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部主任:王飞
wang_fei@chip.cn
炎热的夏季,最不缺的是雨,若能眼前一杯清明茶,且看窗外雨中花,应是别有一番闲情雅致。而对于摄影人来说,雨天是拍摄“有感觉”作品的大好时机,各种防水小相机是最佳之选。本月长白山之行,便试用了奥林巴斯的新款防水性能优异的E-M5相机。而两位摄影家于云天、朱恩光老师,更是用这款“小相机”拍出“大作”来,可见重要的不是拿什么器材,而是有怎样的理念。这让我想到了这一期采访平遥大展艺术总监张国田时,他对于2012大展“回归·超越”的阐释:回归到摄影的本质,超越旧有的限制。
器材编辑:郭宸宸
guo_chenchen@chip.cn
手机制造商“诺基亚”正悄悄地努力让年初发布的拥有1/1.2英寸CMOS的PureView 808照相手机在摄影类媒体里有更多的出镜机会——这多少有点在人们的意料之外。不过如果稍稍留意身边那些背着单反、微单却手持iPad或iPhone拍照发微博的潮人们,诺基亚的这点小动作也就无足为奇了。新的传感器技术(如BSI CMOS技术)、新的画幅(Super 16mm即1英寸规格)似乎并没有给DC领域的制造商带来更多实惠,反倒是便宜了手机制造商们,在这种背景之下,相机领域的Wi-Fi化进程是不是动作有点太慢了呢?
拍摄编辑:张雁飞
zhang_yanfei@chip.cn
偶然翻出“老片集锦”的文件夹,看到《查令十字街84号》,才想起自己好久没有看书了,没有看纸质的书了!在当今新媒介信手拈来的时代,对“纸”恋恋不舍着实有点落伍,好在这个习惯也没什么明显的坏处,那就再保留些时日。影片中的色彩与音乐参与叙事,并营造出完美的怀旧氛围,而且每个观影的人都能从中感觉到理想、坚守、智慧的力量,这应该属于最近被津津乐道的“正能量”范畴吧。看来我们终于从“穿越”的遐想中抽身而出接地气了,可转念一想,本应是每个人应该具备的基本品质,却成为被呼吁的稀有美德。没信仰,真可怕。
后期编辑:刘楠
liu_nan@chip.cn
近来深刻体会到作家靠爬格子吃饭的痛苦,自小不喜读字只爱看图,不曾想现如今却做起了文字工作。虽然从事影像的行当,但也并不是丝毫不喜欢文字的。其实影像与文字之间的关系就像一个悖论,所有人都在争论不休,却永远不可能有所定论。于电影,是影像与字幕的关系,于照片,是画面与图注的关系。于我而言,影像有影像的魅力,文字有文字的力量,各取所好即可,又何必纠结。偶然看到一张海报“Were at a loss for words”(没有你,世界一片寂静),是肯尼迪总统图书馆为纪念2010年去世的肯尼迪总统演讲稿撰写人Ted Sorensen而设计,用视觉印象展现了文字的力量,也足见Ted Sorensen的伟大。
拍摄编辑:董绚
dong_xuan@chip.cn
关注,转发,爱特(@)已成为微博控们每日必点击的3个词语。当各种明星、名博、评论人发布微博时,我们第一时间转发,每日甚至转Z条。转发后,我们到底记住了什么?又迸发出什么想法了吗?对于爱好摄影的人来说,我们从网络、书刊、广告上看到好片子,希望自己会拍成“那个样子”,仿拍现象此起彼伏,越来越多的片子出现了“撞衫”现象,长时间的模仿复制反而更没了自我定位。摄影是我们对美好、难忘瞬间的记录,是对生活的觉悟,更是某种情感的宣泄。请带着自己的想法和感情去拍照吧!请创造属于自己的摄影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