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民
今年7月初,我参加了第八届北京东京论坛,并在会上进行了发言。我提出,在中日关系的全局中,安保领域的交流和合作是滞后的,也是双方互信最需要加强的领域。在中日关系发展到今天的时候,安保领域缺乏互信正影响着中日合作的全局。所以,中日双方的公众对这个领域的状况都十分关注。
首先,中日双方在安保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是滞后的,双方都认为应当扩大这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如何扩大交流与合作?从对话中看出,中日双方都认为要找出在这个领域的利益汇合点,在利益汇合点的基础上扩大合作与交流。
中日双方在这个领域有哪些利益汇合点呢?中日两国对国际贸易的依存度都很大,海上航道对中日双方来讲都是生命,双方都希望保持海上航道的安全与通畅。这是双方一个很大的利益汇合点。
再有,中日两国都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日本多地震,中国不仅有地震,而且各种自然灾害频发。防灾、抗灾、救灾是中日双方的又一大利益汇合点。
其次,中日关系不能漂流。环顾全球,有一个十分值得注意的现象就是狭隘的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正在全球膨胀和泛滥。美国如此,欧洲亦如此,日本和中国也不例外。
民粹主义,则是对民族的情绪不区分是非,而投其所好,不论什么口号和做法,只要能够在当下获得民众的喝彩,赢得更多的选票,就采取这样的做法和口号,而不计后果。显然,如果中日关系任其漂流,就会被那些鼓吹狭隘民族主义和民粹主义的别有用心的势力所利用,把中日关系推向一个危险的方向。
上个世纪,日本的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留下了很深的创伤。战争虽然过去60多年了,但中国人民对于日本军国主义的战争罪行仍然记忆犹新。如果中日关系漂流,上述情况也会对中日关系的正常发展造成严重的冲击。
中日关系不能漂流,还因为亚太地区正在经历一个力量对比的大变化时期。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以来,在很长的时间里。一直是亚洲最强盛的国家。但是,这种状况正在发生变化。2010年,中国取代了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这个趋势还在继续,2011年中国的GDP为日本的125%。变化如此之大,如此之迅速,必然会在双方民众中带来一些复杂感情。中日关系如果漂流,就可能带来各种人们不愿意看到的困难和麻烦。
十分明显,中日关系漂流蕴藏着巨大的风险和难以预料的后果。中日关系要避免漂流,就需要引导,需要管理,需要推动,需要增强信心。
两国民众的交流,特别是青年人之间的相互交流,对两国关系的发展和世代友好影响巨大。
‘
中日关系虽然有些困难和问题,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忘记,邦交正常化四十年来,中日关系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进步。这是当年大力推动中日邦交正常化的人士都没有预料到的。今天,中日两国民众正在迎来一个大交流的时代。1972年,两国的人员来往不过一万人,去年,上升到500万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两国民众面对面的交流其影响深远。
今年4月11日,我到北京的一所著名中学给学生讲国际形势,他们的年龄大概在13-17岁之间。在我讲话之后,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你们恨不恨日本人?”会场里一片叫声说:“恨。”随后我说:“请恨日本人的同学举手。”结果在三百人的会场里,只有几个同学举了手。随后,我叫了一位举手的学生,问他为什么恨日本人?他说:“因为南京大屠杀,杀了三十万中国人。”我随后问:“有没有不赞成恨日本人的?”有一个孩子举手。我请他发言,他说:“我曾经在日本生活过九个月,与日本人接触很多。我发现日本人有很多东西值得我们学习,日本人很讲礼貌,尊重别人。进入商场,第一个进去的人会为身后素不相识的人拉着门,让别人都进去之后,他才进去。这样的事情在中国很难发生。南京大屠杀是历史上的事情,今天中日两国人民应当友好。”
我对这个孩子的回答表示赞成和肯定。我还援引胡锦涛主席的话:“历史不能忘记,仇恨不能延续。”两国民众直接交流的影响是巨大的,这能消除相互之间的很多偏见。
最后,在中日邦交正常化四十年后的今天,我们一定要看到前途,看到光明。我相信,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两国人民世代友好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