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普罗克的暴风雨》2007年 米奇·多布朗 摄
米奇·多布朗:那个清晨,在我最终到达希普罗克时,时钟指向早上5点45分。太阳即将升起,希普罗克也躲在厚厚的云层后面。我停了下来,拿着相机和三脚架走出车外,脚踝浸入冰冷的泥水里。在我抬起头的那一刻,我知道我历尽千辛万苦来这里,想要拍摄的效果马上就会呈现在自己的眼前。
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我独自一人面向希普罗克坐着,但我感觉到我们之间的交流。我希望这幅照片能够让你感受到我拍摄这美妙瞬间时的所见所感。
乔治·巴尔:典型的米奇·多布朗摄影作品,整幅照片充满了梦幻、奇妙的光线和气氛。不知何故这个存在了几百万年的死火山,在摄影师刚好经过的时候,火山顶上空飘来了这些云。我们甚至可以看得出风吹着其他云层在飘动,而这团云彩正好就像挂在这锯齿形的山峰上一样,也许只存在了一瞬间。
一幅好的摄影作品,有人看到的是构图,有人看到的是色彩,还有人看到的是摄影师丰富的内心世界。摄影师自己更关注的是什么?拿起相机已有40余年的美国摄影师乔治·巴尔便热衷于对此的研究。
我们重生于视觉世界,我们不断地去解读与被解读。摄影师拍到的不一定是真相,而我们从中依然可以读到真知。
这一次,让我们透过品评经验丰富的乔治·巴尔的视角,来比较一幅幅摄影作品是如何被解读,而各位摄影师又是如何来“自我解读”的。
《以帕罗》1997年 菲尔·波吉斯 摄
菲尔·波吉斯:这20多年来,我经常和各地的土著人生活在一起,并记录着世界各地的部落文化。我试图通过照片和照片中的故事,为观者和被摄者建立起一种联系的桥梁。
乔治·巴尔:作品中简单的色彩更有利于强调主题,而且不论是黑白照片还是彩色照片,都增强了作品的表现力。人物紧握的双手代表着平和与满足,姿势里洋溢着自信。脸上的亮色展现了她的个性,而又没有过分强调线条。相机的位置稍低于人物的眼睛,充满了对被摄者的尊敬。
《饮水的大象》2007年 尼克·勃兰特 摄
尼克·勃兰特:我拍摄动物和拍摄人物的方法是完全一样的。就像看待自己的生命一样,平等看待所有的动物。这也是我不喜欢使用长焦镜头拍摄的原因之一。为能拍出人物的特点或者精神,你不会站在100米以外进行拍摄,而是会靠近再拍摄。
这头活了45年的美丽大象,在2009年10月被偷猎者捕杀了。这幅照片成了我的书——《阴影落幕》封面图片的最佳选择。乔治·巴尔:虽然这很明显是一头非洲的野生动物,但是这幅照片却给人一种在摄影棚里拍摄剧照的感觉。照片上方色调的不协调感,不仅给观者造成了一些困扰,而且还提出问题和引发人们的思考:室内还是室外、崭新还是陈旧、忍受还是生活、未来幸福还是前途未卜、敬佩还是怜悯等问题。一幅照片引起了这一系列的思考。
《湖塘秋色》2009年 丹·伯克霍尔德 摄
丹·伯克霍尔德:作为一位很少在室外光线下拍摄的摄影师,我发现黄昏时分日落的余辉洒向树林和湖面,画面十分完美。我用iPhone 连续拍了数张,然后拼接成最后的作品。作为一个和媒体打了数十年交道的人,我不得不对这创造性的图片处理方式表示惊叹。乡间小道上,我倚靠着我的杜卡迪,用一只手轻轻松松地就把图片拼接到一起。
摄影是为这种奇妙旅程提供动力的最佳发动机。
乔治·巴尔:这是作者把几幅照片拼接在一起的结果。但是由于iPhone 的自动曝光和一些拼接时的不完美,我们看到了幻影,一些不应该出现在画面里的景物。不过由于是油画效果,所以稍微有点不真实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而且这还给画面一种律动的效果。
《密码》2009年 迈克·尔雷文 摄
迈克·尔雷文:《密码》是我在日本旅行时拍摄的。当时我穿过一个把我和大海隔离开的围栏后,从山上往下看,突出的石头像手指,看上去很平淡,但它们的位置和顺序吸引着我。潮水慢慢退去,我眼前突然一亮——一个拍摄照片的绝佳机会来了!我在潮水退去的状态消失前,努力抓拍了4 幅。幸运的是,我最终拍到了想要的效果。直到现在,《密码》对我来说依然是个谜团,这也解释了标题的由来。
乔治·巴尔:画面优美、简洁,让人沉思,非常东方化。迈克尔利用了长时间曝光的技巧,使石头和天空的色调变化更加柔和,把普通的水面变成了魔幻表面,既像迷雾一样虚无缥缈,同时又像瓷器一样坚硬。
岩石像漂浮甚至悬浮在背景之上,深色的阴影给人以离开水面的感觉。石头像人的手指,还带有关节,向我们伸展开,指向地平线上的某样东西。
《摄影之道——摄影师的创作方法和视觉观点》
