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烨
Patnick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不立即行动起来呢?
2012年的元旦,又一次见到大学时的外教Patrick,是在一个颇为寒冷但却阳光明媚的午后,他骑了一个小时的自行车特地来看我。他依然穿着他那身运动衣,骑着那辆有些老旧的捷安特自行车,依旧不变的是他慈祥和蔼的笑容。
Patrick是我大学时候的外教。2007年,同千千万万的考生一样,我也胆怯地踏上了一条叫做高考的独木桥。我知道虽然老师们总是说,高考的战场,不在乎输赢,而在于你是否努力,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最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愁。于是我不小心地成为了后者。高考失利后,心里十分地悲伤。志愿填报失误,发挥失常,最终我只是去了北京一所普通的高校。自己内心十分痛苦,我开始变得沉默寡言,我开始自暴自弃,我开始迷茫,我开始失望。生活看不到希望,也不知道将何去何从。
一切又开始周而复始,按部就班。大学远没有想象中的那么美丽。曾经的失望渐渐变为绝望。直到大学二年级时选修了一门外教口语课。
这门课的老师便是Patrick。Patrick来自美国,曾经在美国有着不错的工作和收入,但是后来不知道为什么来到了中国,并且一住就是五六年。
他心宽体胖,肚子微挺。他梳着长发,经常扎起来,看样子有五六十岁,但是却总像个孩子。每堂课上他都会给我们几个话题进行讨论,每次讲话时总是手舞足蹈,活像个圣诞老人。他总是背着超大的背包,里面有十几本原版书。他鼓励大家多读书,并把这些书免费借给大家。我们经常一起去他的本子上登记借书。不过大多数人只是为了给老师留个好印象。尽管大家都没有怎么认真地对待这门课,他仍然十分认真地准备资料,准备他的原版书,调动大家的积极性。那时候我时常不解这个外国爷爷怎么总是这么开心,无论有没有听众都陶醉得不得了。或许是他生动有趣的教学方式感染了大家,渐渐地,同学们都喜欢去和他聊天。虽然大家的英语都不怎么好,但是他总是用一个big smile(灿烂的微笑)回复大家。他会用非常振奋人心的语气说没关系,要鼓起勇气。
似乎每节课他都会讲他与孩子的故事,渐渐地我们才知道原来他一直在周边的农民工小学里志愿教英语。他特别喜欢小孩,总会眉飞色舞地讲起他的那些kids(孩子们)。某天某个调皮捣蛋的小男孩在课上扰乱课堂秩序啦,某个小家伙又不听话啦,某个小孩子竟然要让他跳舞,结果他给他们发糖果,成功地制伏了那个淘气的小孩子,每次去了那个孩子都特别开心啦,一提到他的kids,他总是有说不完的话。他陶醉的表情似乎在传达一种简单的幸福,没有任何修饰,但却真实得让人感动,那种幸福可以迅速地传递,感染每一个人,让每个人都想去亲眼见见他那些可爱的kids。他一教就教了六七年。那种久违了的关爱,着实地让我感动了许久。
大概是2009年的3月份,他向大家宣布了一个计划,他说想带他的那些kids来参观一下学校。他说那些孩子都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是什么样的。他们的父母或是卖菜的,或是清洁工。他们随着父母在各个大城市流浪。6月份即将有一批孩子毕业,也许他们就要和他们的父母分离了,或许他们以后也会去卖菜,从事着他们父母所从事的职业。但是他想让他们来参观一下大学,想让他们知道大学是什么样子的,更想让他们知道,只要他们努力,他们有一天也可以成为大学生,也可以过不一样的生活。那一天我确实感到非常震撼,我第一次认识到我从来没珍惜甚至还有些怀疑的大学,对于有些孩子来说甚至是遥不可及的。那我还抱怨什么呢?那一天他公布了他的计划安排,说希望能有几名志愿者帮助他带孩子过来,参观一圈,最后带他们到食堂吃饭,但是所有的费用由他来出。那一堂课,大家忽然全都聚精会神,生怕没听懂哪个词。大家没有说什么,但是每个人都感受到内心涌现出的那种柔软而温暖的感觉,一种久违的感动。似乎每个人都重新审视了自己与他人的生活,每个人都模糊地认识到:原来可以有这样的人生。为什么我们只是想到了但却从未认真地关注过我们周围的社会,从未给予他人关怀?我们沉默了,但是我们都明白我们应该去做点什么。于是大家踊跃报名,还有同学提出来每人出点钱给孩子们买一些玩具。那一刻忽然觉得Patrick是个无比和蔼无比可爱的爷爷。正是从那一堂课开始,我开始明白想做的事就要赶快去做,不要说等到未来某一天我们功成名就了,我们什么都有了再去做慈善,再去回报社会。Patrick用他的行动告诉我们,无论你是怎样的一个人,无论你处于什么样的环境中,你都有能力去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为什么不立即行动起来呢?
