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景秀
中图分类号:S858.3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273X(2012)07-0040-02
近20年来,农村的养鸡业发展比较迅速,不少农民由此发家致富,并逐步扩大养殖规模,由原来的分散养殖发展到现在的规模养殖。但是诸多原因特别是疾病限制了农村养鸡业的发展,影响了养鸡业的经济效益。笔者总结十多年的农村鸡病临床诊治经验,对鸡病发生的特点、原因进行了分析归纳,并提出防制对策,现简述如下。
1农村鸡病发生的主要特点
1.1疾病种类繁多复杂
除新城疫、白痢、出血性败血症、慢性呼吸道病、传染性法氏囊病等鸡的常发病之外,一些新的疫病也不断出现,给养鸡户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大肠杆菌病还出现了脑型、肿头型、眼型等新类型,而过去只发生于雏鸡的鸡白痢,现在育成鸡也时有感染。
1.2传染病的危害十分严重
据有关资料显示,到目前为止对我国养禽业构成威胁和危害的疾病有近80种,其中传染病最多,约占禽病总数的75%以上,成为禽病防制的主要内容。
1.3混合感染病例增加
临诊中常有混合感染病例。病毒病混合感染,如鸡法氏囊病与新城疫、新城疫与传染性支气管炎等;病毒病与细菌病混合感染,如新城疫与大肠杆菌病、新城疫与沙门氏菌病等;细菌病混合感染,如鸡大肠杆菌病与沙门氏菌病等。这些混合感染病例不但给诊治带来极大的困难,还给养鸡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
1.4典型疾病的非典型化
在兽医临床中,某种疾病的典型症状和病理特征不明显,而是以一种似是而非的面貌出现,即非典型化。如新城疫、白痢、传染性法氏囊病、大肠杆菌病等都出现了非典型病例,而且这类疾病发病率高、流行非常广泛,给诊断和防制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2农村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2.1防疫意识不强,免疫程序混乱
实践中发现部分养鸡户防疫、消毒意识淡薄,缺乏基本的传染病防治常识。因此,一旦某养殖户饲养的鸡群发病,邻近的鸡群很快就会感染发病。有的养鸡户在给鸡群进行免疫时未结合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免疫计划,仅进行了首免或任意加大免疫剂量、增加免疫次数;大部分养鸡户未根据鸡群抗体水平进行补免,造成鸡群抗体水平参差不齐;此外,免疫操作技术不当或疫苗保管和使用不当、疫苗质量不合格等都不利于疫病的防制。
2.2病毒性病原体变异
随着各地区间的家禽及其产品频繁调运,导致新的疫病不断传入。另外,在疫病流行过程中,病原体发生变异,毒力减弱,加之动物本身具有部分免疫力,因此出现了一些非典型病例;有的毒株毒力增强,出现强毒株,如传染性法氏囊病等,危害极其严重。
2.3细菌性病原体产生耐药性
细菌性疾病越来越严重、越来越复杂的原因之一就是长期大量滥用抗生素。许多养鸡户在鸡群发病时滥施药物,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并且耐药性越来越强。此外,商品化饲料中长期使用抗菌药物作添加剂,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耐药性菌株的产生。
2.4缺乏综合性防疫措施
在生产实践中养殖户只注重预防接种,而忽略了基础的消毒工作。尤其是经营多年的养鸡场其病原微生物污染更加严重,不利于养殖场的健康、稳定发展。
2.5鸡体特殊的生理结构
鸡体内有许多与各部位相通的气囊,凡经空气传播的病原可经呼吸道传遍全身,呈全身性感染;鸡的胸腹腔没有膈膜,因而胸腹腔疾病容易互相感染;某些疾病可经蛋垂直传播;鸡的淋巴系统发育不完全,屏障功能差,病原体容易侵入体内造成感染。
3防制措施
3.1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采取综合性防疫措施
无论是散养还是规模化养殖都要按免疫程序做好免疫接种。兽医人员要做好生物制品的运输、保藏、使用等工作,以确保免疫效果;养殖户要在消毒、隔离、卫生、应激、环境、气候等方面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将疫病消灭在禽场之外或萌发之前。
3.2巩固和完善兽医防疫体系
