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刹海周边的庙和传说

2012-04-29 04:22王志
百科知识 2012年8期
关键词:汇通沈万三什刹海

王志

什刹海名字的由来说法很多,主要有两种:一是什刹海旁有十座寺庙,包括广化寺、火德真君庙、护国寺、保安寺、真武庙、白马关帝庙、佑圣寺、万宁寺、石湖寺、万严寺。因此被称为“十刹海”,后变为“什刹海”;二是德胜门里,什刹海西侧有寺庙名“什刹海寺”,传说什刹海因这座庙而得名。元代什刹海名海子,为一宽而长的水面,明初缩小,后逐渐形成西海、后海、前海,三海水道相通。自清代起就成为游乐消夏之所。三海碧波荡漾,岸边垂柳依依,远山秀色如黛,风光绮丽,为燕京胜景之一。

还有一种是和活财神沈万三挖十窖银子的传说有关。说到沈万三,老北京可能都听过,说他是“活财神”。沈万三平常是说不出哪儿有金子、哪儿有银子的,只有狠狠地打他,打急了,他胡乱一指,在他手指的地儿挖,就准有金银,而且打得越厉害,挖出的金银就越多。“活财神”由此得名。

这一年,皇上要修北京城,又不愿把他国库里的钱拿出来,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不免发愁,有人就把活财神沈万三的事告诉了皇上。皇上一听高兴了,吩咐马上把沈万三抓来。把沈万三押上殿,皇上一瞅,心里就犯了响咕:就这么个穷老头儿,他会是活财神?不能够吧!不过从来都是有错拿的没错放的,还是先问问。皇上耕问:“你知道哪里有金子,哪里有银子吗?”沈万三答道:“我不知道。”皇帝发了火,吩咐武士把他拉下去,狠狠地打。直到打得皮开肉绽,鲜血直流,沈万三才喊了一句:“别打了,我知道哪儿有银子了。”于是他带着官兵,走到一块空地上,往下一指,说:“你们就在这儿挖吧。”果然,挖出十窖银子来。据说,这十窖银子,一窖是四十八万两,总共四百八十万两。北京城就是用这笔银子修起来的。银子挖出后,放银子的地方就成了大坑,后来大坑里有了水,人们就叫它“十窖海”,以后慢慢演变成“什刹海”了。

什刹海的周围原有寺庙很多,它既反映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也体现了北京地区的民俗文化。随着历史的变迁,许多寺庙已经荒芜,后来被改为民居,现在对外开放的寺庙已经很少了。

什刹海(寺)

位于后海西沿滨海胡同。什刹海作为寺庙,始建于明朝万历(1574年-1620年)年间,是什刹海地区比较老的寺庙。清顺治六年(1692年)重修,又叫十刹海庵、什刹海庙、十岔海等。这是一座不大的寺庙,坐西朝东。《帝京景物略》中记载:“京师梵宇,莫十刹海若者,其方五十亩,室三十余间。”《天府广记》中记载:“十刹海在龙华寺前,万历中陕西僧三藏建。”相传,这位三藏和尚在什刹海(寺)当了20年主持,每天身披袈裟,持瓢乞讨,什刹海周围的居民见到他拿着瓢,口朝上,就知道他饿着肚子,便把家里吃的东西施舍给他。如果看见他瓢口朝下,便知道他已经吃饱了,不再给他吃的。这个瓢后来一直挂在庵中,成了三藏和尚的遗物。什刹海的庙产后来陆续被分割,我们现在能看到的是当年它的山门三间、配房、配殿、大殿大约20多间,除大殿是硬山诟大脊,筒瓦顶,其余是硬山箍头脊,普通的筒瓦顶。现基本保持原状,由居民居住。传说什刹海因这座庙而得名。

