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加快”引领——5年兴川路

2012-04-29 00:44:03
四川党的建设 2012年6期
关键词:民生四川城乡

·光辉历程·

这五年,我们战胜灾难、坚强奋起,必将以创造人类抗御巨灾的伟大奇迹载入四川史册。

这五年,我们化危为机、跳起摸高,必将以克难奋进的巨大发展成就载入四川史册。

这五年,我们前瞻布局、主动作为,必将以奠定长远发展的坚实基础载入四川史册。

这五年,我们以人为本、改善民生,必将以惠民富民的显著成效载入四川史册。

这五年,我们凝心聚力、风雨同舟,必将以全省各族各界共克时艰的突出贡献载入四川史册。

这五年,我们高举旗帜、固本强基,必将以经受特殊考验为党增光添彩载入四川史册。

2007年12月底,中共四川省委九届四次全会确立了“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工作总体取向,确立了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战略定位。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又提出了“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奋斗目标。从2009年“止滑提速、加快发展”到2010年“巩固回升、加快发展”,从2011年“高位求进、加快发展”再到2012年“稳定增势、高位求进、加快发展”,5年来,无论全省工作基调怎样变,始终没有变的就是“加快发展”这一取向。“加快”,成为贯穿在近年来四川发展历程中最醒目、最核心的字眼。

跳起摸高,加快发展,实干兴川。5年来,四川成就粲然。

从悲壮走向豪迈

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省委、省政府团结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承关怀而奋起,化灾难为动力,万众一心、共克时艰,加快推进灾区恢复重建和发展振兴,奋力夺取了灾后恢复重建的全面胜利。到去年9月底,纳入国家规划的39个重灾县和103个一般受灾县的重建规划任务如期完成,实现了中央提出的“家家有房住、户户有就业、人人有保障、设施有提高、经济有发展、生态有改善”的重建目标,实现了“再还人间一个锦绣巴蜀”的庄严承诺,书写了从灾难走向进步、从悲壮走向豪迈的精彩篇章。

重建,让地震灾区走向新生——重构抗灾救灾的模式,走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御灾的新路子;重整满目疮痍的河山,建起了脱胎换骨、更加美好的新家园;重振遭受重创的经济,展开了起立起跳、发展振兴的新希望;重塑悲伤破碎的心灵,开启了面向未来、感恩奋进的新生活。

数据:整个重建投入1.7万亿元,其中国家重建基金、对口支援、港澳援助、社会捐赠、特殊党费等落实资金3400多亿元,我省通过招商引资、银行贷款、整合财政资金、群众和企业自筹等方式解决了1.3万多亿元的资金缺口。540多万户、1200多万人的城乡住房优先建成,高标准、高质量重建和修复了各类学校8283所、医疗卫生机构2292个。2011年,四川39个极重和重灾县 (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6358元,增长21.4%。

交通建设:“西部中枢”的崛起

要兴蜀,先铺路。基于对交通建设地位的深刻认识和对四川长远发展的战略考量,省委及时作出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这一重大决策,掀起了四川交通建设的强大热潮。

5年“筑路”,成绩斐然。

公路建设方面,全省公路总里程已达27.4万公里,居全国首位;开工高速公路项目42个,共3887公里,居全国首位。

铁路建设方面,新开工建设重大项目23个,省内建设里程2294公里,营运里程3564公里,铁路网初具规模。目前我省境内时速在20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总里程已达到400公里,在西部地区率先进入“高速时代”。

水运建设方面,三级以上高等级航道达228公里,四级以上航道990公里,集装箱吞吐能力100万标箱。

民航建设方面,全省民航机场达11个,成都双流机场与国内外128个城市通航,其中国际航线33条。2011年,成都机场旅客吞吐量达2900多万人次,已经成为中国航空“第四城”。

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加快建设,成功破解了“蜀道难”的千年难题,四川正在加快实现从全国路网的“西部终端”向“西部中枢”、从“内陆盆地”向“西部门户”、从“四川自用”向“东中西部共用”的三个历史性转变。

数据:近五年来,全省已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3500亿元,是本世纪前8年投资总和的2.2倍;出川通道达到16条,其中高速公路8条、铁路7条、水运航道1条,已构建形成水陆空全方位、立体化、便捷性的完善交通网络,基本奠定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主体骨架。

大开放促大发展

2012年4月9日,美国《财富》杂志全球总编苏安迪在北京宣布,第十二届《财富》全球论坛将于2013年6月在四川成都举办。作为世界著名的全球财经会议之一,《财富》全球论坛每一届举办地都是“全球范围内最具经济活力的地方”。