政府要增加投入,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兽医防疫体系。兽医技术人员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检疫、防疫水平;要针对农村养鸡业的特点积极普及畜禽养殖和疾病防治的基础知识;加强对养殖场(户)的指导,大力推广新技术、新兽药;加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提高服务质量。
3.3治理污染和改善环境,提高饲养管理水平
饲养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饲养密度高、粪便无害化处理程度低、消毒意识不强、环境污染严重、管理水平低下等是制约禽病有效防制的主要因素。因此,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改善环境质量,治理污染,提高饲养管理水平;要高度重视消毒尤其是带禽消毒工作。此外,要科学用药,以减少生产成本、降低抗药性、提高禽病的防制效果。
3.4依法制疫,确保动物健康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已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这是我国动物防疫工作的根本大法。因此,兽医工作人员和养殖户应继续宣传、贯彻、执行动物防疫法,做到依法制疫。对危害严重的禽病要实行计划免疫,实施强制免疫。要严把口岸检疫关,严防新病或重大疫病传入。要加强流通环节的家禽检疫,防止疫病扩散。同时,必须加强对禽病诊断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提高禽病诊断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进一步提高禽病诊治水平。
湖北京山:2012年生猪良种
补贴项目启动
湖北省京山县2012年度生猪良种补贴项目5月起开始实施,将陆续发放120万元,对能繁母猪应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补贴。生猪良补项目实施前,农户在定点供精站购买公猪精液用于母猪人工授精,按照市场价,能繁母猪配种一胎次需要2瓶精液,每瓶20元,共计40元;项目实施后,农户购买一个胎次的精液,每瓶现场补贴10元,农户只需付20元。补贴资金根据农户购买精液时登记的档案,直接补贴到生猪供精单位,补完为止。
湖北省实施生猪良种补贴项目的县市有24个,京山县是荆门市唯一的项目县,自2007年起连续5年实施该项目,迄今共发放补贴550万元,补贴母猪人工授精27.5万胎次,生产优质项目猪275万头,为农民养殖增效2.75亿元。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信息网)
湖北秭归:首个猪场获得省级
“标准化示范场”奖牌
2012年6月15日上午,在秭归县畜牧兽医工作半年总结会上,秭归县农业局副局长周玉波、畜牧兽医局领导班子全体成员为秭归县祥斯牧业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高峡九岭种猪场授牌——省级“标准化示范场”,这是秭归县第一个获得该殊荣的猪场。
该猪场是由三峡库区产业发展基金项目重点支持的生猪生产龙头企业,旨在为秭归县生猪发展提供优良的种猪并为全县生猪生产起到培训、示范和带动作用。该场占地5.5hm2,设计规模为年出栏生猪1万头,其中种猪4 000头,商品肉猪6 000头。固定资产投资1 280万元。2012年上半年已出栏种猪
3 000头,出栏肉猪4 000头,产值1 400余万元,目前已提前超额完成半年任务目标。
(来源:湖北畜牧兽医信息网)
陕西华阴:四项措施
促畜牧业发展
2012年以来,陕西省华阴市通过大力实施政策引导、资金扶持、项目拉动、科技服务四项措施,强势推进现代畜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华阴市不断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对新建的规模养殖场、集中养殖区,由市统一解决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和资金,对达到市级以奖代补标准的养殖场,在享受渭南奖补的同时,市里给予同等资金奖励,简化新建规模场(小区)建设审批和用地备案手续;坚持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落地生根。
