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滥的“扩容”

2012-04-29 00:44
中国经济信息 2012年8期
关键词:创业板上市标准

中国股市巧立名目的扩容大跃进,对投资者只会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叶建林

第二套标准门槛很低,但几乎没有保荐机构愿意保荐这样的企业,未来深交所将加大力度,推动“小而新、生面孔”的企业上市,推进小微型企业的发展。

分食者众

创业板已经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果执行第二套标准,门槛降低之后,后果可想而知。而令人更为担心的是,如此情形下,创业板将变成自然人股东、创投等套现的天堂,更有可能成为包装粉饰上市的“集散地”。

3月27日,在“上市公司‘南山板块跨越一百高端论坛”上,深交所副总经理陈鸿桥表示,资本市场吸纳新兴业态和创新型企业面临新需求,特别呼吁符合创业板第二套较低标准的企业,以及互联网、服务业、创投动向等类别的公司积极上市。这是监管部门首次就创业板的第二套标准向市场喊话。

《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创业板上市的盈利标准,即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1000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500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5000万元,最近兩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显然,后一套标准(第二套标准)的门槛明显要低得多。如果“被执行”,更多的中小企业将可以跨过门槛,进而在创业板挂牌。更重要的是,监管部门大力推动“小而新、生面孔”的企业上市,表明未来创业板还将大幅扩容。

今年股市刚刚有了点行情,期待着从股市圈钱的公司就多了起来。平均每周20家拟上市公司发布预披露,背后则是500多家申请上市公司的“强大支撑”。

对于很多企业,想要实现连续两年盈利超过1000万元,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真的实现了,也就不属于创业过程中的公司,而第二套标准只要求营业收入和成长性。应该说,一家创业初期的公司,刚刚步入高速增长期时,也是可以实现这一标准的。

一家初创公司,即使资产规模很小,但只要有较高的营业收入,同时利润率不是特别低,如果按照标准下限计算, 只需利润率达到10%即可,如果主营收入够高,那么利润率水平还能相对降低。于是,很多真正处于创业期的公司,将能够来到创业板上市,这对于创业板回归本来面目大有好处。现在与中小企业板看不出多大分别的创业板,终于可以让偏好风险的投资者大呼过瘾。

对于很多创业企业来说,创二板比新三板又具有了更大的吸引力,不仅能够获得IPO融资,也能得到更接近主板的地位,创二板的出现,将会对拟上市企业进一步细分,未来什么样的公司上什么样的市场,将会成为必然。

难承扩容之重

自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公司登陆创业板以来,创业板股票数量于2010年8月6日达到100只,花了9个多月时间;于2011年4月7日达到200只,花费的时间正好8个月。而目前随着三六五网、利亚德和蓝盾股份携手登陆创业板,创业板个股总数将增加至296只,照此计算,在间隔时间近12个月之后创业板股票数量将达到300只。

截至目前,深交所网站数据显示,创业板上市公司达293家,总市值8004.15亿元人民币,平均市盈率36.8倍。而在去年4月7日创业板上市公司首度达到200家时,创业板的总市值就已经突破8000亿,这也意味着,今年的300家公司总市值只相当于去年的200家的总市值,整个创业板上市公司缩水之严重可见一斑。

进入3月后,IPO储备队伍扩容迅猛,每周都以20家以上的速度高歌猛进,上月新加入审核名单的拟上市企业就达百家,目前IPO在审待发的公司数量已破600家。

据证监会最新公布的主板和创业板IPO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截止到4月5日,证监会在审和过会待发企业共计604家。其中主板332家,创业板272家(包括12家中止审查企业)。

有报道称,到“十二五”末期,创业板上市公司将会突破1000家。有投资者指出,在全球股市相对温和的情况下,中国股市由于受到持续不断的大跃进式扩容压力而疲软无力。在宏观经济不佳的背景下,股市被当成了提款机。

