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月下的花儿绽放

2012-04-29 00:44凌鼎年
金山 2012年6期
关键词:蓝月小说

凌鼎年

蓝月作为笔名算是个好名字,第一好记,第二引人猜测它的含义。我老记不住她的本名,但蓝月这笔名轻而易举就记住了。

蓝月是陕西咸阳《小小说大世界》的执行主编,关中毕竟离我们江南距离遥远,我从来没有想到蓝月竟与我是半个老乡。

认识蓝月好像是因了约稿,这样就有了电子邮件的往来。再后来,我知道了蓝月不在咸阳上班,而是苏州人,在苏州的风景区木渎镇的一家药店打工,维持生计。至于文学创作,编辑刊物,纯粹是业余爱好。

获悉蓝月的微型小说集《一朵花儿的绽放》已结集,准备出版,真的为她高兴。蓝月与那些吃皇粮、有铁饭碗的作家不同,她没有旱涝保收的经济收入,生存是第一位的。一个女性,又要忙碌家务,又要照顾孩子,还要照看店面,只能业余的业余来做自己喜欢的事,让人感慨。经过多年的辛勤耕耘,在她用汗水用心血浇灌、滋润的方格田里,终于可以有第一茬收获了,再一次诠释了天道酬勤这四个字。

蓝月希望我为这本集子写个序,我当然很愿意。作为半个苏州老乡,蓝月出版的又是微型小说集,我给她鼓鼓劲、加加油,当然是分内之事。但不巧的是,我的颈椎出了点问题,不能长时间在电脑前,说实在不是没有时间写,而是医生不允许我一整天一整天地坐在电脑前。而不读作品,我怎么写,这序也就拖了下来。

据我对蓝月的了解,她是从诗歌、散文写起的,后来转写微型小说。在中国文坛,由诗歌创作起步的很多,我也是以诗叩开文坛之门的。蓝月因了先期诗歌、散文的创作,锤炼了她的语言,唤醒了她的艺术感觉,对她后来转向微型小说创作,奠定了不错的基础。或者说,蓝月进入微型小说创作时,起点已算比较高的了。不过我对她能否坚持下去,还是不无担忧的,因为她的家庭条件不容许她拿出大量的时间与精力去投入写作。但让我欣慰的是,她不仅坚持下来了,还几何级发展,仅仅两年多时间,她不仅创作了大量作品,并且写作水平也有了质的飞跃,其作品在全国各期刊陆续发表亮相。

俗话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可对蓝月,我仅仅见过她一面,总共一个小时左右,不是刮目相看的问题,而是从内心看好她的创作。

我认识的蓝月,说话轻柔,身体纤细嬴弱,完全是一个典型的江南弱女子的形象,但是,通过她的作品,我发现了她骨子里还有另一个性格,就是坚韧不拔的刚性,这,应该是她走向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众所周知,由于影视、网络媒体等文化多元化的原因,文化市场的竞争日见激烈,传统文学呈现出萧条的迹象——中短篇市场疲软,微型小说作家更是收入微薄。在这种大环境下,能够坚守在传统文学这条战线上的人越来越少,而对生活条件本来就不宽裕的蓝月来说,继续她的文学梦,意味着投入多、产出少,说白了,经济效益微乎其微,多少会影响到她物质生活的质量,要是把时间、精力都放在打工赚钱上,说不定家庭生活会有一定的改观。对一个女性来说,这个选择的确很难很难,有所失,才能有所得,为了自己的文学梦,蓝月不得不放弃很多。

就蓝月的作品而言,总体来说,其作品行文流畅温婉,十分注重叙事的技巧和雅俗的调和,不光具有文学含量,还有着像音乐一般的亲和力,诗意语言是她作品的一个特点。最可贵的是,她的每一篇作品都蕴含着向善的力量。有善才有爱,才有让人感动的根由和力量。比如她的《双面琵琶》《呼唤》《伴》《大枣红了》《一朵花儿的绽放》《阳光下的安琪儿》《走进大山的女孩》《汪先生》《哑巴佬》等,作者刻画的都是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让你感觉亲切自然,却又在不知不觉中为这些人物的人性闪光点而感动,他们是真实的、善良的、有尊严的。走进蓝月的微型小说,你就像走进了一首唐诗、一阕宋词,在享受阅读美感的同时,从心底绽放出一份温暖与感动。