实施市级领导包联重点项目,畜牧部门包联万头生猪示范区和集中养殖区,乡镇包联规模养殖场建设制度;不断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整合交通、水利、电力、扶贫、农发等涉农资金向畜牧业倾斜。交通局投资490万元完成草滩奶牛场进场路,郭家小区生产路硬化项目。农发办扶贫产业开发项目整合涉牧项目16个,总投资480万元。积极协调各金融机构,争取涉牧贷款1 500万元;狠抓畜牧业科技推广、服务工作。
实施专业技术人员包联规模养殖场制度,畜牧、科技部门联合建立市畜牧科技示范场20个,并通过举办培训会、现场观摩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免费发放养殖技术资料等形式,解决广大养殖户在养殖、管理等方面的技术难题。
截至2012年5月底,该市建成规模养殖场12个,完成投资1 532万元,全市畜禽存栏达到60.43万头(只),较上年同期增长15%,预计上半年实现畜牧业产值8 300万元。(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江苏海门:畜牧业加快转型升级
2012年6月20日,农业部副部长高鸿宾在海门专题调研畜牧业发展情况,对海门市依靠科技创新,推进畜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海门市市委书记姜龙、副市长朱志强等陪同调研。
姜龙向高鸿宾副部长汇报了海门农业农村工作,尤其是畜禽产业发展情况。海门是南通市惟一的江苏省农业现代化试点市。近年来,海门在推进“二次率先”的进程中,始终把农业现代化放在首要位置,以创建“省农业现代化建设试点市”为契机,全面落实农业现代化工程,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农业现代化领跑全省。到目前为止,海门市被批准为全国首批、全省6家、南通惟一的“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五度蝉联“省高效设施农业先进单位”。海门市畜禽发展稳中有升,2011年该市实现生猪饲养量42.46万头,规模养殖占比达到88.83%,家禽饲养量1 750万只,山羊饲养量176万头。
海门市以科技创新推动畜牧业转型升级,海门山羊成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海门市与南京农业大学全面战略合作,建设涵盖山羊养殖场、肉制品加工区等集种养、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服务的海门山羊研发中心。(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山东济南:开建奶牛
良种创新平台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与济南市畜牧兽医局合作共建的奶牛优良种质创新与遗传改良平台项目奠基仪式在济南市农业高新技术开发区举行。该项目计划总投资5 000万元,建成后将成为国内技术领先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高产优质荷斯坦奶牛种质资源基地。
项目建成后,规模将达到存栏种公牛300头,每年可为我国奶牛养殖业提供优质奶牛冻精200万剂、性控冻精5万剂,可改良奶牛100余万头,创造直接经济效益约20亿元。同时,该平台还免费为规模化牛场和养殖户开展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全面提高济南市及周边地区奶牛生产数据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有效加快奶牛遗传改良进程。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黑龙江:600万头生猪项目落地
国内首支生猪基金成立
2012年6月13日,正邦投资黑龙江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签约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预示着国内投资规模最大的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正式落地。当日,正邦集团还与北大荒投资集团共同成立了国内第一支生猪产业基金。
