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怡
22岁时,一场车祸造成台湾男子阿水下半身瘫痪,遭逢人生重大挫折,却夺不走他向往财富自由的斗志。他选定理财方向,每天超过8小时研读。来年,他将从事家教一年存下的20万元(新台币,下同)投入股市,到33岁时已累积逾千万元身价。
为了实现梦想,他成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并在网络上用“佛洛阿水”的笔名,向普通人分享他的高获利心法。
每日8小时
钻研股市追求财富自由
家住高雄的阿水,父亲是码头工人,母亲是家庭主妇,在家中三兄弟中排行老二。他从小就知道,要达到财富自由,自己得更努力才行。所以,他总是用功念书,考上台大化工系后,由于喜欢与人互动,不想整天待在实验室,而转到台大财务金融系,希望有朝一日可至金融界发展。
“因为家庭环境并不宽裕,所以我很早就开始当家教、半工半读,大三升大四那年,我还曾在花旗银行工作。”阿水笑着说,除了生活费自给自足,他一年还存下十几万元的积蓄,计划着毕业后能顺利进入外商企业工作。
只可惜,22岁那年一场车祸意外,伤了脊椎,让阿水往后必须仰赖轮椅代步。“还记得那次车祸,我在医院整整躺了3个月,那时我最常做的事就是望着窗外,什么话都不想讲、什么人都不想见。”回想突如其来的冲击,阿水的表情还有些痛苦。
遭逢人生重大挫折,原本乐观的阿水,也曾经一度意志消沉,拒绝了不少亲朋好友的关心,将自己完全封闭起来。
“还记得当时回家后,悉心照料我的母亲,看起来很坚强,从来没在我面前掉过眼泪。直到半年后,有天父亲告诉我,母亲总是会因为担心我,半夜起来偷哭,我才惊觉不该再让这么疼爱我的母亲操心。”决定重新振作起来的阿水,计划从他熟悉的家教业重新调整生活步伐。
“当时我们有个开补习班的亲戚,会介绍学生给我,而为了存钱,我也会拼命接家教的工作,一心想把钱存下来投资股票,创造更多的收入。”原来就在阿水受伤后一年,他看到班上女同学以“证券研究员”的身份,在电视上解析台股,这让个性不服输的阿水激起了奋发的斗志:“昔日同学们都在进步,我怎能在原地踏步?”
几经分析,阿水开始研究股市,每天研读的时间超过8小时,希望借此提早达到财富自由。
为了把每月的开销省下来投资股市,除了几本经典书籍外,他阅读的书籍大多数都是从图书馆借来的,平常也会上网向投资前辈请教;算算他至今阅读过的投资相关书籍,已超过100本,其中他最欣赏的投资名人,则有巴菲特与日本的是川银藏。
勤做功课
主动索取产业报告取得先机
投资股市4年之后,阿水累积了人生的第一个100万元。1999年,他将从事家教一年多存下的20万元,买进他人生的第一档股票茂硅。后来,茂硅一度最高涨到93.5元,但阿水却是在茂硅股价跌破头肩顶的颈线价位50多元附近,才全数获利出场。虽然这次的投资依旧让阿水获利一倍,累积了50万元的财富,但阿水却从中领略到出场艺术的可贵。
2004年第二、三季期间,当时阿扁连任后,因为3•19枪击事件引发不确定性,让台积电一路跌破50元,甚至最低来到40元附近;阿水觉得台积电股价偏低,就从50元以下分批往下买,以半年的时间投入200万元,平均成本价45元;最后他在65至68元陆续出脱,获利达5成,累积了300万元的财富。
阿水有一套挑选价值被低估股票的选股逻辑,那就是只挑该产业具备“保存期限内”的价值型股票。“例如台积电,当时EPS获利稳健、ROE(股东权益报酬率)数字佳,加上产业趋势还在往上的前提下,50元以下买台积电,七八十元卖出的获利模式是可以适用的。”
选股逻辑
端看产业成长期的“保存期限”
“所以在挑股票时,我会看‘保存期限有没有过?这个产业还有没有未来的成长性?如果过了产业成长期的保存期限,我就不会再买了,像很多趋势改变的股票股价都回不去了,但产业趋势向上的股票就不同了。”阿水分析说。
就这样,阿水不断找时间重压下价值被低估的股票,直到2006年他已累积了500万元的资产。
2007年第三季时,他更全数出脱手上的持股,顺利躲过百年难得一见的金融海啸。“当时指数在9000多点时,爆出3000亿元的头部量,加上领先指标出现警讯、市场过度乐观,我就发现情况不对,出清手上的持股,直到大盘在8000点附近季线下弯时,更证明了我的看法没错。”阿水笑着说。
2008年10月,阿水转守为攻,开始在25元附近买进裕日车。他大胆假设在需求递延效应下,一旦景气复苏,车市回温,裕日车股价表现将有爆发力可期。他因此重压布局。不到一年的时间,阿水在裕日车50几元开始出脱大部分,获利超过500万元,让资产翻倍,累积逾千万元的获利。
从价值型投资与景气循环股中,挑选适合他的投资标的,是阿水一贯的投资逻辑;而展望今年的投资策略,他也会从这两大方向着手。
“其实我做每一笔投资时,都会预先设定买进与卖出价位,并且严格执行。现在我也常常鼓励年轻人,要及早做好投资规划,因为光靠死薪水,真的很难达到财富自由的目标。”在阿水的眼中,每一分投资都必须谨慎,也因为他勇于接受挑战,让他即使不良于行,依旧能一步步完成自己的梦想。 (摘自《今周刊》) (编辑/立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