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耀晨
从2003年底只有80家会员单位,到目前会员单位过万家、会员企业年产值近万亿,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八年多来的快速发展,充分验证了陈春玖会长大商会战略的前瞻性和专业性。
在多家省级商会陆续升格为总商会,中国异地商会进入规模化发展时期的背景下,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倍受同行关注,因为这家商会已有多年总商会管理和运营经验,而且开创了多项商会服务的新模式。
为此,《中国商人》近日访问了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秘书处,希望能够从实际操作层面还原这家超级商会的运营之道。
未来更多超级商会将会遇到的问题:
一万多名会员,数十家分支机构如何有效管理?
忙……这是在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第一印象。
在福建大厦10层,是商会下属京华公益基金会的办公区。商会秘书处常设机构党群工作部、会员拓展部、商务联络部、融资服务部、法律维权部、宣传信息部、综合事务部等八个部门的25名专职工作人员则全部集中在11层办公。本来空间就不大的酒店标间,都密密麻麻安排了6个以上的工位,更多的空间则用于接待来自会员企业、分会、各地政府机构等单位来访的客人。
本来约好下午两点开始会谈,但执行副秘书长陈文育却被临时要处理的事情绊住了。因此,当天的访问有多数内容都是长期参与秘书处工作的宣传信息部部长刘媛媛代为介绍。
“从商会找会员,到会员主动找商会,这是商会工作的一个根本性转变。”刘媛媛在介绍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总体情况时说。但是就该商会面对的在京福建商人和企业群体来说,当前的会员虽已过万,还只相当于这个群体总量的三分之一。长远来看,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必须面对会员持续扩张形势下对整个在京福建企业和商人的服务需求。
一万多名会员,人人都是老板,18家分支机构和15个团队会员单位,均是一方诸侯。这样一个仍然在不断扩张的超级组织,如何实现有效的管理呢?
对于大多数还在通过提升商会凝聚力和影响力积极发展会员的异地商会来说,像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这样会员过万、年产值已接近万亿的“双万商会”显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对象。同时,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正在实践中解决的管理问题,也是未来更多超级商会必将会遭遇的共同课题。
第一条经验:大平台上不断发展企业联合体,资源共享、各司其职
现代意义上的异地商会,既是标准意义上的社会组织,也是一个广泛的企业联合体和产业组织。因此,如何确保其组织愿景、核心价值观和组织行为体现整体上的一致性和凝聚力,是这些组织在管理和运营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在处理总会与分会的关系中,明确了“总会活动,分会参与;总会资源,分会共享;分会工作,总会支持”的工作方针和工作原则。同时把促进分会工作常态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作为核心工作目标。通过几年的努力,该商会形成了“权利义务一致,决策民主科学、执行顺畅合理”的新局面和”分会发展、省会壮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团结一致谋发展的和谐新关系。
在这个关系框架内,总会体现为各分会共同参与、共同享有的商会资源大平台,而各分会则是一个个在财务上独立核算、管理和运营上各司其职的活跃成员。同时,在会员比较敏感的会费处理上,实行分会会长担任总会常务副会长或副会长,交纳团体会费制,各分会上报的理事、常务理事免交会费制,从而减少了会员多头参会、多家交费问题,充分保护了各分会发展中的核心利益。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这种总会与分会的组织关系定位,跟日本的“经营之圣”稻盛和夫提出的“阿米巴经营模式”有异曲同工之妙。所谓“阿米巴经营”是指将组织分成小的集团,通过与市场直接联系的独立核算制进行运营,培养具有管理意识的领导,让全体员工参与经营管理,从而实现“全员参与”的经营方式。是稻盛和夫在京瓷集团自主开创的独特经营管理模式。
二者有所不同之处在于,稻盛和夫是将一个现实中的企业,按照部门和业务属性划分为一个个独立经营的小集团,而北京福建企业商会则是在总商会的大平台上不断发展现实中的企业联合体。据《中国商人》了解,截止当前,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已拥有福州商会、厦门商会、莆田商会、龙岩商会等10家地区性分会;鞋业商会、茶业商会、纺织商会、木业家俱商会、建筑业商会等8家行业分会,以及城厢商会、福鼎商会、仙游商会、蕉城商会等15团体会员单位。
其中,行业性分会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发展最快的分会形式,也是该商会继续拓展分会机构和会员群体,提升总商会整体实力和影响力的一个重要方向。这是因为会员企业既需要不同行业、企业共同参与的商会大平台,更需要在行业、产业和核心业务上互动更多的垂直性资源互动平台。
