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晓海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取得了较快发展,但目前仍然存在土地功能浪费、作物管理薄弱、农田水利建设滞后、产业链条脱节、耕作地块分散、经营规模不适度不科学等影响农业生产效益的现象。要解决这些问题,应充分利用农村土地政策,特别要充分利用其稳定性和创新性,克服不足,努力提高我国农业生产效益。
1.充分利用稳定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1.1减少分散抛荒我国耕地总体分布是点多面广,非常分散,特别是分散在边远、边角的山坡耕地,最容易抛荒不种。充分利用土地承包权的稳定性,农民更要珍惜长久占有土地承包权的价值,更要把其当成生活依赖的最后保障;更要珍惜每一寸耕地,认真经营每一寸耕地。另外,稳定土地承包权不变,承包户更要安心经营自己的承包地,复种边远、边角耕地,当广大承包户都能就近对号入座、随机观察、精心耕耘自己的承包地时,也就做到了人与点多面广、非常分散的耕地随机最佳结合,从而也就减少了抛荒分散耕地现象。
1.2发挥土地功能充分利用承包权的稳定性,就要充分利用承包权期限长久的优势,通过对土地的经营,使土地的使用价值转化为更多的土地功能。要用足土地使用价值再生性;要再造土地使用价值连续性;要保护和充分利用土地使用价值永久性。根据这“三性”,要鼓励经营户不断改善土地使用价值,发挥土地多功能作用。
1.3提高作物管理效益要科学整地,不能形成犁底层板结、土壤钙化、土质通透性差;要科学田管,提升合理密植、机引铺膜、松土锄草、适时施肥等田管水平;要科学抗灾,提高防治病虫害、灌溉排涝能力,对异常天气、自然灾害要反应迅速,措施得力,把损失降到最低。而统一指导与分散管理有机地结合是取得上述管理最佳效益的最好经营模式。所以要充分利用统分结合的稳定性,为农作物合理吸收五大要素创造有利条件,提高农作物管理的最佳效益。
1.4提高产业“链条”效益农业生产在产前生产要素的配置、产中的技术应用、产后的加工销售,都需要统一指导与分散经营相结合,即需要统分结合的稳定性作保证。不仅如此,在产前、产中、产后的链条衔接过程中,一刻也离不开权威组织提炼的可靠信息,一刻也离不开统一的中介机构为其服务;分散经营如果脱离产业链其收益成本一般都高于统一经营优化配置的平均值。所以,为帮助分散经营户加入农业产业链,只有用统一经营的思路优化配置生产要素,用联合互利的方式建立利益衔接机制,把分散经营的种植、养殖、加工、销售等环节连接成利益链的整体时,才能防止产业“链条”断裂,提高产业“链条”效益。
2.充分利用创新性,努力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2.1提高土地集中效益在推进土地流转中,承包权不变,要允许农民互换经营权,互换的范围可以在本队,也可以跨队跨村,要让更多分散的承包地化零为整或得到集中,使农业生产节时省力,提高土地的集中效益。
2.2提高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土地经营规模不同,经济效益就不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能取得土地规模经营的最佳效益,而我国土地目前还是以分散经营为主。所以要尽快掌握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标准,要做到劳动效率、技术效果和规模效益的最佳组合。该转让的土地要及时引导农户转让,使土地的集约管理、要素的配置达到優化,使劳动效率、技术效益、规模效果实现最佳组合,提高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效益。
2.3提高现代农业效益由于承包分散经营,地块分割面积较小,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不利于与大市场对接,不利于现代农机等农业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不利于劳动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利于现代农业的发展。在农业生产中,土地流转已成为改造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环节。所以,客观条件具备的地区,在不违背中央关于土地流转要求的前提下,要把握和推进土地流转进程,促进土地向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种养大户集中,充分发挥现代机械、先进技术的作用,提高现代农业生产效益。
2.4提高农民创收效益合理土地流转,能为农民创收,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服务。推进土地流转集中,让种地能手发挥所长、降低农业成本、增加单产创收;引导农户土地经营权流转,让其安心发展其他多种经营、外出务工等,广辟创收渠道;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农业经营的两个根本转变,实现双层经营结合,拓展创收空间。推进土地流转,实现家庭经营向采用先进科技和生产手段方向转变,统一经营向发展农户联合与合作、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经营服务方向转变。通过土地流转,实现统一经营组织家庭经营共谋合作利益,引领农户共享集约化管理和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成果,实现双层经营结合效益,达到拓展创收空间,提高农民创收效益,从而更好地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益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