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群 卢其宝
日前拜读了贵刊编辑部主任王子朴教授撰写的《一小时之上》(见2012年第1期《体育教学》刊首语)一文,感慨颇多。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7年5月颁布实施了中央7号文件,其中明确提出了要“通过5年左右的时间,使我国青少年普遍达到国家体质健康的基本要求,耐力、力量、速度等体能素质明显提高,营养不良、肥胖和近视的发生率明显降低”的目标。
不久前,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检测中心对15个省、直辖市的129个县(市、区)四年级和八年级的体育课时和课外体育活动时间的监测显示:中小学体育课时不足率四年级为56.5%,八年级高达76%。在不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学校的比例中,四年级为31.6%,八年级却高达83.5%。而更令我们尴尬的是某些学科的超标率,例如四年级语文的超标率为63.6%,数学的超标率为80.5%;八年级的超标率更是惊人,例如数学的超标率为80.7%,物理的超标率为95.9%。这表明,大量的体育课时被某些“应试学科”挤占的现象十分严重。另据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和调研的结果表明,能够落实“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的中小学平均只有21.95%,高中学校仅为12.47%。种种数据表明,中央7号文件在为数众多的中小学校的落实过程中,仅仅作为一种宣传的形式而存在。
2008年底,中央教科所吴键博士随国家督导团到华北某省两市4县20所学校进行检查督导时发现,有的学校“初中毕业班、高中毕业班不开设体育课”,有的学校“根本就没有将全体学生的体育卫生工作列入学校教育的一部分,30个班级的小学只有一个兼职体育教师,3000多人的高中学校体育器材少有使用的痕迹,20个学校只见到一种体育教学参考资料,一半以上的学校没有体育卫生师资的培训记载……”对此,他痛心疾首、一针见血的指出:“随着我国教育法制建设和管理体制的日益健全,国家对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管理和指导日臻完善,执行情况不佳是当前存在的最严重的问题……一个学校是不是开设体育课,体育课能不能有教学计划,一个学校能不能有专职体育教师,完全是学校能够决定的。”
正如吴键博士所言,“执行情况不佳”才是我们切实落实“中央7号文件”过程中的最大障碍。我们认为,要想真正贯彻落实“中央7号文件”精神,切实提高中小学生的体能素质,降低肥胖和近视率,努力保障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不妨从“校长重视体育”这个切入点着手,抓住“中小学校长”这个学校体育管理中的“牛鼻子”。具体地说,应该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必须要让“校长重视体育”,提高执行上级有关体育政策法规的力度,这是“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早在1985年,教育部部长何东昌同志就针对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的现象针砭时弊地说:“校长不重视体育是没有文化、不懂教育的表现。”“体育”从大处讲是我们从事的教育事业,蕴含着我们的理想和憧憬;从小处来说,又是我们赖以生存的职业和养家糊口的“饭碗”。于公于私,“我们体育人都想把体育做好”,说的是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们心里的大实话。2009年7月,在“江苏省万名体育教师培训工程”的暑期培训期间,南京体院的王正伦博士发出“校长需要培训,需要健康管理培训,须持证上岗”的倡议,此言一出,便赢得全场培训体育教师们雷鸣般的掌声和热烈的欢呼。这足以可见,体育教师渴盼“校长重视体育”的心情是何等的强烈!
毋庸讳言,当前仍有不少的中小学校长们眼中的“体育”还处于一种消极、随意的“人治”状态中,也就是存在“权大于法”的现象。譬如,上级部门下达的与学生健康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到了学校一级便会被束之高阁;《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体育教师与其他科任教师“同工同酬”的规定,在某些学校却被演变成“在年终进行考核时,体育教师的最高奖是其他学科平均奖的1/2”,之后再分出三六九等;体育课程的“小三科”地位、不公平待遇等问题随处可见。诸如此类的学校体育课程的开设与否,课外活动的“一小时锻炼时间”,体育课时究竟能否与其他科目同工同酬,还是占其他学科的1/2甚至是1/3等等,这些问题完全是校长“一句话”就能够说了算的。因为上有国家有关部门颁布实施的体育政策法规和条例,下有基层体育教师们要求“同工同酬”的呼声,但恰恰就是这种看似简单而且合情合理的要求,在众多的中小学校长们的眼中却成了“非分之想”,不予解决。因此,必须要让“校长重视体育”,切实提高执行上级有关学校体育政策法规的力度,才是保证“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前提。
其次,要加大对中小学校长的培训力度,提高中小学校长们对学校体育核心实质的正确理解,明确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这是“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也是在不久前的那次江苏省中小学体育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位与校长关系很好的体育教师对潘绍伟教授讲了这样的一件事:他们的校长重视支持体育,曾在课时工资方面力排众议,支持体育教师。但这位校长却认为“体育是学校锦上添花的学科,而不是雪中送炭的学科,体育教师干的不是雪中送炭的事,而是锦上添花的事。”这位校长,也代表了当下众多的中小学校长们对学校体育的片面认识。从教40余载的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资深教研员葛家寿老师,几年前在谈到“当前学校体育的地位究竟如何”时,感慨颇多。作为省级教研员的他,曾经参加过很多大大小小规模的学校体育工作评估、检查和指导,发现“绝大多数的学校重视的只是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有没有拿到名次、有没有拿回牌子”,关注的是学校的“脸面”,而对“如何深入扎实地开展学校的体育教学工作去应对学生体质状况的下滑问题却并不十分在意,平时的体育课只要平平安安不出事就行了。有的学校连个学校体育领导小组也没有,评估验收的时候,临时凑一个名单,或者徒有形式而已,平时没有一次认真地研究过学校体育工作。”
