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关键环节 促进秸秆还田

2012-04-29 08:50徐世林闫桂霞
吉林农业 2012年8期
关键词:碳氮比关键环节氮素

徐世林 闫桂霞

秸秆直接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是保证农业稳产高产的一项重要措施,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技术掌握不够全面,耕作中常出现一些问题,对生产产生一定负效应,因此玉米秸秆还田应掌握以下多项关键环节。

1.秸秆还田操作中存在的问题

秸秆还田作为持续性生产措施,逐步得到普及并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但由于部分农民对这一些问题认识不足,产生负效应,具体表现在部分秸秆还田后出现出苗率低、苗黄、苗弱,甚至死苗现象,不但不增产,反而减产,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1碳氮比失调 秸秆本身碳氮比为65~85∶1,而适宜微生物活动的碳氮比为25∶1,秸秆还田后土壤中氮素不足,使得微生物与作物争夺氮素,导致秸秆分解缓慢,麦苗因缺氮而黄化、苗弱,生长不良。

1.2秸秆粉碎不符合要求 有的地块粉碎后的秸秆过长,大于10厘米,不利于耕翻,影响播种。

1.3土壤大小孔隙比例不合理 秸秆还田后,使土壤变得过松、大孔隙过多,导致跑风,土壤与种子不能紧密接触,影响种子发芽生长,使作物扎根不牢,甚至出现吊根现象。

2.秸秆还田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

2.1秸秆细碎 把秸秆趁鲜铡成不超过10厘米的短节,或采用机械粉碎法,以免秸秆过长使土压不实,影响作物出苗与生长。若采用普通型搂腿小麦播种机,播种时易壅土,影响播种质量,应采用与之配套的旋转式(转盘式)播种机,以提高播种质量。

2.2合理补施肥料 土壤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一定的氮素,出现与作物幼苗争夺土壤中速效氮素的现象。所以,需亩增施尿素5~10公斤或碳铵15~30公斤, 这样可以避免苗期缺氮发黄。秸秆还田后,增施速效氮肥,可降低土壤中的碳氮比,从而利于微生物的活动,满足幼苗生长对氮素的需要,使秸秆分解加快,又可为作物中后期生产提供各种养分。如小麦对磷的营养临界期在三叶期,所以补磷可满足幼苗对磷的需要,同时为提高千粒重打下基础。钾利于糖的合成运输,促进作物代谢。目前,高产土壤普遍存在着“缺磷、少氮、钾不足”的现象,按比例补施氮、磷、钾肥料,可满足小麦生长的需要,提高作物产量。

2.3足墒还田 秸秆还田后,由于秸秆本身吸水和微生物分解吸水,会降低土壤含水量,因此,要及时浇水,以利秸秆与土壤紧密接触,防止架空。播种后,晾晒一天,用石磙镇压,使土壤密实,消除大孔洞,使大小孔隙比例合理,种子与土壤紧密接触,利于发芽扎根,可避免吊根现象。也可边收割边耕埋,利用收获时秸秆含水较多,及时耕埋利于腐解。土壤水分状况是决定秸秆腐解速度的重要因素。在水分管理上,对土壤墒情差的,耕翻后应立即灌水,而墒情好的则应镇压保墒,促使土壤密实,以利于秸秆吸水分解。

2.4数量适宜 无论是秸秆覆盖还田或是翻压还田,都要考虑秸秆还田的数量。如果秸秆数量过多,不利于秸秆的腐烂和矿化,甚至影响作物出苗或幼苗的生长,导致减产。过少则达不到应有的目的。一般以每亩200公斤秸秆为宜。

2.5加深耕层 充分发挥大、中型拖拉机的作用,加深耕层,要求耕深20~25厘米。玉米秸秆一般应埋入10厘米以下的土层中,耙平压实。

2.6消灭病原体 带病的秸秆不能直接还田,否则夏季玉米易发生病害,这类秸秆应销毁或高温堆腐后再施用,或施入适量石灰。新鲜秸秆在腐熟过程中会产生各种有机酸,对作物根系有毒害作用。因此,在酸性和透气性差的土壤中进行秸秆还田时,应施入适量的石灰,中和产生的有机酸。施用数量以30~40公斤/亩为宜,以防中毒和促进秸秆腐解。

猜你喜欢
碳氮比关键环节氮素
内蒙古草原露天矿区复垦地重构土壤碳氮比差异及影响因素研究
抓源头 技术改造关键环节
掐准关键环节
个别谈话应把握好六个关键环节
云烟85不同叶位和不同部位烤后烟叶碳氮含量和碳氮比的差异性研究
找到稳定村医的关键环节
楸树无性系苗期氮素分配和氮素效率差异
基于光谱分析的玉米氮素营养诊断
基蘖肥与穗肥氮比例对双季稻产量和碳氮比的影响
氮素运筹对玉米干物质积累、氮素吸收分配及产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