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贻法
在粤北连州市城区的街道上,人们经常可看到有一位年逾古稀的老汉,骑着一辆旧自行车,跑老干局、进燕喜山、上烈士陵园、到慧光塔,用心于地方历史文化的整理,致力于“关心下一代”的工作。
他,就是生于斯、长于斯、服务于斯而“离休未休”的老党员、老县长谭力行。正因为他老实做人、公道正派、清白做官的人格魅力,人们都尊称他为“谭老县”。
上世纪60年代,连县的历史文物遭受劫难。连州中学燕喜亭内,一块由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中唐文学家韩愈撰文,集文采、书法、刻技于一体的被誉为文史“三绝”的无价之宝——《燕喜亭记》石碑被毁于“造反派”之手,碑文被逐字凿烂外再敲裂成十三块,后被一农民捡回家里作砌猪栏之用。14年后,时任连县县长的谭力行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许诺悬赏:不管是谁,只要交回碎碑石就算保护国家文物有功,都奖励200元。此举打消了群众的顾虑,使碎石得以收回粘合成碑。广东省文学艺术家代表团应邀来连县观光讲学、参观燕喜亭时,诗人李汝伦对“谭老县”行了个九十度的鞠躬礼,深情说道:“感谢你为社会、为人民做了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谭老县”的工作目标就盯上了文化这一“重灾区”。他出面团结一批老干部,筹备恢复了“县文联”,成立和健全了书法协会、摄影协会、宾于诗社等群众组织,填补了连县的空白,培养了一大批文化新人,活跃了群众文艺生活。
连县历史文化丰富多彩,文明积淀内涵深厚。为保护和弘扬传统文化,使世人更多地了解它、热爱它,“谭老县”与陈听环等人合作,十多年来坚持不懈,主编、出版了《连州历代诗选》、《湟川新咏》、《湟水滔滔》、《刘禹锡连州诗文诠释》、《连州历代文选》等五部专著。这期间,为筹集资金,他多处作揖求援,为申请书号、审稿校对等,不知倾注了多少心血。更令人敬佩的是,他从未拿过一分钱的报酬。有人对此大惑不解,他说,凭自己的业余爱好做点事,拿了钱会愧对良心。
1989年,在上级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谭老县”与祝记添、成晋连等老同志一起,组织成立了“连县老干部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大家公推他担任会长,而且一干就是12个春秋。有些在别人看来是不屑一顾的鸡毛蒜皮小事,只要是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他都干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
在老区建设的工作中,曾担任会长的“谭老县”和“老区促进会”的同志一起,老当益壮,经常顶烈日、冒严寒,走遍了天光山、大东山等近百个村庄,为革命老区通电、通水、通公路等洒下了无数汗水。那十多年间,在社会各方资助下,连县建起了一所所“希望学校”,资助了一大批贫困学生,使不少辍学少年儿童都能重新背起书包走进教室。
有人说,本该颐养天年的“谭老县”不会享清福,总是一个劲地忙碌奔波,图的是什么?他说,我的生命是和党的事业连在一起的,我图的是晚年的日子过得充实些。他还说,年老了,能为连州老百姓做些善事,精神上能得到慰藉,晚上睡觉都特别舒坦、特别香甜。
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广州部队诗人韩笑先生书赠他的一首诗:“一身正气刻石,两袖清风作诗。县令退居二线,还是湟川赤子。”
——这,正是“谭老县”晚年人生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