我们满怀期待地盼望着孩子们来,他说,他一直在努力取得学校的同意,希望得到他们的批准。但是学校一直没有回复,直到快到“五一”的一个下午,他颇为失望地对我们说,由于甲流还在传播,学校不允许举行这种人员聚集活动。于是,那些孩子不能来了。我们很失望,但是我们还是希望可以为孩子们做些什么。最后大家还是凑了一些钱,给孩子们买了一些玩具。
直到多年后,Patrick依然在邮件中屡屡提到他的Kids,他赞赏他们的每一次进步与每一点努力,每到圣诞他都会带孩子们去庆祝,给他们唱歌,教他们跳舞,为他们拍照。这下他真的成为了那个慈祥可爱并总是带来惊喜的圣诞老爷爷。
修完他的课后,我们一直写邮件联系。每一次邮件他都会认真地回复许多他的理解与看法。我向他请教英语问题,有时候还会探讨一些社会问题和与人相处的方法。他的邮件总是如约而至,每次都是长长几大段的回复,最后加一个bigsmile的表情,仿佛看到他的微笑一样。寒暑假的时候他就会跑到世界各地去旅游,回来后还不忘发给我旅游的照片,分享他的感受。
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曾经还是个初来乍到的小丫头,可是一下子就要毕业了。我却仍然在迷茫,时而为曾经破碎的梦想缅怀着。
记得2009年冬天的一个夜晚,上完培训班回来的路上偶然碰到了Patrick,他依然微笑着问我最近如何。我似乎有些焦虑,又有些彷徨,太多的不确定性,太多的变数。我告诉他我曾经有过梦想,现在仍然有,但是我很害怕,或许因为曾经摔得太过于凄惨,我没有勇气去再次拼搏。我告诉他我要考北大,我一直梦想那个地方,很多年,很多年。但是或许梦想太过于遥远,我甚至都没有勇气说出来。我知道,99%的人都会告诉我不要做梦了。“Why not?”“Once upon you failed,itis nothing.Try again!If youfail another time.just tryuntil you succeed!”(“为什么不?”“如果你失败了,那没什么,再试一次!如果你再次失败了,那就一直尝试下去,直到你成功!”)他说他有一个朋友,曾经想考社科院的研究生,但是她根本不是学那个专业出身的。于是她没有考上。周围的人都说你是不是疯掉了?这是不可能的。但是她没有去在意这些,于是她又考,又没考上,又再考,直到第三年才考上。那个寒冷的夜晚,似乎是听过许多次的一个故事,却让我无比坚定地告诉自己,最初的梦想,一定会到达。因为我在他的眼中看到了那种信任,那种支持、那种肯定是那样真诚,那样地发自内心。我知道,他就是那1%里面的人。他告诉我只要是你想做的,就去拼命地追逐,哪怕失败,哪怕再失败,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到。
我知道一切都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或许某些时候我也偏执得不可救药。但是我还是固执地填报了北大,我还是坚持了考研的日子。然后考试,然后出成绩,然后被录取。后面的一切看似简单,却同样让人心力交瘁。我终于明白什么是自己该追逐的梦想,什么是自己该去做的事。录取后我用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去相信这是事实,很久后才告诉Patrick,尽管他早就从其他同学那里知道了,他仍然装作一无所知地为我欢呼为我喝彩。我想象得到他那一如既往的微笑和他慈祥和蔼的眼神。每一次都能从他的眼中看到希望与鼓励,看到真实与感动。我知道那是他对于生活的热爱,对于孩子的喜爱,对于学生们的关爱。最最重要的是,那是他对于中国的热爱。他甚至要比我们还热爱这个还不太完美的中国社会并一直用自己的行动去让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
2011秋季学期,我终于来到了未明湖畔博雅塔下。此刻我才真正明白,其实梦想,才刚刚启程。就像Patrick曾告诉过我的那样,梦想的意义在于为了想做的事而执著,即使失败了无数次仍不想放弃的那种精神。
后记:现在已经是研究生一年级下学期了,我仍然和Patrick保持着联系。上个学期他过来看我还告诉我有一名《新京报》的记者去他教书的小学采访他。随后他的事迹在《新京报》上发表了。他还向我发来了链接。
他或许从来没有想到会上报纸,但是我看到他依然十分激动,因为他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能够参与到他的志愿服务当中,让更多的农民工孩子得到更好的教育,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作为Patrick的学生和朋友,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要向他深深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