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CBR:当政府要设定一个标准时,总会遭遇大量的游说团队,UL作为一个制定标准的机构,设置标准的程序是什么?
伟廉仕:UL以前设定一个标准,只要自己写出来就可以,自然会受到很多游说。今天,我们遵循WTO和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所鼓励的流程,并即在此过程中寻找平衡,使用称作“标准技术小组”(STPs)的机制。
STP由各利益相关方构成,会有行业制造商、用户、消费者、政府和学者参与。在此过程中,任何一方都不得拥有超过1/3的投票权,UL通常有一票表决权。没有人能到我们面前说“按我们的想法制定标准”或“好结果或坏结果将要发生”,这是一个开放的、达成共识的过程,因此结果具有“免疫力”。有的公司确实想推动某项议程,并不断尝试,但除非它们能说服足够多的人,不然只能走入死胡同。
UL常被认为是“美国标准”,实际上许多外国机构和制造商人士接受邀请加入我们的STP,其中有超过50名的中国代表,这种做法帮助UL实现“平衡”。
21CBR:UL经历了从非营利组织向公司的转型,转型的必要性何在?
伟廉仕:UL曾是一家非营利性组织,意味着不需要缴纳所得税,这本是巨大的优势,但是,UL处于全球检测和认证的大行业中,这个1000亿美元的产业正在经历整合,我们的竞争对手大多来自欧洲,其中领导合并的公司多数公开上市。
如果继续作为非征税、非营利的公司,我们无法进入资本市场筹集资金,将处于劣势。因此,UL自愿在美国缴纳税款,由于我们的一半业务在国外,也是纳税的,因此变化也不像你想象的那么大。
21CBR:UL现在营业收入规模和盈利表现怎样?
伟廉仕:2011年,UL的全球营收规模是12.5亿美元,利润率大约为10%,其他公司大约处在16-17%的范围。UL的独特之处在于每年在标准开发和消费者安全教育宣传推广上花费2500万美元,这是行业中其他公司没有做的。
UL的收入来自于向厂商收取服务费,除了认证服务,同时提供大量知识服务,比如针对环保和安全培训的业务。
21CBR:中国接受UL认证的情况如何?很多中国厂商抱怨你们收费太贵。
伟廉仕:UL有20000多家中国客户,全世界9000名员工,其中1/3服务于大中华地区。中国客户几乎涵盖所有领域,过去两三年,接受UL认证增长最快的是太阳能光伏,2011年增长最快的是LED。
UL并非单纯地提供单一的认证服务,而是提供“一站式”的整体解决方案。两年前,我们为一家大型消费电子公司做了一项调查研究,发现他们花费在测试和认证上的总金额占总开支的比例不足0.02%,我对他们说,“你们在品牌管理人员身上花费的午餐和晚餐费,比几百万消费者家庭中产品的安全认证费用多出很多。”
21CBR:食品安全是中国公众最关注的议题之一,UL在这个领域是否有相应的解决方案?
伟廉仕:我知道中国已经发生了一些食品安全事故,其实你翻开报纸,会发现欧美的食品安全问题和召回事件一样层出不穷。这是全球性的挑战,任何地方都没有好的解决方案。
个人建议,首先应该加强种植、处理和加工食品的人员的基本教育,大多数社会里,食品从业人员的工资都不高,接受的培训也不够;第二件事情是加强食品加工设备的检查以及在特殊情况下强化对食品的测试和检验;第三是要加强可追溯性。(采访/陈晓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