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季红
1主持人语言运用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首先应明确受众在听节目、看节目时不是在礼堂里听报告,不是在课堂上听讲课,更不是在会议上听传达。所以,主持人在主持节目时应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淡化一些“指令式”的语言,多一些“深入浅出”,这样有利于优化传播效果,使受众更好的收听,收看节目。
要想更好的在沟通方式上通俗易懂,深入浅出,并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把所要表达的内容传达给观众。这是一种沟通方式,一种态度,同时也是一种能力。因为只有对谈话的话题有深度的了解和独到的把握,并且能够“钻得进去”,又能够“跳得出来”,能达到这种效果才有真正的“深入浅出”。深入浅出,要从观众熟悉的事物或直观的形象入手,尽可能把深奥复杂的问题通俗化、形象化、具体化、简单化,使之易于理解。白岩松以他在主持实践中的切身体会谈到语言的组合时说“用生活化的语言,加以提炼和扬弃之后,变成自己的文字,一种属于电视的文字。生僻字眼儿尽量少用,形容词太多也让人感到累赘。我们都应学会用平实的语言,采用叙述的方式,有节奏及韵律地道出蕴含品位值得琢磨的内容”。
倪萍的语言质朴、通俗、她追求的是更民族化、更通俗、更易被普通老百姓接受的语言。例如:一次以“邻里之间”为话题的《综艺大观》,串联词是这样写的:“邻居是什么?是相互帮助的朋友,是你在困难的时候可以向他求援的伙伴,是你生命中不可缺少的友情,是你生命中相互给予的人们。”?倪萍当时觉得这段话固然不错,但缺乏特色,哪个主持人说都可以,于是她就按照自己的生活感受和语言风格改成以下的样子:“邻居是什么?是你正在炒菜,发现酱油瓶子是空的,于是你就敲门要点酱油那家儿,是你出差了可以让他常看看门是否被人撬开的那家人,是你家房子冒烟了能第一个去打119的那些人”。倪萍像唠家常一样,把自己对“邻居”真切的感受化作具体的生活中一幕幕场景,邻里间亲如一家、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的情意立时荡漾在观众的心里。倪萍这种民族化、通俗化的语言,是她极具亲和力的关键所在。
2适时运用“讲故事”的叙述方式
讲故事”的叙述方式,首先来自主持人对信息的占有,对所报道之事、所谈论问题的熟知和理解;其次来自主持人对节目内容的整体把握,善于从有关的信息当中筛选出有“意味”的情节,此情节,或可“点睛”,或可“补充”;其三,便是用简洁、通俗、生动形象的口语,把选择、加工的结果外化出来。“讲故事”的叙述方式的特别意义在于观众在接受传播时,被主持人调动的积极的参与心理,因而受到感染,引起共鸣。也许有的观众一时未能准确的“抽象”其意味,但那些具体的包含很多内容的“故事”会给观众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一些意味深长的东西在日后的“回味”中是别有一番滋味的。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最擅长捕捉和讲述“耐人寻味”的故事来加深观众对人或事的形象,在《学者系列—— 季羡林》的开场白中,他以平和的语气讲述了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也许,了解季羡林可以从一个真实的故事开始,几年前,有一个北京大学的新生入学带来大量的行李,他看见路边有一个纯朴的像农民一样的老者,便以为是学校的工友,于是他让这位老者替自己看行李长达半小时之久,这位老者欣然同意,并尽职尽责的完成了任务。过了几天,北京大学召开新生入学典礼,这位同学惊讶的发现,坐在正中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正是那一天替自己看行李的老者。这段话用白描的口语,平常极了,勾勒出了画面及那位新生“惊讶”的细节,却在不经意中展现了这位渊博的学者可亲可敬的另一面。这些语言符号蕴藏的信息,具体而又独特,有很强的吸引力。它是具体形象的,然而其意味,却可以因观众不同程度的感受而显得十分丰富。
主持人应学会善于以“讲故事”的方式完成对节目的串联、介绍和导出,其传播效果不言而喻。主持人讲故事的素材来自何处?一是要靠平日随时随地的积累,自己读书得来或听别人说到;二是要靠自己细致深入的采访,或自己未能前往但善于从采访记者嘴里“掏”出来的信息,一句话,主持人就是应该无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都做个“有心人”。
3语言运用应具有积极真诚的沟通性
“人际性”是主持人节目的传播特色之一,主持人在传播中从信息到感情乃至思想观念的多层次的、恰到好处的与受众的沟通交流,其平等亲切的特色在通常情况下往往更容易被接受,“人际性”的主持节目是吸引受众,优化传播效果的重要手段。主持人节目的“人际性”传播特色反映在语言上,却是表现为积极真诚的沟通性和热情到位的服务性。
主持人节目的传播十分注重交流性,讲究交流方式,避免“灌输式”、“说教式”。具体的讲,主持人在传递信息的同时,通过带有一种人文关怀的、个人感慨的成分,从而有力地加强传授双方互动的传播效果。主持人在节目中与受众的沟通,既有感性的沟通也有理性的沟通,主持人自己动心动脑,从而语言的表述才有可能“直指人心”,引起受众联想与共鸣。白岩松在《面对面》里谈论人们往往忽略了日常生活中的幸福时,动情地把自己的生活感受告诉观众:幸福其实就是像水一样的东西,就是我们身边流过,像一杯好茶,亲人的一张笑脸,午后一抹温馨的阳光,夜半时分下班回家万家灯火中那盏为你点亮的灯。
这一席话很是撩人,自然而然的地引起观众的联想与思索,仿佛在人们浮躁的心上吹过一阵清风,让你沉静、平和。所以,主持人与观众的这种真诚的沟通是最能打动人心的。
主持人的语言应以“人”为支点,以节目为核心,以受众为归宿,是一个主持人思想感情、文化水准的具体体现,是主持人对生活、对节目、对受众关系的实际把握。主持人语言是主持人节目传播特色的重要载体,需要主持人凭着自己的有关知识与能力的积累,凭着以往的经验和临场的判断,灵活而又得体地、创造性地运用语言。这种创造性,在主持人应变的语言活动中需要,在常规的语言活动中同样需要。他们说出的不是千篇一律的套话、官话,不是大而无当的空话,更不是虚头巴脑的假话,而是充满真诚的、富于活力的、不同与他人的、平易近人的实话。只要主持人“上心”、“用功”,所表现出来的主持人语言在具体功能、语言样态、语言风格等方面,都会呈现出既新颖又恰切的五彩斑斓的色彩,从而为观众展现出一个立体的、丰富的语言世界。
参考文献
[1] 徐莉,毕凤飞.主持人口语表达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1).
[2] 闻闸.播音主持话语技巧训练[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
[3] 曾振华.实用口才特训[M].广东经济出版社,2008(2).
[4] 王朝彦.主持人语言艺术[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1).
[5] 陈阵,杨浩.主持人节目驾御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