大开放的四川,正展现出强大的经济活力,吸引着世界关注的目光。

大开放,使四川的区域合作体系連接天下,区域合作、次区域合作、泛区域合作、国际区域合作取得明显成效。

大开放,引得凤凰来仪,一批全球知名企业落户四川,其中境外世界500强企业就有173家,居中西部首位。大开放也有力带动了外国机构的迅速跟进,美国、德国等9个国家在成都设立领事机构,进入四川的外资银行已有12家,外资或合资保险公司已有12家,均居中西部首位。

大开放,打造西部走向世界的开放“名片”。这张名片,就是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近五届西博会,万商云集,各国政要和国际组织代表热情参会,累计签约投资项目达2.6万亿元,其中四川签约超过1.9万亿元;贸易成交额达7000多亿元,贸易签约额仅次于广交会。

大力实施充分开放合作,开启了变“天府之国”为“天府之域”的恢宏序幕。

数据:2011年,全省进出口总额近500亿美元,是10年前的15倍,其中出口跻身全国十强;贸易结构显著优化,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跃居全国第九位;外商投资实际到位突破100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接近50亿美元,分别是10年前的17倍、12倍。

城乡共融、一体发展

近年来,我省坚持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思路,以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为先导,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基本形成“现代城市与现代农村和谐相融、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新型城乡形态。扎实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形成了城乡共融、一体发展的良好格局。

成都,无疑是四川统筹城乡发展的样本和缩影。自2003年起,成都市开展了规模浩大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成为探索中国特色新型城市化道路的先锋。2007年,成都市获批成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都市坚持以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三个集中”为原则,以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城乡产业发展一体化、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城乡管理体制一体化、城乡市场体制一体化“六个一体化”为关键,以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新型基层治理机制建设、村级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改革、土地综合整治工程“四大基础工程”为重点,不断把统筹城乡改革引入“深水区”,为全省和全国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

数据:目前,我省已建立包括1个全国试验区、3个省级试点市、20个市级试点县的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体系,构建形成成都平原、川南、攀西、川东北四大城市群的基础框架。截至2011年底,省、市、县三级示范片投入资金495.6亿元,建成新民居143万户、新村聚居点6344个;“50+10”示范片开展新农村综合体试点67个。2011年,全省城镇化率同比提高1.65个百分点,达41.83%。

一份沉甸甸的“民生答卷”

“群众至上、民生优先”,无论什么时候,无论哪样工作,省委、省政府都坚持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利益作为第一追求、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考量。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就是让群众得到更多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自2009年以来,我省在藏区大力实施以“牧民定居行动计划暨帐篷新生活行动、‘9+3免费教育计划和卫生事业发展计划”为主要内容的藏区“三大民生工程”,筑就了藏区群众幸福大道。

在凉山州,2010年10月我省正式启动大小凉山综合扶贫开发,2011年启动彝家新寨建设工程,同时大力推进“彝区健康文明新生活运动”,积极倡导现代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综合扶贫开发”,开启了彝乡发展崭新篇章。

近年来,我省正是通过推进“十大民生工程”、藏区“三大民生工程”、“彝家新寨工程”和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和大小凉山彝区“四大片区”连片扶贫开发等工作,民生工程内容不断拓展、民生保障投入连年增长、群众生活水平显著提升,把民生做得更细更实了,达到了“用民生目标凝聚群众、用民生举措激励群众、用民生实绩造福群众”的目的。

数据:从2008年到2011年,仅“民生工程”建设,每年投入资金就分别达到501亿元、800亿元、940.1亿元、1195亿元,年均增长率为35%。同时,全省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财政支出占总支出的比例持续增长,2011年高达2974亿元,占总支出的63.6%。2011年,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万元,增长15.8%,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7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6128.6元,增长20.5%,增幅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6个百分点。

回望过去5年,全省经济出现转折性、跃升性的变化,一个“辐射西部、面向全国、融入世界”的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正在全省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逐步变为现实。

猜你喜欢
民生四川城乡
A gift I treasure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河北画报(2020年21期)2020-12-14 03:16:16
四川:不只辣,还很甜
城乡涌动创业潮
红土地(2018年12期)2018-04-29 09:16:34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人大建设(2017年8期)2018-01-22 02:04:23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中国商界(2017年4期)2017-05-17 04:36:26
城乡一体化要两个下乡
缩小急救城乡差距应入“法”
中国卫生(2015年5期)2015-11-08 12:09:58
城乡一体化走出的新路
中国卫生(2015年6期)2015-11-08 12: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