作者兼摄影师乔治·巴尔带我们赏析了书中52幅极具震撼力的摄影作品。书中的每幅作品,不仅有巴尔的评价,还附带摄影师的自述,解释拍摄时的情况:不只是介绍如何构图,而且还解释了为什么这样构图。此外,还附有每位摄影师的简介、个人网站,以及拍摄时所用的相机和基本技术细节。
在巴尔的指导下,我们的艺术嗅觉会更加灵敏,更容易抓住画面里无法言语的美,拍摄与众不同的作品。通过理解和领会这些杰作成功的原因,我们的摄影水平就会自然而然地提高了。相信所有喜欢摄影的朋友,或者是喜欢欣赏优美摄影作品的朋友,都能从本书中获得灵感。
出版:中国摄影出版社
作者:乔治·巴尔著
译者:徐星
开本:16开
页码:218页
定价:79元
《舞者》2005年 丹尼斯·迈查姆 摄
丹尼斯·迈查姆:我决定拍摄《舞者》的初衷,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摄影中运动的影像。我喜欢探索摄影的叙述性,这里会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和我的其他作品一样,我脑海里已经有了大概的构图,不过还是留有惊喜的空间。
乔治·巴尔:画面的构图是一流的。裙摆的弧线环绕着舞者,与之配合。舞者的左手和裙摆下面的边缘以及裙摆后面的边缘平行。头发的造型非常迷人,并与身体以及右手的曲线平衡。裙摆上的褶皱也非常美妙,把舞裙分成了很多不规则的区域,为舞裙增加了很多有趣的线条和曲线,而且舞裙的“尾巴”完美、飘逸地甩在舞者的右侧。
《天使下凡》1981年 约翰·温布利 摄
约翰·温布利:水是一种易变、纯净、无意识的和循环往复的元素。事物在水里就像精灵一样轻盈。水面的张力寓意着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斗争。通过对这富有象征意义的环境里无意识的拍摄,很有可能就在某一时刻,它进入一个和我们世界并存的空间。30年来,我相信这幅照片展现了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流。乔治·巴尔:如果要通过一幅照片说明“出色”和“绝妙”的区别,那么这幅作品就是个绝佳的例子。初看像一幅古老的油画杰作,如果你能静下心来研究细节,会发现这是一幅精美的照片。人物的姿势在画面中产生了一系列的线条和形状。卷起的裙摆刚好对水纹是一个补充,从某种程度上说,这非常奇妙,而且也是作品中最富表现力的地方之一。注意双脚和画面边缘的距离,舞者的左脚和画面底部边缘距离很远。实际上,这段距离暗示着脚离落下还有一段时间,给我们留下想象的空间。
《洁白的飞燕草》2009年 卡罗·希克斯 摄
卡罗·希克斯:我一般根据物体在背景下所展现出来的形状、细节来选择主体。绝大多数背景都是我自己手工制作的,从简单几笔到复杂的纹理制作。这给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调整机会,我可以静下心来构思,并获得自己动手的经验。质感是我摄影中一个重要的元素,这幅《洁白的飞燕草》的背景就是用多层通透的画纸制作的。
最终的作品是用热压档案级水彩纸, 并手工涂上inkAID数码涂料后,打印而成。这样处理后可以得到更柔和、更明亮的效果,也更适合我的作品风格。乔治·巴尔:像这样简洁的构图使我们可以更专注于花朵的颜色和形状。虽然飞燕草被描绘成“白色”,但实际上它那微妙的色彩并不是简单的白色所能形容的,从乳白色到淡黄色,还带有一点点紫色的渐变。整个画面既没有强烈的色调,也没有夸张的色彩——那都会破坏画面的和谐。
精妙的背景映衬了各式各样的花朵,虽然背景色调有些灰暗,很少有摄影师敢于把这两者结合一起用于静物摄影。
《窗和桦木》1986年 查理·怀特 摄
查理·怀特:我寻找场景里那些看着和谐的元素,发现它们之间很自然地存在着相互联系。如果能描述出画面中元素之间的关系,那么作品就成功了。从这里的树木、墙壁和百叶窗,我找到了很多不同程度的联系。
我对树叶和窗户不太强烈的琥珀色调非常满意。百叶窗四周的白漆使画面有一种荒凉感,增强了画面的氛围。对于我来说,照片需要有多层意境。乔治·巴尔:优秀作品成功的原因之一,是展示画面中的联系,特别是两个看上去毫无相关的物体之间的联系。白色的树皮和白色的百叶窗框,棕色的树叶和棕色的破旧窗户,它们的联系可以由其相似性构成,也可以由其对比性构成——优雅的树干和坚硬粗糙的墙面,倾斜、无序、弯曲的树枝和整齐的长方形窗户。墙面是这幅作品的一个亮点,它质感强烈,色调丰富。墙面的银白色补丁与淡白色窗框、树皮的形成对比,强调了后者的精致和细密。这个“最新”加上的元素,丰富了照片的内容,还平衡了构图中的其他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