退市的震慑,本来是市场基本调节机制的一部分。但正如主板一样,创业板的退市制度迟迟出不来。

接近深交所的消息人士透露,原因不在深交所,包括理事长陈东征等在多个场合多次提出,愿意在创业板上积极推行退市制度,希望创业板不搞重组和借壳,交易所已上报两稿,最新一稿定位于退市将缓冲到三板,但决定权在证监会。但一名接近证监会的知情人士表示,目前在证监会内部,退市制度仍处僵局。

虽然政策推动者希望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做个整体的改革,一步到位,一次性解决历史问题,但遇到的阻力远远超过在创业板先行先试。“但退市制度的缺失、买壳卖壳可能的存在,实际上为上市公司上了一道保险,公司得再差也没关系。这是个扭曲的制度。”一位市场人士说。

单兵突进是灾难

“10年磨一剑”的创业板推出两年多以来,就饱受市场的质疑与诟病。主要表现在,其一,“三高”发行泛滥成灾。由于创业板公司头顶高科技、创新型的光环,并且身披高成长的外衣,再加上发行人与保荐机构的大肆吹捧,超高价、超高发行市盈率现象非常普遍,像新研股份发行新股时,其发行市盈率甚至高达150.82倍。

其二,成长性不佳。创业板公司的成长性,不仅落后于深市中小板,甚至还被沪深主板远远地抛在后面,高成长神话变成了低增长的笑话。尽管深交所认为其业绩增长普遍存在所谓的“耐克曲线”,但为什么不等到“曲线”走好之后再上市融资呢?

其三,创业板市场呈现出鱼龙混杂的格局。本来是为新兴产业或创新型公司服务的创业板,最终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只要流通盘、盈利等符合条件,都能招至麾下成为其中的一员。像首批28家公司之一生产农机具的吉峰农机,还有涉足养鱼的国联水产等,居然也能贴上创业板公司的“标签”,确实有点离谱。

其四,疯狂套现。自然人股东、创投等是创业板公司发起人股东的最大特色,面对着高估值,这些“特色股东“在所持股份解禁后,纷纷疯狂套现在市场中已不算什么“新闻”了。特别是创业板公司高管的套现行为,对于投资者信心上的打击,影响无疑是巨大的。此外,创业板市场频现的疯狂投机现象,也常常受到关注。

创业板之所以存在上述多方面的问题,与监管的缺失与缺位密不可分。事实上,拟发行人欲闯关创业板,在盈利条件上目前执行的是第一套标准。而且,如果企业刚刚符合条件,真正过关也不件容易的事;只有那些盈利能力大大高于标准的企业,才有可能顺利通过审核。即使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业板已经暴露出不少的问题。如果执行第二套标准,门槛降低之后,后果可想而知。而让人更为担心的是,如此情形下,创业板将变成自然人股东、创投等套现的天堂,更有可能成为包装粉饰上市的“集散地”。

目前沪深两大交易所,处于明竞争、暗角力的阶段。吸引更多的企业到其交易所挂牌固然无可厚非,但更应该注重市场的承受能力与投资者的感受。追求政绩虽然重要,但却不能让投资者埋单作为代价。上交所的“国际板”曾经让投资者吃尽了苦头,这样的教训不应被遗忘。

深交所在创业板推行第二套标准问题上,需慎之又慎。扩容与监管问题,应该在强化了监管之后再考虑扩容。当市场万事俱备之后,还怕扩容的东风吹不起来?在中国政法大学资本研究中心主任刘纪鹏看来,退市制度并不能触及根本,远水解不了近渴,三高超募才是更大的问题。在其看来,唯有推进监审制度改革,实现监审分离,通过强化保荐机构的责任,强化交易所的职能,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创业板上市标准
20.59万元起售,飞凡R7正式上市
10.59万元起售,一汽奔腾2022款B70及T55诚意上市
14.18万元起售,2022款C-HR上市
2022 年3 月实施的工程建设标准
忠诚的标准
美还是丑?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增长股(创业板)
三季报净利润大幅下滑股(创业板)
一家之言:新标准将解决快递业“成长中的烦恼”
创业板上半年涨幅前50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