秀很感慨,如果当初儿子没有去学习,如今大概只能在家务农,哪能像现在一样光荣地成为一名军人。
藏区“9+3”免费教育计划让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学生家庭看到了希望,截至2011年9月,甘孜州共招录9982名学生到内地42所“9+3”中职学校学习,并给予每位学生2万元左右的经费补助。
产业合作让藏家人走上了致富之路
人均年收入从1千元上涨到7千元,这个速度在海螺沟新兴乡可谓是跨越式发展。
2003年以前的新兴乡还是一个以种植玉米、土豆为主的地区,玉米、土豆的生长期长,而且市场价格低,因此农民辛辛苦苦一年下来,人均收入才1000多元。
2010年由村民自己发明的大白菜套种技术全面应用,再通过农业产业调整,如今2000多亩的大白菜蔬菜建设园已经让当地的村民得到了实惠和甜头。
尝到甜头的村民秦福康家里有几亩菜地,据秦福康说,以前种玉米只能产出1000斤,现在用套种技术可产出8000斤大白菜,而且白菜的市场价也从2.5角涨到了4.5角,按照大白菜四季的出产率,一亩地一季大白菜就能比原来种土豆、玉米多产出2400元,一年就能多赚将近1万元。
从白内障到包虫病,一个又一个顽症被治愈
在藏区,有两大病症是藏民们经常遇到的,一是白内障,二是包虫病。
74岁的虾穷是甘孜州石渠县俄多玛乡人,三天前,州医院专门派车到石渠县将他接到了州医院治疗白内障。
记者在病房里见到虾穷时,他已在两天前接受了白内障手术。皮肤黝黑的虾穷见到医生,立刻竖起了大拇指。虾穷的儿子说:“没想到白内障手术就是一个这么简单的手术,明天我们就可以回家了。”
甘孜州惠民办公室主任尼玛拥措说:“来医院住院的费用都是免费的,接受手术的病人只需交230元的检查费。”
包虫病是藏区另外一个常见病症,而这个病是比白内障更严重的病症,如果不及时治疗,就会导致死亡。
49岁的泽仁郎卓是甘孜州道孚县八美镇人,患包虫病治愈出院时,他以藏民们传统的表达感谢方式,双手合十顶在头顶上向医生表达着自己的感谢。
治疗包虫病一共将花费1万3千元,郎卓病愈后在医院可报销8千8百元补贴,剩下的2千5百元再由新农合医疗进行补贴,报销、补贴比例为70%,这样算来,他只花费几百元就能治疗好这个以前被视为“第二癌症”的包虫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