正邦投资黑龙江600万头生猪养殖产业一体化项目为黑龙江省近年来最大的养殖投资项目,规模、技术全国领先,这也是目前中国最大的生态养猪投资项目。项目建成后,既能带动东北生猪市场发展,更将成为黑龙江省打造5 000万头生猪规划的重要助推力。根据计划,正邦将在5年内实现“黑龙江600万头生猪产业化”的战略规划,该落实项目主要聚焦在黑龙江省延寿县、巴彦县、肇东市、青冈县、安达市、肇州市、肇源县、富裕县以及大兴安岭等地。
黑龙江省畜牧兽医局局长祖伟表示,该项目完成后,可改良当地盐碱地土壤,预计每年可实现销售收入150亿元,带动全省6万人就业。项目所推行的“种养结合”规模化生态养殖模式,“生态养殖+沼气+绿色种植”循环经济模式,也将把黑龙江省打造成为中国畜牧业循环经济规模化发展标杆。
同时,正邦将在黑龙江省建成中国最大的可溯源生态养猪基地,将在引种、饲料生产、生猪养殖、生猪防疫、屠宰等各环节构建牢固的安全标准,将黑龙江省打造成为“国家安全肉食品仓库”。
“十二五”期间,黑龙江省畜牧业将重点打造畜牧业产业化建设工程。实施龙头带动战略,采取新建、改造、重组等方式,培育出销售收入在100亿元以上的乳制品和肉类加工龙头企业集团5个。开发绿色畜产品,到2015年,黑龙江省畜产品优质化率达到95%以上,绿色食品比重达到50%以上。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力争打造1~2个国际知名畜产品品牌。培育一批畜产品加工出口基地和跨国经营的示范加工企业,打造对俄及东北亚畜产品出口基地。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浙江杭州:顺利完成畜禽养殖环节肉品安全整顿治理专项工作
为贯彻落实杭州市农业局《畜禽养殖环节肉品安全整顿治理工作方案》要求,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等重点环节、重点场所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不按规定处理病死畜禽等违法行为,确保市民食用肉产品安全,杭州市从2011年12月起,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了为期半年的畜禽养殖环节肉品安全整顿治理专项行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该次畜禽养殖环节肉品安全整顿治理专项行动中,杭州市紧紧围绕明确职责,完善设施和长效机制等内容,着力落实“三个加强”,强部署、强宣传、强监管,突出“六个强化”,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重大动物疫病预警地理信息系统和生猪及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强化畜产品和畜牧投入品监测,全面开展“瘦肉精”专项整治;强化动物检疫,严格依法实施产地检疫和屠宰检疫,大力推进动物检疫申报点建设和动物检疫监督管理制度建设;强化督查指导,督促养殖场(户)加强防疫管理,指导推进畜禽养殖标准化建设;强化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突出重点环节,严格落实动物防疫条件审查、巡查监督、教育告知等监管措施,扎实推进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监管工作;强化动物卫生监督执法,重点查处养殖环节中的违法行为,健全部门联动执法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合力监督执法,杜绝发生重大动物卫生安全事件。
下一步,杭州市将继续以深入贯彻实施《浙江省动物防疫条例》为主线,以开展“动物疫病科学防控提升年”活动为主抓手,深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责任落实,健全完善动物防疫制度,推行动物卫生监督精细化执法,保障畜牧生产健康发展和畜产品安全供应,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重庆巫溪:300余农户获赠
6 800只低价鸡苗
重庆市巫溪县白鹿镇有300余名农户获得了政府补贴的6 800只低价鸡苗。“买一只鸡苗还有政府4块钱的补助,划得来。”巫溪县白鹿镇碾盘村的村民纷纷表示,养鸡规模将逐步扩大。除了年盘存还有大坪村、九营村、下坝村等其他村的当地村民都获得了相应数量的鸡苗。
近年来白鹿镇充分利用本地区植被资源丰富的优势,因地制宜,积极推广“林下养鸡”模式,认真选择优良土鸡品种补贴给农户饲养,并成立了技术指导小组,通过举办培训班、下村进行技术培训等方式,解决了农户饲养过程中的技术难题,不断提高当地村民饲养水平。