汇通祠

位于什刹海西海西北小岛之上。什刹海的西海,其实就是积水潭。游什刹海,汇通祠应是必去之地。因为在汇通祠,您可以了解到什刹海、积水潭的历史,也可以了解当年老北京的水利工程概貌。当年汇通祠后边有一块一米多高的巨石,暗红色,通体花纹像云朵,手击音如铜器,纹路像一头狮子和一只鸡,所以人们把这块美石叫“鸡狮石”。相传它是一块陨石,清朝初年移到该祠,但又有人考证说它不是陨石,只是因为石头上有白点,像星星,所以叫它“星星石”。传说积水潭因此而得名,因为这块石头,所以当年叫鸡狮潭,叫着叫着成了积水潭。当然这只是一个美妙的传说。这块“鸡狮石”已不知去向,而传说却流传下来。元大都建城之初,根据水利专家郭守敬的规划,引白浮泉水,汇西山诸泉,从高梁河流入都城,汇入积水潭。有河就要有控制水流的闸门,北京话叫“水关”。当年在汇通祠的位置附近就建有水关,现在还有这个地名。明朝徐达改建北京城的北城墙时,在德胜门重筑水关。据考证,建水关挖河道时的土在积水潭的西北堆成了一个小岛。明永乐年间,在岛上修建了一座寺庙,名叫法华寺,相传这座庙是永乐皇帝的爱臣姚广孝所建。因小岛上听到的水声淙淙很像潮声,所以又叫“镇水观音庵”。清代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重修,改名为汇通祠。祠内有两块匾,一块写有“潮高普觉”,另一块写有“功兼利济”。祠内供的是龙王。乾隆对汇通祠的改建很上心,建成后,曾到此一游。这里的景观让这位风流皇上诗兴大发,并留下了乾隆汇通祠御制诗几首。民国初年,这座庙曾一度售给长春堂药店的张子余,张子余是京城有名的孙老道(孙三明)的内侄。孙老道在上世纪20年代发明了避瘟散(一种类似仁丹的闻药),由此闻名。孙老道死后,长春堂由张子余经营,张子余曾在白云观出家,受戒成为“火居道士”。他头脑灵活,善于经营,先后在前门一带开设长春棺材铺、庆丰饭馆、油盐店、亿兆百货店等,又在地安门开设了仁和堂药铺,成为京城商界“四大巨子”之一。有钱以后,张子余不断施舍道观,他看中了汇通祠后,把它买下,进行修缮,在山门外有他留下的“万古长春”的匾额。后来这里曾开过武馆。上世纪60年代末,因修地铁,全岛夷为平地。上世纪80年代,政府重修汇通祠,历时8年,清华大学教授、著名建筑学家吴良镛参与主持了汇通祠的修复工作。工程完毕,他写了一篇《重修汇通祠记》,刻碑于上。现在看到的汇通祠是后建的,先前的小岛已经没了,当然原来的祠也随之湮灭。在吴良镛的建议下,又用渣土堆了一座小土山,并且尽量恢复原状。新建的汇通祠占地约11000平米,内有石亭、剑碑、石壁、洞穴等景点。按照北京大学侯仁之教授的建议,将新建的汇通祠作为郭守敬纪念馆,故祠内有郭守敬的塑像及一些介绍文字。

广化寺

广化寺位于什刹海北边的鸦儿胡同31号,是一座大型佛教寺院。广化寺始建于元代,传说是一高僧托钵化缘、筹措布施所建,寺亦因此得名。明天顺七年(1463年)重建过一次。明万历年间、清咸丰十二年(1852年)重修,光绪二十年(1894年)重建。1937年溥儒(名画家溥心畲)曾出资修整。广化寺在明代为净土宗庙,清道光年改为子孙剃度庙。宣统元年(1909年)由清学部主持在广化寺筹建京师图书馆(原北京图书馆前身),民国时期鲁迅作为教育部主管图书馆工作的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常来此工作。1917年京师图书馆从广化寺迁至方家胡同国子监。1921年8月广化寺对

