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媒体

2012-04-29 00:44:03
今日中国·中文版 2012年8期
关键词:塑像香港大学

声音

“深化改革开放,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与活力。”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四川省成都市就当前经济形势进行调研时指出。

“在维和、发展、人权和人道主义援助等大多数联合国重要工作上,联合国总是得到中国政府的强有力支持。希望能够进一步加强联合国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在联合国总部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时说。

“中非务实合作举措已得到全面落实,互利双赢、共同发展成为新时期中非关系最显著的特征。”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翟隽在中非论坛北京峰会和第四届部长级会议上表示。

“建设一个创新型的国家,不仅需要创新型的政府和创新型的企业,同样需要创新型的社会。”

——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在第二届“中国社会创新奖”启动仪式上表示。

“房地产调控是今年经济增长速度下滑的重要原因,但为防止房地产泡沫化对经济的长期发展的冲击,房地产调控不能放松。”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盛来运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文化沟通是拉近心灵和情感最便捷的桥梁。”

——文化部副部长、中华文化联谊会顾问杨志今,在出席由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山东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情系齐鲁——两岸文化联谊行”活动开幕式时指出。

“能够代表中国女性首次出征太空。我倍感光荣与自豪!”

——中国首位女航天员刘洋在北京航天城航天员公寓与媒体记者见面发表感言时表示。

媒体

《环球人物》2012.7.5

领导人的香港故事

20世纪9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都记得,当时,在中国版图的下方,标着“香港(英占)”和“澳门(葡占)”的两处地方,是中国人民心中长期的隐痛。

新中国成立前后,毛泽东提出暂不收回香港,“长期打算、充分利用”;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提出“一国两制”构想,在中英谈判中一锤定音;世纪之交,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力挺香港抵御亚洲金融危机;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建立起内地与香港更紧密的经贸关系。

2012年7月1日,胡锦涛出席香港回归祖国15周年大会暨香港特别行政区第四届政府就职典礼。这是香港回归15年来,胡锦涛第三次莅临香江,充分显示了中央政府对香港的重视。

回首几十年来,历任国家领导人都给予香港特殊的支持和爱护,在向香港同胞展现个人风采的同时,也大大增强了香港同胞对祖国的认同感、对中央政府的信心。

国家领导人的香港故事仍在延续。

《南都周刊》2012.7.9

大学的图腾

公共纪念物能否成为公共记忆和公共精神的象征,取决于它能否唤起“内在的回忆和荣誉的灵魂”。当下中国大学里的塑像,最大的特点在于没有特点,千篇一律,往往是一些古今中外的伟大人物,但是这些人物是否与学校有关,是否与大学精神相符,却不在考虑范围。

什么是正常的大学精神?陈寅恪先生在清华大学“海宁王静安先生纪念碑”的碑铭中已经指出,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尽管大学精神是相通的,但是这不意味每所大学都要复制一块王国维纪念碑。大学里的塑像,最好与这所大学具有内在的精神有联系,这样的塑像才会如鱼得水,“具有生命和独立目的”。

塑像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塑像的对象,也表现为塑像的产生过程。大学在精神上接近城邦,大学生在校园里习得公民的技艺,公共参与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围绕公共纪念物,大学生进行公共讨论,然后参与设计和制作,这本身就是对大学精神的实践。

塑像可以展现一所大学的灵魂,但是大学的灵魂不是由塑像决定的。

《南风窗》2012.7.6

“灰色治理”之困

《尚书》日: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国家权力和社会的关系、基层官员和民众的关系,始终是一个国家的政治一社会结构是否稳定的晴雨表。

原因似乎很简单:上层和中层的权力,和意识形态、制度、法规一样,与社会、民众的关系是抽象的,而基层权力,则直接和社会、民众打交道,它如何对待后者,具体地、现实地决定着后者对整个国家权力的反应。

今天的中国,置身的早就是和历史不同的制度语境。但是,不能讳言,在基层权力和社会的关系中,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

近年来,基层治理问题频出,权力失控的一些现象不时发生。从逻辑上,它给政治一社会结构的稳定留下了很大的风险。

面对新的挑战,如何跳出既往的思维,破解基层“灰色治理”危局,并上升成为一种改革战略,已经日益迫切。以民主法治、社会自治等政治现代化的方式规范基层权力运作,建构国家权力与社会新的关系。这是改革的需要,也是改革的必然。

《三联生活周刊》2012.7.2

养老金难题

一次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和养老金缺口的争论,再次深深触动了公众的神经。在尽可能广泛覆盖人群的养老保险机制里,每个群体有着不同的利益诉求。而检测一项公共政策是否合理,正是要看不同群体是否在其中获得公平的待遇,制度是否给人提供了稳定合理的预期。

其实在现收现付的体系下,缴费的个人无需知道自己的钱去哪里了。只要当你退休时,国家能够让你拿到设定的养老金,这个体系就可以持续下去了。但是每个人有个最简单的判断:在同一个制度里每个人应该是平等的,而且这个制度应该能够长期有效地持续下去。

养老双轨制的改革,说到底是个利益关系的博弈。在2008年事业单位五省市养老金试点改革时就遭遇到了极大的阻力,因为大家认为早参加改革早吃亏,观望的态度十分明显,谁也不愿意带头改革。公务员不参加改革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两个台阶是不公平的,事业单位和企业的双轨制更是不公平的,这些不公平不是改变不了,关键是要看有关部门是否下决心来改。

《新民周刊》2012.7.9

婚姻挂牌价

古语云“金玉良缘”,现在没点金玉,还真难成良缘。

富豪砸钱海选“正确婚姻观”的女子,引得各地美眉趋之若鹜;为了抢夺这块蛋糕,各大婚介所和婚恋网站群雄混战,征婚弄得像买婚。“草根”无力“外包服务”,家长出马代理儿女的相亲,口口声声却也是房子车子票子……整个社会的婚恋资源都围着“财富”这个主题进行配置。

这年头不需要“高富帅”,只要“富”一个字,就足以吸引待字闺中的不少女性了。根据胡润百富发布的《2012中国奢华旅游市场白皮书》,目前总财富在1亿元以上的中国富豪约63500人。但有迫切结婚需要的估计只是其中很小一部分。

财富沉甸甸地在婚姻天平的一端,另一端的砝码,无非是擅风情、秉月貌,或者是十项全能:家教、保姆、财务顾问、心理治疗师“几块牌子一套班子”,又或者是鱼与熊掌全部都要……这样的天平,能不能平?

试问,有多少美满姻缘,是靠“等价交换”就能成的?

猜你喜欢
塑像香港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在武汉大学拜谒李达塑像
形态各异的石窟(上)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大学求学的遗憾
繁华背后,是一个念旧的香港
商周刊(2018年13期)2018-07-11 03:34:14
香港之旅
军事文摘(2017年24期)2018-01-19 03:36:28
礁堡·塑像
展与拍
收藏与投资(2017年6期)2017-05-30 11:3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