睿智的“点穴”艺 术

2012-04-29 00:44:03顾建新
金山 2012年6期
关键词:点穴作家小说

顾建新

何百源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曾任《佛山文艺》主编。

大约在1997年,我应佛山市委副书记、著名微型小说作家韩英的邀请,到佛山参观学习,见到了百源。他不高的个子,方方的脸,粗粗的双眉,大大的眼睛。见面的第一句话是:“我叫何百源。”他那广东普通话,让我听成了“我是河北人。”我因为在河北生活了十年,听说他是“河北人”,感到在几千里之外能遇到故知,分外兴奋。但后来知道不是,不禁感到很可笑。

他是个很朴实的人,话不多,但句句很实在。他在陪我游览的时候,讲了他的经历。他并不是学文的。1965年在中南林学院毕业后,自愿到云南的深山老林里工作。林区的艰难生活,促使他把所见所闻写下来。就这样,阴错阳差,他走向了写作的道路。自从1977年5月18日在《云南日报》文艺副刊发表处女作之后,一发不可收拾,写了几百万字的文学作品,先后出版了四部微型小说集。从那以后,我虽然再没有见过他,但在中国微型小说学会每年的征文大赛上,都可以看到他的佳作。

我在2000年出版的专著《微型小说学》的“作家论”中,曾专门写了《何百源论》一节,评论了他的微型小说集《浮生故事》与《结局并非如您想象》。

近日,他又邮来了《活着不能没有爱》。小说集中收有一些旧作,如非常有名的《德叔落选》等,也有近年创作的许多新作品。

这部集子,秉承了他的创作风格:一是始终把目光放在关注普通百姓的命运上。他的小说的主人公,多是教师、农民、医生、护林员、警察等等。这样的创作,因为是我们熟悉的,所以感到亲切。二是他的小说,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没有撼人魂魄的场面,没有曲折诱人的情节,所写都是我们司空见惯的平凡的日常生活。他的小说,因为没有编造的虚假,所以让人感到真实可信。

但在另一方面,因其人物没有传奇色彩,情节又没有强烈的吸引人之处,就可能导致小说的乏味与平庸。这,正是写现实的平民生活的小说的一大难点。从这个角度出发,研究何百源小说的个案,对于推动这个方面的创作,就有深远的意义。

解决这个难题,有多种方法,我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一是挖掘在凡人小事后面的深刻内涵,从人们常见的人和事中,揭示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课题和生命哲理,从而给人以启示和警醒。二是有让人流连忘返的、作家独自发现的生活细节,让人读后长久地镌刻在记忆的深处。三是以情动人,用真情呼唤社会良知的回归与泯灭人性的复苏。充盈在作品中的沛然深情,如难以抵挡的八面来风搅动着心灵的湖水荡起层层涟漪。四是刻画出入木三分、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

何百源的小说,不是走的以上的路子,而是在构思上下了大的功夫。具体说,是在结尾处的巧妙处理——即以睿智的“点穴”,给人以惊喜:或对前面的情节进行颠覆而出人预料之外;或揭出人们感悟不到的深刻意蕴。这是人们常说的“欧·亨利”式的结尾。但我以为,他的小说,称之为“陡转”不如用“点穴”来形容更准确与深沉,因为它有更广泛的内容,其中有许多值得研究的韵外之味。

作家早在九十年代创作的《老医·嫩医》中就已经有了成功的尝试。这篇小说,我在给大学生开小说课中就是作为一个范例来讲授的。小说写一个刚出校门的学生,分到一个医院,但无人来看病。后来有一个女“病人”专程来对他的“起死回生”的医德医术表示感谢,从而改变了他的现状。结尾揭出,那“病人”原来是他乡下的姐姐!这里的“点穴”,给我们的不是欣喜,而是无奈和辛酸,并引起我们对社会上同类人物命运形成原因的探究。

看了小说的结尾,不是仅仅获得一种精神上的刺激和阅读的快感,而是受到深刻的启迪与对同类事物触类旁通的联想,这就是百源小说的独特之处,即是他“点穴”的特殊功效。这就是一种个性化的创造。文学创作即是如此:越特别,就越有艺术的魅力!