作为一个具体的会员,根据企业所属地区、行业和发展需求,可能会同时加入地区分会、行业分会甚至总商会。这样,在地区分会,他可以跟本地区的老乡们交流合作,在行业分会,可以跟更多的同行业企业进行更深度的交流与合作。这时,他就必须对所在的地区和行业分会承担相应的义务。同时,有不少会员谋求成为总商会的更高层次职务,因为作为某某分会的副会长,和作为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副会长,在外界看来不仅职务级别不一样,而且企业的实力也不一样。在很多重要场合,也会被区别对待。
第二条经验:立足多方利益需求,通过实体机构,凝聚专业资源
立足于党建、政府核心工作、企业会员等各方核心需求,将商会资源区分为人脉资源、资金资源、公益资源等专业类别,并落实到对应的实体机构,这是促进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实现持续发展的另一条重要经验。根据《中国商人》从该商会了解到情况,具体介绍如下:
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专司整合凝聚来自各分会的优秀企业家以及社会各界精英人士的实体机构。商会聘请了130多名来自国家各部委、部队、院校和北京市、各区县等单位司局级以上领导、专家、教授担任商会顾问,成立顾问团,建立庞大资源网络,为商会发展出谋划策,为会员在地方发展协调、帮助、服务。
同时,这个人力资源委员会还承担了商会内部高级职务会员的选拔工作,有点像党政部门的“组织部”。比如一个分会的常务副会长,要成为总商会的副会长,先要经过人力资源委员会的走访考察,人力资源委员会考察合格之后,提交常务会长办公会表决通过。人力资源委员会正主任从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中产生。
目前,该委员会已成为各分会理事以上职务会员向分会及总商会高层升格的上升管道和荣誉平台,因为会员人数越来越多,而总商会的职务会员数量是有限的。
提供融资服务的实体机构:针对全球经济形势持续恶化给中小企业带来的严重生存困境,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积极为会员企业提供人才招聘、法律咨询、项目推荐、投资考察、讲座培训、职称评定、商务合作、协调关系等常规服务,并通过切实的投融资服务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是北京市第一家通过与有关银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施行三家或三家以上会员企业“联保联贷”业务的异地商会。
除了上述银企合作模式创新,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还先后通过组建投资担保公司,成立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基金等两大实体机构,为中小企业投融资提供专业服务。
2010年6月以来,根据经济形势和会员企业发展需求,商会成立了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心,进一步整合银行、担保公司等金融机构的资源,先后与兴业、北京、民生、中信、广发、中国、工商、建设等银行机构签定战略合作协议,获得银行授信额度总额600多亿元,共为五百多家会员企业融资近70亿元。
北京京华公益基金会:该公益基金会是北京市1000多家社团组织中第一家由商会成立的公募基金会,也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凝聚会员企业及社会公益资源,专业性开展公益事业的实体机构。
据了解,该基金会成立以来,已先后募集资金3500多万元,主要用于京闽两地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抗洪救灾和支持福建各地新农村建设,以及组织参与北京市政府倡导的“北京市社会组织服务民生行动”等。如2010年7月向福建省委、省政府捐赠1300万元,支持闽西北地区重建家园,修建了三明泰宁同心桥和南平延平区建溪学校教学楼;2008年10月向省光彩事业促进会捐赠60万元,支持福建省贫困地区农民发展生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2007-2011年向各地市共280名在京闽籍贫困大学生开展捐资助学及会员企业家结对子助学、奖学活动,向每位闽籍大学生每年给予2000-3000元生活补助或奖励支持,等等。此外,还积极组织会员企业在汶川地震等重大灾情中捐赠30多亿元。
商会成立公募公益基金,可以说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一个独特优势。从公益角度来说,企业参与公益事业,既可以提升企业的公众形象;同时,企业捐款按规定也可从税前扣除。这些因素使不少企业对公益慈善事业有一定的积极性,但由于我国公益事业整体发展环境还不够规范和透明,企业参与公益事业和监督公益项目执行效果的渠道也不够畅通,无形中影响了企业参与公益事业的热情和信心。
而由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发起成立的京华公益基金会,本身有多名商会高层职务会员参与管理、领导和运行,同时也受到广大会员群体的监督,既可以凝聚并落实好商会的公益资源,同时也对会员群体在公益捐赠税前扣除税款等事务中提供便利,有利于整合商会整体公益力量,树立群体品牌公益形象。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党委: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是北京市第一家成立党总支,也是第一家经北京市朝阳区委组织部审批扩大建制成立商会党委的异地商会。截止目前,商会党委通过吸收闽籍在京流动党员和党员会员加入,党员人数总计246人,成立了8个党支部,已发展入党积极分子56人。