“白鹿镇林地多,依托林业资源,鼓励农户发展林下养殖业,既盘活了林业资源,又促进了农民增收,是一条不错的增收致富路。”白鹿镇镇委书记李宝林说,白鹿镇有3 000多户土鸡养殖专业户,最少的喂养了30只,最多的有2 000余只,采用公司+农户模式,统一由公司收购。按照平均一只鸡获利25元计算,整个养鸡规模将获利75万。
目前,白鹿镇已建成3个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订购鸡苗29 000余只。除此之外,当地村民还靠山羊养殖、油菜种植、球盖菇培育增加收入,每年净收入逾万元。(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内蒙古突泉:安达牧业白羽肉鸡屠宰加工厂已完成投资2.42亿元
为了进一步完善禽类养殖产业链条,突泉县安达牧业有限责任公司在原有鸡雏孵化厂、饲料厂和种鸡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座规模为年屠宰量
3 000万只肉鸡的屠宰加工厂,计划总投资2.96亿元,从2011年开工建设,截至2011年末已完成投资2.42亿元,2012年计划完成投资0.54亿元,预计8月份可以投入生产。目前正在紧张施工中,厂房、宿舍、食堂主体建设已完工,正在进行室内外装修和购进设备。项目达产后,年可实现产值10.1亿元,税金4 500万元,可以安排600人实现就业。
近年来,突泉县大力发展禽类养殖产业,倾力打造“白羽肉鸡之乡”。2008年以来,全县累计完成基础建设性投资5亿元,吸引了全县1 500户农民兴建肉鸡养殖小区87个,建设标准化鸡舍977栋,发展肉鸡养殖专业村32个,32个专业村中建设标准化鸡舍589栋,总面积达到80万m2,养殖能力达到了4 000万只,累计出栏肉鸡8 000万只,创产值20.15亿元,农民获纯收益达3.2亿元。突泉县白羽肉鸡产业走上了规模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成为远近闻名的“白羽肉鸡之乡”。
2012年,突泉县将推广自动化、无害化、立体化养殖模式,新建标准鸡舍20万m2,新增养殖能力1 000万只,养殖能力达到5 000万只。在发展禽类养殖产业过程中,突泉县做到“三个结合”,即:引进高效肉鸡养殖业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引进项目资金与壮大村集体经济相结合,引进龙头企业与培训农民相结合。形成了“公司+农户+基地”的良好发展模式,龙头企业与养殖户建立起了双赢的合作模式,带动农户形成一体化经营,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有力地推动了县域经济发展。(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四川筠连:启动乌蒙黄牛
品牌发展战略
四川省筠连县备受社会各界关注的“乌蒙牛旺”、“乌蒙牛豪”商标注册成功,现已由国家商标局正式公告,标志着该县的乌蒙黄牛品牌发展战略正在稳步推进中。
2012年,筠连县结合乌蒙片区发展机遇,在实施商标强县战略中,切实抓好筠连乌蒙黄牛品牌发展这篇大文章,站在助推全县黄牛产业大局高度,积极组织实施“筠连乌蒙黄牛”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战略。同时,针对全县黄牛养殖、加工企业状况,实施“一企一策”商标发展策略,大力扶持全县黄牛加工龙头企业“筠连好牛旺凯旋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及从事“筠连乌蒙黄牛”养殖、加工的公司、合作社、加工厂等企业注册企业产品品牌。据悉,该县现已经成功注册了“牛旺”、“筠牛”、“苗牛”、“乌蒙牛旺”、“乌蒙牛豪”等商标5个,申请了“筠商”、“筠都”、“好牛旺”、“鲁班山”、“筠苗”、“川苗”、“仙屿谷”、“苗野”等20余个筠连乌蒙黄牛加工产品品牌。
筠连县正在实施的“筠连乌蒙黄牛”原产地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战略,形成了证明商标和普通商标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目前,“筠连乌蒙黄牛”的代表品牌——“犇旺”牛肉产品已经正式申请参评四川省著名商标,其年产值达亿元,其销售额、市场占有率等主要经济指标居全市之首,在四川省排名第五位。
青海祁连:加快
牦牛繁育体系建设
