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要: 刘备,作为三足鼎立之势的一方。他的为人之道,君臣之道一直是受众人褒扬的对象。但是细细品味,你会发现在众多光环下的刘备是一个只求利益的人。刘备者,非枭雄,非长厚者,唯利是图也。
关键词: 刘备长厚枭雄唯利是图
“那人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且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中山靖王刘胜之后,汉景帝阁下玄孙;姓刘、名备,字玄德。”
一、长厚者,非也。
(一)长厚而似伪。
“扬刘贬曹”是《三国演义》一个不变的主旨,就像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中谈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的形象之失时的那句著名的话:“欲写刘备之长厚而似伪。”这足可以说明对刘备形象的描述优点夸得过头了。而在实际的描写中也是如此。前面的引文是《三国演义》中对初次亮相的刘备的描述。从中国的传统观念中刘备的长相一经读者的阅读就与“仁厚”联系在了一起,也就是老百姓常说的“刘备一定是个有福的人,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最后是对他的性格的描写,又是个“有大志”,“有义气”之人,这种人在小说中始终是众人推崇的对象,是小说的主角,所以不禁要佩服作者了,用了短短的词语就在读者的心中给刘备创造了好的形象。但是我认为刘备的形象并非像作者开头所描写的那样的美好。
(二)貌厚而实薄。
在《三国演义》中刘备是作为奸雄曹操的对立形象来刻画的,这就是历来论者指出的二人一个是仁君形象,一个是暴君形象。“长厚,仁义”是刘备思想性格的基调,是作者极力突出描写的。但是在刘备的地位和军事力量很薄弱时,他不止一次地去投靠曹操,如果按照“长厚,仁义”来说,当时的曹操是个“挟天子以令诸侯者”,刘备既然是个有德之人,这一点不会想不到的,然而他还是一次又一次地去了,这足以说明他“貌厚而实薄”。
(三)过厚而不及。
不过《三国演义》中的刘备也并非只是个长厚形象,人人称他为“当世英雄”,连自视极高,目无余子的曹操也称他是“人杰”,既然曹操是个奸雄,那么他就也有着识别天下人才的慧眼了,可是就当时当地的情况来说,刘备的实力是不及其他人的,但是曹操却很看重他,并与他并称为天下英雄,作者借曹操这个当时具有较大力量的人来称赞刘备,更为大多数人所信服吧,咋听或许会觉得曹操的夸奖没错,可是仔细想想还是觉得诡异,或许有着“过犹不及”的嫌疑,越是想证明刘备的才能,越是存在着漏洞。
二、枭雄者,非也。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三国演义》中对曹操形象的具体描述。然而也有很多人用“枭雄”二字来形容刘备。
(一)真文者,假枭雄。
《三国志·吴志·周瑜传》载周瑜上疏说:“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其实仔细想想,以刘备当时的地位和实力是不及曹操的,以其“枭雄”之名,可能是“假贬而实褒”。其实,无论怎么看刘备都非枭雄,他不具备枭雄的奸诈与霸气,文弱得像个带有书生气的政治家。
(二)泪多者,非枭雄。
看《三国演义》最多的就是刘备的哭了,谈及三国中最喜欢的人物很少有人说是刘备,问其原因,大多是刘备太容易哭了,整部书好像就他一个人在感伤一样的。一个人的善良与仁厚不是只有通过感动得痛哭流涕才能表达出来的,作者一味地写其感动得不得了,或许反而让读者觉得刘备是个过于软弱的人,刘备应该是和张飞,关羽一样的善于应敌之人,可是太多哭的场景却让刘备显得过于弱小,无法与“枭雄”二字挂钩。
三、利益者,图也。
(一)重义者,非也。
对于所有看《三国演义》的人来说,桃园结义是个美丽的场景,其实不然。当时的刘备并无财力,只有一颗所谓的“报国心”,而此时的张飞确是最有钱的了,刘备当时不过想借一下张飞的实力来壮大自己。赵云去救阿斗,回来时“玄德接过,掷之于地曰‘为汝这孺子,几损我一员大将!”“赵云忙向地下抱起阿斗,泣拜曰:‘云虽肝脑涂地,不能报也!”当时刘备想到的不是自己的儿子,对于他来说勇猛的将领要比那个襁褓中的儿子有用得多了,所以刘备并非重义,而是重自己的势力,只是图利益也。
(二)重君道,非也。
刘备自诩是汉景帝阁下玄孙,本应为刘家维护其尊严,可是刘备却三番两次地投靠那“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之下。是说其为大丈夫能屈能伸还是说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把君道扔到了一边。
(三)重能臣,非也。
刘备白帝城托孤于诸葛亮并不是“信任”,而是“了解”,他知道诸葛亮一定会辅佐他的那个“扶不起的阿斗”的,并且他料定诸葛亮是永远也不会代替他的儿子而自己去坐最高者的位置的,他这样说更加坚定了让诸葛亮辅佐阿斗的信念,在他临近离开的时候,他放心不下的是他争夺的天下,是他刘家的天下,而能够让其天下长久稳定的,只有他的能臣诸葛亮了。毫无疑问,他利用了诸葛亮,可是诸葛亮本就是刘备争夺天下的得力助手,或许对于诸葛亮而言,早已习惯了吧。
结语:刘备“非长厚,非枭雄,唯利是图也”。
参考文献:
[1]张作耀.三国演义.是怎样塑造刘备形象的.社会科学战线箱,2004.
[2]于兴菊.试析三国演义中刘备的个性性格.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3]庞金殿.新议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形象及其塑造之得失.广西社会科学,2008.
[4]张安峰.泪水凝成的刘备形象.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