在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商会党委与京华公益基金会是被提升到会长直接联系层面的两大组织机构。同时,秘书处还专门设立党群工作处,配备专职党务工作者联系各分会党支部。
在当前各大异地商会纷纷成立商会党总支的情况下,很容易被社会理解为一种务虚的工作。但在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秘书处看来,商会之所以要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并积极开创以“以党建带会建,以会建促党建,以共建求发展”的工作新机制是基于以下需求:
首先,在会员个人层面,多年来有一些本身是党员的企业家由于长期在外经商,参与组织生活,与原党组织的联系确实极为不便。其次,一些企业家做强做大之后,自然而然有了通过参政议政提升社会地位的需求,而加入商会党组织就是一个比较理想的渠道。第三,商会通过党建工作,会与各相关政府部门有更深入的联系,会为商会积累更多与政府部门沟通的管道和经验。
闽商投资兴业促进会:这是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为重点推动会员参与北京及福建两地经济社会建设而设立的一个具体执行机构。这个机构与秘书处的商务联络部落实项目合作、招商引资等常规功能类似,平时也经常一起协同行动,但其侧重点主要是针对北京和福建两地区的投融资项目。
据不完全统计,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已组织会员企业在北京到平谷、通州、丰台、昌平、大兴、石景山、房山、门头沟等区县投资考察,签约项目260个,投资总额1600多亿元。
同时,积极宣传国务院、福建省关于海西建设若干意见及实施方案,响应福建省委、省政府“民资回归工程”的号召,大力倡导和多次组团回乡考察、投资兴业,为加快福建发展与海西建设贡献力量。据统计,目前共有400多家会员企业回乡投资创业,共注资1000多亿元。
2008年10月28日,北京市副市长苟仲文到商会考察指导,肯定了商会的发展成绩和在京闽商为首都各项建设的贡献;2010年3月3日,福建省委书记孙春兰带领省四套领导班子专程看望商会50多名会员企业家代表并座谈交流,她高度评价了闽籍企业家们在北京取得的成就,鼓励闽商再创辉煌,积极回乡投资兴业,回报桑梓。
大商会模式思考:
对商会执行力的制度化落实
在《中国商人》与北京福建企业商会秘书处的交流中,我们了解到有一位福建领导给予的总评价,称该商会开创了北京乃至全国异地商会发展中的四个第一:第一家成立总商会;第一家成立公募基金;第一家成立商会党委;第一家跟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联保联贷业务。
从异地总商会管理和运营的实际操作与绩效层面来横向比对,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以上成绩确实具有开创性的意义。近年来,各大异地商会纷纷意识到商会精神和文化在打造商会凝聚力方面的重要作用,但又不同程度上陷入一种整体上的迷思:当一家商会宣示其某些具体的“平台“价值时,会员真心感兴趣;而当商会使用一些弹性较大的核心词语宣示其“诚信”、“团结”、“吃苦”、“敢为天下先”等不便于考量的商帮精神时,会员和社会公众听起来就像缺乏个性的自我表杨,或者一种”务虚“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少商会的精神、制度和文化建设通常是失效的。穷其原因,往往出在这些群体愿景和目标,在执行和落实中打了折扣。
这其中,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的主要贡献在于围绕“团结、交流、协作、服务”的商会宗旨和商会文化精神,通过规范化、程序化的制度设计确保各个实体机构服务会员的执行力。
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是北京市第一家编辑出版《商会制度汇编》,并通行于商会各个分支机构,从而强化对商会各项工作管理与监督的异地商会。
这些作为考核依据的商会制度汇编,核心内容如下:
建立会员进出机制:对拟任副会长以上会员严把关,由商会人力资源管理委员会(两名常务副会长组成)组织走访考察,报常务会长办公会审议通过;对不履行商会义务和不参加商会活动的会员实行通报公布并视为自动放弃会员资格,取消会籍。
建立健全财务管理机制:监事会每季度审查一次财务收支制、监事长验收日常财务报销制等,严格财务审批,使财务更加公开、透明。推行会长轮值制、会长和常务副会长工作分工制、常务办公会议事规则,充分发挥集体领导效能。
实行秘书处工作部长负责制:出台相应的考核奖惩机制、目标责任制、周工作计划落实汇报制等,保证各项工作正常高效运转。
出台《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分支机构管理暂行办法》:积极支持各分会开展会务活动,努力使在京闽籍各商会进一步团结起来、活动起来,促进交流合作,携手共赢共荣。
在通过阶段性总结不断推进商会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程度化建设成果的基础上,北京福建企业总商会还构建了“协作、责任、细心、灵敏”的秘书处文化,帮助培训各分会专职工作人员,充实提高秘书处人员整体素质,通过建设高素质、专业化商会工作者队伍,确保总商会各项工作目标的顺利落实。
这样,通过组织目标、组织价值和组织行为的长期熏陶,从个人、企业到分会的人生目标、组织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逐渐凝聚在总商会整体的工作氛围和团队精神中。同时,也使得“诚信”、“团结”、“吃苦”、“敢为天下先”这些枝叶有了依附的主杆和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