2012年以来,祁连县为夯实牦牛良种繁育基础,共争取国家专项资金198万元,组织实施了“牦牛种牛繁育场建设项目”,新建暖棚3 600m2,新建牦牛核心选育群15个,购置选育配套设备11台套,形成了“县有种畜繁育场、乡有繁育基地、村有核心繁育群”的良种繁育体系。
祁连县是青海省高原型牦牛主产区之一,牦牛存栏达17.8万头,开展本品种选育是保持本地牦牛品种特征和生产性能的惟一技术途径。经过数年努力,该县牦牛良种繁育体系初具规模,建有良种牦牛种牛繁育场1个,乡级繁育基地5个,村级选育群120个,核心群可繁母牛存栏0.65万头。
2012年,全县以国家牦牛(肉牛)体系建设为依托,建成牦牛繁育体系示范基地2个,举办一期“牦牛本品种选育及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培训业务骨干50余人。他们将以国家良种补贴项目为切入点,继续扩大牦牛本品种选育、良种牦牛输出的规模,全力打造祁连牦牛品牌,推广现代生态养殖技术,为实现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山东莒南:畜禽喝上“纯净水”
在养殖场安装饮水消毒设备,让畜禽喝上“纯净水”,这是发生在莒南县的一件新鲜事。自2011年,该县畜牧局在全县规棋养殖场推广使用畜禽饮水消毒设备,该设备采用紫外线照射原理,对流经设备的畜禽饮用水进行杀菌消毒,不添加化学药品,安全无副作用,无二次污染,安装简便,费用低廉,自动操作,对解决养殖场地下水污染问题效果明显,深受养殖场户欢迎。目前全县已有30余家养殖场采用该设备,畜禽喝上经过消毒的“纯净水“,有效减少了疾病发生,提高了养殖效益。(来源: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
杭州市农科院开发出全新的
蛋鸡日粮配制技术
据悉,浙江省杭州市农科院对鸡蛋饲料和蛋黄的天然色素沉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开发出了全新的蛋鸡日粮配制技术。杭州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副所长范京辉说:“我们这种方式,所添加的都是天然色素原料,不会对人体造成任何危害,而且还能降低饲料成本。”
据范京辉介绍,在这个项目中,课题组人员对玉米胚芽粕、玉米蛋白粉、橘皮粉、万寿菊花瓣粉等富含天然叶黄素原料的主要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并用研究出来的新“食谱”在57万羽蛋鸡中开展对照饲喂试验。
“利用含天然色素原料的蛋鸡日粮进行饲养,能明显提高蛋黄中的叶黄素和类胡萝卜素的含量,提高蛋黄色度,从而提高商品鸡蛋的营养价值。此外,玉米胚芽粕等属于玉米副产物,价格便宜,还可以减少对玉米、豆粕等常规原料的依赖,具有明显的节粮价值。”范京辉介绍,在试验中,蛋鸡日粮配制成本每吨可下降50元,鲜蛋饲料成本下降5.0%,在规模鸡场的57万羽蛋鸡中应用,总收益增加150万元,效益显著。(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全国奶农盈利面提高快
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
2012年6月16日,由中国奶业协会主办的第三届中国奶业大会在郑州开幕。农业部副部长、中国奶业协会会长高鸿宾指出,经过3年多的整顿和振兴,我国奶业产业素质不断提升,现代奶业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全国奶牛存栏1 440万头,奶类产量
3 810万t,比2008年分别增长17%和0.8%;全国100头以上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33%,比2008年提高13.5个百分点;全国奶农盈利面达到80%,比2008年提高20个百分点。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印度斥资2 690万美元改善家禽
据悉,印度政府已斥资15亿卢比(2 690万美元)用以资助家禽用地以及庭院式家禽养殖业的发展。这项资金补助将主要面向三大部分,一是已经得到资助的国家家禽农场,另外两部分则是新设的补助项目,分别为农村地区庭院式养殖业发展计划与家禽用地支持计划。
印度联邦内政部长P Chidamabaram表示,农村地区庭院式养殖业发展计划的主要目的在于资助那些仍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生产者,帮助他们获得足够的收入以及营养方面的支持。该计划将向约38.5万户家庭提供具有较高生产性能的鸡苗,这些鸡只在幼龄阶段都将由母鸡照看,直至4~6周时交付受资助家庭。(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养殖模式逐步转型
