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可以为制造业增加价值。” 正如WTO总干事帕斯卡尔·拉米出席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发言所述,目前这种制造和服务之间融合的迹象日益明显。
现在制造商尤其是在发达国家的制造商,越来越多地把服务加到他们的产品上。据统计,美国已经有近60%的公司把制造和服务产品结合在一起。比如苹果公司的iPad,试想如果没有互联网服务,那么它的使用将会多么有限。
这一趋势也在中国开始出现。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服务贸易在外延上不断扩展,在内涵上不断深化。5年前,不到1%的中国制造商声称能够提供服务;而今天,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20%。其中,不乏华为、联想、中兴这样的大型优秀企业。
正如拉米所述:“劳斯莱斯不再卖发动机,而是提供发动机维修。”情况确实如此,伴随经济全球化,制造与服务之间的边界正变得越来越模糊。货物贸易与服务贸易越来越表现出相互促进的关系,即货物贸易为服务贸易创造需求,服务贸易对货物贸易起到提升及转型促进。
商务部发布的《服务贸易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至2015年,服务贸易进出口总额达到6000亿美元,并确立30个重点扶持领域,为服务贸易大发展勾画了一个广阔的市场蓝图。
面对新商机,转型中的中国制造业准备好了吗?在人力成本、环境资源等诸多压力下,越来越多的国内制造商开始通过服务来提高增加值。低成本只是一时的,只有把目光投向设计研发、市场营销等高附加价值的产品方向与服务上来,向“微笑曲线”的两端扩展,才能真正为产品增值,提高获利的潜力,确保企业的永续经营。
物流领域与进出口贸易息息相关,也是服务贸易发展的重点领域,本期封面报道“打通中欧物流脉搏”,旨在欧洲经济下行风险加大的形势下,分析运价走势,让企业了解运价规则,保护自己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