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放如
在临床上常常可遇到不少对自己的错误与不良行为“难舍难分”、一错再错的例子。这不仅见于青少年、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不例外。
不久前,一位70岁的老专家(教授)痛苦不堪地来找医生咨询,谈到他一生为了维护“面子”而掩饰错误的“悲情”故事。老专家在年轻时提出了一个学术观点,受到了当时学术界的关注和追捧,但后来他自己发现了其中引用的一组原始数据出现错误。这是一个致命的错误,而这个错误一旦公布出来的话就要推翻他原有的理论。那时的他年轻气盛,实在是“于心不忍”地去“暴露”自己的错误,于是就沿着自己的老思路错下去,而且不断地寻找证据来证明自己的错误观点。目前他的学生、他的学生的学生仍在沿用他的那个错误观点,因为他把那个致命的缺陷掩饰得越来越“天衣无缝”,别人很难发现。只是人到晚年时,这位老先生突然有一种强烈的自责和空虚感,心灵的“剧痛”使他整日食寝难安……
心理剖析:
1. 放弃错误怎么会如此之难
这位老专家年轻时才华横溢,按说应该是能取得更大的成就,只可惜一辈子在维持一个虚假的错误、一个美丽的谎言中荒废光阴,空添华发!有谁来赔偿他逝去的年华,又是谁夺走了他真正成功的机会呢?
原来人生成功的关键就在于“实事求是”,敢于及时放弃错误和开始新的有效行动,就这么简单。
错误本来是促使我们重新认识和改善自我的一个最佳契机,但机会只会留给那些随时准备好的头脑,而很多人却坐失良机。这里面的关键问题在于要认识自我和揭示自我的“毛病”,特别是要纠正自我的不良行为与错误,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存在一定的难度。在现实生活中,不少人对错误似乎总是“恋恋不舍”,其中的原因主要是存在两个方面的困难:
其一是人们难于有“自知之明”,我们通常难于发现自己潜意识所存在的问题,由于个人常常不敢面对自己的弱点,无意中也就回避了自己的问题。
其二是我们即使发现了自己的某些问题也难于立即“改过自新”,因为要果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就需要彻底地抛弃自己过去的某些消极思维方式和不良行为习惯。这就意味着要部分地否认自己的过去,挑战自己的虚荣心和“面子”观,而为了保护“脸面”,人们往往宁愿维持“错误”,上文提及的那位老专家就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因此,要改正自己的错误需要有一定胆识和勇气。
2. 挑剔别人易,改变自己难
有位女士含泪来咨询婚姻问题,她是因为其丈夫的一些不卫生习惯忍无可忍而闹着要离婚的,真的是些极小的事情,她只希望她先生每晚能涮牙、洗脚后再睡觉,看似要求不高,而她的先生却就是怎么也改不了,多年来晚上睡觉几乎都是臭烘烘的脚就直往被子里钻,这对于这位有洁癖的妻子来说确实是够她受的了,可以想象这位夫人的痛苦有多深(当然妻子不能容忍丈夫的口臭、脚臭,而丈夫也无法容忍妻子的洁癖,试想,要整天面对着一个在一旁指手画脚的妻子,其先生的痛苦也是可想而知的了,故双方的互相自责、双方都不能屈就自己而为对方做某些改变是造成其婚姻问题的真实原因)。
小毛病都是如此难改,更不用说,赌博、吸毒、吸烟、酗酒等等根深蒂固的不良行为了。这也是人类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惰性,谁也不愿意改变自己,谁也不愿意为别人作些许改变,每个人都坚持自己的行为,哪怕明明是错误的行为(如打骂伤人、贪污受贿等),总会有种种借口和理由为自己开脱,大多数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往往屈就于习惯或近期利益,而较少考虑道德责任、是非对错及远期后果。
心理自助:
纠改不良行为,早做早受益
古人云: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试想,如果人们都能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并善于“知错就改”的话,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获得不断进步、持续发展的机会。可惜的是最简单的却是最难于做到的,知易行难,这些最好的东西恐怕没有多少人会真正消化吸收和享受,因此,圣人、贤人、伟人等始终不会是人群中的多数,成就大事业者也往往属于那些少数能够“闻过则喜”、“有过必改”、“实事求是”、不断放弃错误之人!当然,我们也用不着灰心,只要掌握科学的方法和采取有效的措施,人人都有改变自己和纠正错误的机会。 因此,从现在开始,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问题绝不能姑息手软,任其发展,不要再让“错误” 或问题阻止自己前进的步伐!因为这是影响我们身心健康与事业成功的巨大隐患,大错往往是从小错开始,大病也是从小病开始的、由自身的种种不良行为和习惯导致的。所以预防疾病和健康人生也同样必须从防微杜渐、有错必纠开始!伟人与常人之差别仅仅是在于个人自我能力实现多少之不同,我们无须羡慕他人,只须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与过失,不断完善自己和充分发挥自我潜能。
幸福与成功的秘诀在于知错就改,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个人生理和心理潜在能力的自我埋没和健康的逐渐消逝。然而,只要从现在起果断放弃自己的不良行为与错误,改过自新,坚持真理,此时此刻地尽力而为,尚能避免下一刻新的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