美国牧场数量锐减
2012年,美国威斯康辛州的牧场数量减少了约200家,美国佛蒙特州(该州以奶酪和牛奶而闻名)已有14家牧场退出奶牛养殖。奶农们表示:“奶价太低,而饲料和能源成本持续走高,我们实在无法继续坚持。”
美国威斯康辛州和佛蒙特州有着悠久的奶牛养殖历史,相比加州和德克萨斯州的奶牛养殖业而言,以小型家庭牧场居多。随着夏季奶价的持续走低,威斯康辛州和佛蒙特州关闭的牛场数量会越来越多,有很多小型牧场为寻求出路和控制养牛成本进行了牧场合并。佛蒙特州农业副部长认为,佛蒙特州的牛场数量夏季还将锐减,而牛场数量的降低还会影响该州的旅游业。(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法国:2012年第一季度鸡蛋的
产量及价格情况
根据法国媒体报道,法国农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2年第一季度法国鸡蛋的产量与2011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9%,这主要是因为饲养者在遵守自2012年起实行的蛋鸡笼养标准欧盟指令时遭受到了困难。
2012年3月,蛋鸡的饲养数量同比增长了46%。根据预测,2012年前8个月鸡蛋的产量可能会同比下降13%。在供应量减少的情况下,2012年4月,法国每枚重量为53~63g鸡蛋仍保持较高的价格,一百枚价格达到10.55欧元。4月份鸡蛋的价格环比下跌20%,据悉,3月份鸡蛋价格上涨率至少达到了15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中国奶业需求强劲
澳洲奶农喜忧参半
根据荷兰合作国际银行奶业分析师Michael Harvey的分析,中国大量进口澳洲奶牛并且购买澳洲牧场,这令澳大利亚奶农充满顾虑。尽管这两年,澳大利亚大量出口小母牛给中国,但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的乳制品仍然保持强劲需求。
Michael Harvey还谈到:“中国牛奶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隔阂仍然会持续几年。”但这仍然令澳洲奶农担心中国很可能成为乳品出口大国而非进口国。“在未来5年,中国的乳制品消费将以每年9%的速率递增。”在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举行的奶业讨论会上,Michael跟奶农分享了分析结果。“毋庸置疑,中国对于澳洲的牧场和加工厂还是很感兴趣。澳洲奶农不用为发展前景担忧。而且澳洲政府和外国投资委员会将为澳洲奶农服务好!”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
外资在华抢建奶源基地
雀巢、恒天然等不断投建牧场
全球最大的食品企业雀巢公司日前宣布,斥资1.8亿元在黑龙江双城建设大型牧场,“中国是全球最重要的奶粉市场。”雀巢大中华区食品及饮料部总裁苏博表示。“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各大乳企纷纷掉头建立可控的奶源基地,涉足上游奶源环节,而近年来,外资乳企同样悄然加入了对奶源基地的开拓和争夺中来。
雀巢在华最大的鲜奶供应基地占地60万m2,还配备三种不同形态的培训牧场,可以为小奶户和个体奶户向专业管理的奶牛小区或规模化牧场过渡提供实践指导,将面向奶牛饲养全行业开放。“中国奶业的发展特点是,规模很大,发展速度也很快。”雀巢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中国建设奶源基地25年以来,雀巢拥有的奶牛头数从1 000头增长到16.5万头。
雀巢建立在华最大鲜奶供应基地只是各大乳企奶源争夺战的一个缩影。“三聚氰胺事件”等一系列负面事件后,各大乳企纷纷涉足上游奶源环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当前全国大型骨干企业自有奶源的比例达到30%~40%,部分已超过50%。外资乳企同样加入了对奶源基地的争夺,早前,新西兰的恒天然集团表示决定在河北省投资建立5座牧场。而在有中国“牛奶生产第一市”的双城,奔新牧场场长刘成表示,近年来不断有国外奶企悄然进驻。
(来源:中国畜牧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