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 teeth
胡佛传 致命的“正常生活”
胡佛显然是一个强人,历8任总统而不倒,其杀手锏是掌握着秘密档案,包括总统的。
老硬汉伊斯特伍德的《胡佛传》并非正史,这从原文片名J.Edgar也看得出来,这是一个昵称。与政治的肮脏和为了所谓正义而不择手段的思辨比起来,妈妈怒吼:我宁要一个死儿子,也不要一个死娘泡。后者,才是电影真正的主题。
胡佛于是被描述为一个聪明、偏执、多疑的人,一个无法面对自身真正感情的人,一个宁愿伤害男友也要保持“正常生活”的人。他在FBI的雷厉风行,对于下属的毫不留情,对于总统的阳奉阴违都可以用一个理由来解释:不安全感。
这个被母亲寄望将来成为美国最有权势者的人,从地位和作用上也许是做到了,但却仍然征服不了自己的内心。如果真的坦然,自传就不用作假了。
羞耻欲望与绝望
在一片炙热到炫目的火红当中,一片蓝色慢慢浮上心底。
一个人时刻沉迷于性爱当中:招妓、一夜情、网络爱,时刻坚挺……却始终快乐不起来。于是,落寞便渐渐爬上眼底,只需要一点勾兑,便可以倾盆。而那样,未必不是一种解脱,甚至升华为幸福。
这个本质孤独的人不是没有机会,面对已经陌生到恐怖的所谓真感情,下定决心,排除万难,却在最应该火热坚挺的时候变成了性无能。
故事可堪种种解读。看似被欲望淹没的人,所求的其实极少。但是,这欲望,已然如海,足以将一切尚可争取的希望变成泡沫。法斯宾德的帅气温和让人不是那么容易入戏,但一颗钻石也可以让人感受绝望。
噪反城市庸才的崛起
庸才在这个世界上可以生存,甚至有时候会占据优势地位。但是当天才出现的时候,庸才注定是被嘲笑的。这就是命运,命运总是残酷。
这部电影很难不让人想起另外两部电影,一部是《莫扎特传》。在《噪反城市》里,主角是一位出生于著名音乐世家的警官Amadeus Warnebring。至少,你对Amadeus这个单词应该心生警惕吧。这是莫扎特的名,也是他的灵,本意是:被上帝祝福的。
音乐有灵。这是寓意与中心思想所在。一个看上去仇恨音乐的人,当“音乐”的定义被改写的时候,成为真正伟大的作者。而这一切,却又被装在警察抓小偷的套子里。有时候,我对北欧同志的幽默感也深感无奈。
我想起的另一部电影是《搏击俱乐部》。其中的道理,看过便知:那立于崩塌之上的崛起。
杀戮 文明蜕变为野蛮
看惯了狭小空间里的打斗戏,比如《新龙门客栈》,那种内在张力简直跟炸弹原理类似。膨胀,膨胀,退无可退的坚壁,于是爆发无可避免。《十二怒汉》让我明白,原来爆发并不一定要刀来剑往,拳脚相加。头脑刮起的风暴,舌头掀起的波澜,杀伤力并不弱。
一部名为《杀戮》的电影,如果讲述的只是家常故事,那么可以大胆假设,这其实是一个寓言。
罗曼·波兰斯基这部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一间屋子里的事情。起因是一家孩子把另一家的孩子牙打掉了。于是双方家长决定坐下来谈一谈,寻找一个解决方式。结果:没找到。
但就在这个充满日光的下午,惊心动魄已经发生。在短短的时间内,在不大的空间,一场从文明蜕变为野蛮的戏码正在上演。
为这个故事点睛的一笔是,两个打架的孩子又玩儿一块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