由此可见,对于“中央7号文件”的颁布实施,上级虽三令五申,但最终还是流于形式,因为对学校体育持有片面認识的中小学校长们大有人在。因此,提高广大中小学校长们对学校体育精髓的正确理解,树立“学生健康第一”的办学理念,而非“脸面第一”“升学率第一”的片面认识,已经成为当下贯彻执行“中央7号文件”的当务之急,也是“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
再次,把“校长是第一责任人”的工作切实落在实处,这是“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
2011年12月6—7日,全国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研讨会在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实验小学举行,来自全国阳光体育先进县的百名校长们共同签署了《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倡议书》,其宗旨就是倡议全国的中小学校长们要“提高认识,执行规定”“促保障,抓落实”。
当前中小学校长们抱怨最多的恐怕就是“经费紧张,场地拥挤,器材匮乏,安全难保障”这几条了。诚然,学校体育的发展与其他学科的发展相比较,经费投入之大更令校长们挠头。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当今最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广大校长和体育教师们对待学校体育工作“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重视和决心。以我们这个国家“贫困县”为例,全县三处高中学校全部铺有标准的塑胶跑道、人造草坪的足球场地,建有气势恢宏的体育馆,室外篮球场、排球场地一应俱全,足见体育经费的投入非常大。但常态的体育课堂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开展的情况却令人不敢恭维,除了体育课能看见三五个一伙的学生们在打篮球之外,鲜有看见从事其他体育活动的学生们的身影。一些中老年教師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现在的条件较之以前,真可谓天壤之别,可是领导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和老师们教学的主动性,以及学生们锻炼身体的积极性却大不如以前了。这与吴键博士在2008年底对华北某省两市四县在检查督导中所见的“一所3000多人的高中学校体育器材少有用过的痕迹”如出一辙。虽然其中的原因错综复杂,但是“校长重视不够”和体育教师们的积极性不高却是不争的事实。
这里,有一组关于体育教师服装费和班主任津贴的数字对比,颇为耐人寻味:80年代末期,我们享受“一身棉和一双鞋”,再加上粮食补贴,基本与班主任津贴的7元/月相持平。而在90年代末期,班主任的津贴即由当初的每月7元,翻番成每月14元,我们服装费仅占班主任津贴的1/2不到。至2005年前后,由于物价飞涨,班主任津贴也由每月14元,增加到114元(即100元为学校补贴发放,走的是学校的内部账,而那14元仍随着工资中的班主任津贴发放,走的是县财政的账),我们的服装费仅占班主任津贴的1/5了。目前,我们学校的班主任补贴为每月500元,有的学校甚至每月多达800元至1000元,我们的服装费则不足班主任津贴的1/20了。现在班主任津贴一路飙升,相比之下,体育教师的服装费却“原地踏步”了几十年。还有令体育教师更寒心的做法,体育教师的课时费不足其他学科的1/3,一学期风风雨雨的课间操仅补助20元。有道是“于细微处见精神”,这组小小的数字对比,折射出的却是领导眼中体育与智育地位的天壤之别。究其原因,无非就是“领导重视”在作怪,不过,重视的不是“体育”而是“智育”而已,也就是“升学率第一”。另据有关调研数据表明:“待遇不公平”已经成为目前挫伤中小学体育教师积极性的首要因素;体育教师是保障体育教学改革和“中央7号文件”得以顺利实施的主力军,如果这只队伍整体士气低落,试想其“战斗力”必将大打折扣。
由此可见,“促保障,抓落实”不仅要保障学校的塑胶场地、体育馆等硬指标的建设,还要抓好体育教师服装费、课时费等“软指标”的落实,“同工同酬”,以充分调动广大体育教师们参与工作的积极性,让体育教师有尊严的工作。与此同时,校长还要把学校体育教学和学生锻炼达标与其他学科的教学要求放在同等位置上,纳入教学计划,列入课表,形成制度,认真实施,并纳入学科成绩,参与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等等。
总之,有法不依,“执行不佳”是当前影响“中央7号文件”顺利实施的最大障碍,而作为“第一责任人”的广大中小学校长们,只要能切实响应参加“全国贯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研讨会”的百名校长们的倡议,提高认识,明确责任,从常规活动入手,促保障,抓落实,“中央7号文件”的实施局面就一定会大有改观。
参考文献:
[1]王子朴.一小时之上[J].体育教学,2012.1.
[2]吴键.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推进过程中的障碍分析[J].体育教学,2009.3.
[3]卢其宝,李少群.校长首先应该成为播撒“阳光”的人[J].中国学校体育,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