《驳骨神医的神话》也写得十分蹊跷:小说前半部有意放开笔墨写一个“驳骨神医”治疗跌打骨伤的绝妙,让人不禁十分向往;结尾老人的一番话却不啻给人一记当头棒喝:“当一个人走红的时候,就会伴生出一批神话和传奇文学作者。”这个结尾可说是石破天惊:其一是可以看出作家前面刻意渲染,有意误导读者,牵引人们思路的安排是何等巧妙!其二是引发我们对当前许多的怪现象,对社会及文学的诸多炒作及粉丝疯狂迷信的深刻反思!小说的空间虽小,包容乃大;换言之,使有限的文字具有最大限度的涵量,这是微型小说独具的特色。在这方面,百源的小说做了最好的发挥。

《寻找美女》是一篇很怪诞的小说,写的事件似乎有悖于常理:一位女科长被拍成了一个美丽的渔民姑娘,但平常看她,却绝没有照片中的清纯。如果把小说仅写成一个奇闻轶事,读后也只能博人一笑,作家在结尾却意味深长地写出了这样的一段话:“大凡踏上仕途的女人,她复杂的心态和职场生存所需要的脸谱,已经将她原本的资质与清纯掩盖了。”前面的情节,却引出了后边你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的结论。这是很了不起的提升,却又写得天衣无缝,出神入化,不能不令人击节叹赏!

《费局长的集藏展》写费局长退下来后,百无聊赖,于是想把他一生攒的许多东西搞一个展览。正在他兴致勃勃地准备时,他老婆突然说的一句话让他如五雷轰顶:这些展品好像是你的证据似的……

一个干部的退休活动,似乎很难写得出彩:或歌功颂德,或平淡陈述,几乎是没有什么故事可言。但一个普通的素材到了作家的手中,却可以将平凡化为奇崛,将腐朽化为神妙,这结尾的“点穴”功力可谓了得!特别值得强调的是,百源的“点穴”,是一种水到渠成,是一种不露声色;表面看似风清云淡,内里却极具震撼力!这是他的创作炉火纯青的表现。

《翻脸》通过一个农民“讹诈”另一个农民,实际是教育他在商海中要有法律观念,结局也是出人意料而令人警醒的。

《败笔》由顾教授批评学生不敢说真话,引出我们整个教育存在着的“败笔”,由小见大,也值得读后深思。

集子里还有其他一些值得分析的篇章,需要我们细细研读。

何百源小说的“点穴”,让我们领略了微型小说这种文体的奇妙之处,体味了作家的睿智。在谈到微型小说的创作时,王蒙提出了一个极精彩的建议:“亏你想得出。”我们常常感慨大作家的奇思妙想,却很少去钻研其形成的原因。这决不是一时的灵机一动,也不是某天早上醒来的突发奇想。这是作家长期细微观察,时时思考琢磨、反复修改的结果。在小说的技巧上也要下大的功夫。首先要有全篇整体的巧妙构思:小说不是仅仅只注重在结尾的“穴”上,从开篇的设局,到反复的铺垫,到“点”的时机的把握,到点穴后的收束,都极有讲究!既要巧妙,又不能露出刻意雕琢的人工斧凿的痕迹,这是很难把握的。

总之,创作要源于生活,又要改造素材,善于艺术加工。这些,百源都做到了,所以他的写作能如百源开流,佳作蜂拥!我们祝他有更多的好作品奉献给这个多彩的世界!

猜你喜欢
点穴作家小说
作家的画
文学自由谈(2022年5期)2022-09-28 11:29:44
作家谈写作
作家现在时·智啊威
小说月报(2022年2期)2022-04-02 03:10:32
宋氏扁针点穴拔罐验案举隅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葵花点穴手
小演奏家(2018年9期)2018-12-06 08:42:02
全新经络点穴 教你长远赚钱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英语学习(2015年12期)2015-02-01 14:08:30
什么叫点穴?等
祝您健康(1985年6期)1985-12-30 06: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