蓝月小说的另一个特点是柔中带刚,在她的笔下,一般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伟人大事,她往往立足于一些家庭、邻里、市井间的琐碎故事展开笔墨,从点到线再到面,一步一步地层层展开,然而这些市井琐事,无处不在阐述着做人与处世的道理,无处不在关注着民生,关注着社会底层人物的命运,颇具草根化、大众化的艺术风格。记得河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王力平先生曾这样说过,“任何一种没有平民基础的艺术,都是没有生命力的”,这点我有同感,归根结底,蓝月的作品能够得到业内行家与多阶层读者的认可,应该是她关注底层、关注当下给她带来的褒扬。

《一朵花儿的绽放》是这部集子的重头作品,这篇作品运用了她一贯的散文化描述手法,具有语言美和意境美的特点,而最大的亮点是在选题技巧上。这篇作品,以一朵被丢弃的小花为明线、一个男孩的命运为暗线,两者相互关联,一明一暗、一主一辅两条线索交替发展,充分展示了这位患病的小男孩对生命的热爱。作品体现了蓝月敏锐的洞察力和一个女性作者细腻的情感,更是小小说以小见大风格的最佳验证。这让人想起一篇国外的经典微型小说《最后一片绿叶》,大意是:深秋,一个危重病人和一个患病的画家同住一病房,树上的叶子基本都落了,这个病人把生存的希望完全寄托于窗外的一片墙边的最后一片绿叶,那片叶子落下的时候他也就没有了生的希望,于是每天盯着那片树叶数日子。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叶子被吹落了,画家便拼尽最后一点力气爬到窗外在墙上画了一片树叶,用自己的生命拯救了这个病人的生命。比较一下,两者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即都是以生活中的一个点为题展示了一种人间大爱,如果作者没有细腻的情感和足够的悲悯之心,这点是很难做得到的。

《谁也包不了》,情节单纯、故事简单,却在空调修理工和老板之间简短的对话中揭示了真实的社会现象,从“‘你能包好吗?‘这我可不包,谁也包不了,如果修不好,收您成本费200块。‘你怎么能这样,修不好怎么可以收钱呢?”到“您上医院看病,医生没看好,您不是还得付钱?人家上你药店买药,好不好不是也得掏钱?律师打官司,不管打输打赢,当事人还不是要付钱?……修理工拿着100块微笑离开,像一个凯旋的将军。”令人啼笑皆非,笑过之后却不禁掩卷深思——这难道不是一个很现实的社会现象吗?

《阳光穿过的早晨》是一篇写意小说,颇具意识流风格,作品没有复杂的故事情节,看似散漫却充满了深意,通过一系列对比,衬托或反衬写出了一位老人的孤独与无奈,如“小贩还没有听完老人的话就发动了电瓶车继续他的生意去了。”“没等她说完,村里人已经走远了。”“都忙,都忙,以前我也忙啊,黑子,现在只有你肯听我说说话了。老太太伸手亲昵地拍拍黑狗的头,黑狗也亲昵地舔舔老太太的手。”“别骑太快,路上……还没等老太太说完儿子已经没影了。”“黑狗折回老太太身边,头左左右右地四下张望,伸出舌头快速地舔了几下鼻子。”直到最后,“老太太霎时变得金光灿灿起来。”笔法细腻,情感真挚,让人读后不禁感到几分心酸。

《找我什么事》应该是这部集子里的另一个亮点,蓝月发给我看过,我的评价是别出心裁、别具匠心。这篇小说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作者能够声东击西,突破了一般人对文学的因果关系的理解:找你什么事?如果让别人写,或多或少得说点事,最多抖个包袱算是达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然而蓝月并没有那样处理:邻居郝大妈有事找她,她却只是看了一场电话表演,最后问“找我什么事?”忘了,一笔糊涂账。作者把情节一步步推向高潮,最后并没有抖开包袱,而是留下了一个巧妙的艺术留白,从而也收到了更好的艺术效果。

在这部集子里,也有不少比较唯美比较小资的作品,如《冬日暖阳》《羡慕》《走进大山的女孩》《寻梦》《中毒》等,都向读者展示了作者的另一面性格——女人多愁善感的天性,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的荆轲刺秦王系列:《荆轲》《秦王》和《舞阳王》这三篇作品,属于典型的古典风格,这些人物在蓝月笔下张弛有度,收放自如,体现了她深厚的语言功底。

由于篇幅和时间关系,我只能忙里偷闲点评几篇,无非是一家之言,意在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权威评论家对蓝月作品的兴趣。更希望蓝月这位外柔内刚的江南女子,能够把她的信念坚持到底,继续探索,用她那支外柔内刚的笔,书写出更加绚丽的人生色彩。

猜你喜欢
蓝月小说
那些小说教我的事
无尾龙漫画
蓝月
孝满天涯:知名主持人四次跳槽陪妈妈抗癌
明代围棋与小说
我是怎样开始写小说的
云作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