外开放。1927年,北平的南、北两个佛教会合并,设会址于广化寺。1939年在此创办广化佛学院,1946年建广化小学。1982年北京佛教协会成立并将会址设在此寺。

火德真君庙

位于地安门外大街77号,前海东岸,过后门桥不远,路西即可看到这座修葺一新的寺庙。京城地处北方,每到春秋风大雨少,夏季则有雷电,而老北京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一旦失火,便被烧为瓦砾。老北京火灾频繁,别说普通民居,就连大内皇宫也多次失火,所以人们对火神格外敬畏。老北京的四九城火神庙很多,而火德真君庙是老北京各火神庙中规模最大、规格最高、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此外,它也是什刹海地区历史最长的一座寺庙,相传它最早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重建(另据考证它最早建于元代末年)。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重修。原来的火神庙的殿顶部是灰瓦,为了表示皇上对火神的敬重,重修时,改为蓝琉璃瓦绿剪边筒瓦顶。民间传说这座庙里的火神王灵官很“灵”,清朝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皇帝对火神更加重视,重修时又把山门及后阁顶上加了黄琉璃筒瓦绿剪边歇山顶。老北京,只有皇宫(紫禁城)和皇家寺庙,才准许殿顶有黄琉璃瓦。黄琉璃瓦可以说是皇室的专制。火德真君庙能有黄琉璃瓦,可见皇上对这座寺庙给予了最高等级的“待遇”。火德真君庙,俗称火神庙。庙坐北朝南,有山门东向,门内外各有一座牌楼。山门外有旗杆,山门内有钟鼓楼。有三进院落,前院是灵宫殿,有明万历皇上御题“隆恩”匾额。王灵官是民间传说的一位火神,明成祖永乐皇上曾封他为“隆恩真君”,所以才有万历皇上题的这块御匾。殿内供奉的也是王灵官的神像,还有乾隆御题“司南利用”匾额。后阁名“皇极殿”,清代称玉皇阁,明万历皇上御题“万岁景灵阁”,清乾隆皇上改题“万寿景命宝阁”。殿内供奉的是玉皇大帝。其他还有供奉关帝、关平、周仓的“关帝殿”,上悬乾隆御题“气壮山河”匾额。有供奉北斗众星之母斗姥真君的“斗姥殿”,上悬乾隆御题“妙统辰枢”匾额。此外还有“辅圣”、“弼灵”两座配殿,后院还有观湖赏景的“水亭”。

为什么明清两代皇帝对火德真君庙如此重视呢?据史料记载,明万历年间,这座火神庙的香火极盛,四九城的百姓都到此进香拜神,但是突然有一天,火神庙发生了火灾,大火烧毁了皇极殿,因为皇极殿供奉的是玉皇大帝,皇帝为此大为震惊,认为这是不祥之兆,所以下谕让工部对该殿进行修复,并特赐蓝琉璃瓦顶。民国以后,火神庙的庙产逐渐被分割挤占,原有的钟鼓楼、旗杆以及山门前后的木帛牌坊均已拆除,神像也没了,庆幸的是寺庙的主要建筑依然保留了明代重修时的形制和布局。新中国成立后,曾被招待所和民居占用。2000年,市区两级政府重新整治什刹海风景区时,一部分居民和单位腾退,由区政府投资将该庙修葺一新,成为什刹海地区的一个旅游观光景点。这座寺庙现已公布为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关岳庙

关岳庙在西城区鼓楼西大街149号。这里原是道光帝的第七子醇贤亲王庙。醇贤亲王庙于光绪十七年(1891年)修建,至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建成。庙坐北朝南,分三进院落,其中中院又有东西跨院。中轴线依次为琉璃照壁,O r'],外为八字墙,两旁各有一座琉璃门;中院内东有焚帛炉,西有祭器亭;正殿7间,殿前有月台一座,东西配殿各5间;后寝祠5间。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民国三年(1914年)北洋政府在后寝祠塑关羽、岳飞像,并祀关岳,称关岳庙。1939年恢复武成王庙,简称武庙。大殿改称武成殿。原关岳殿改为武德堂。堂内北、东、西三面墙壁上嵌有配享和从祀武成王的历代80位名将传黄石刻,现存16块刻石。1950年曾是西藏达赖喇嘛驻京办事处,现为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驻京办事处。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另外还有许多寺庙(祠)也都分布在什刹海周边。如位于鼓楼西大街的万寿弥陀寺,位于大石桥胡同的拈花寺,位于后海的小龙华寺等。还有贤良祠,三官庙,广福观,天寿庵,丰泰庵,真武庙,普济寺,龙华寺,海潮庵,净业寺,静海寺,永泉寺,正觉寺,黄瓦财神庙,保安寺等等。

【责任编辑】李毅

猜你喜欢
汇通沈万三什刹海
中轴线旁有片“海”
韩首章中西汇通治疗荨麻疹的经验总结
沈万三研究综述
什刹海冰场的味道变了
最美什刹海
日立与南方汇通达成专利诉讼和解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
达济天下 汇通花开
什刹海小记
沈万三因富致祸是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