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东梅
地球上每过几年就要发生一次大地震。每当大地震来临时,地震区房屋无不倒塌,人畜伤亡,损失惨重。但每次大地震之前,大自然的动物们都会向人类发出警报,而鱼儿便是人们公认的“活地震仪”。
1975年2月4日,我国辽宁的营口、海城发生7.3级大地震。地震前,庄河县水产站平时性情温顺安静、总向一个方向游动的罗非鱼突然分散,四处乱窜,喂食也不吃,一直持续到地震来临;而北镇县金城镇养鱼场的鲢鱼全部漂浮在水面上不动,到震前半小时时,这些“死鱼”又突然急剧跳跃起来,有的甚至跳到了岸上。
1976年7月28日,唐山大地震的前4天,唐山市赵各庄煤矿陈某家养的金鱼,突然争着跳离水面,跃出缸外,当主人把鱼放回缸中后,金鱼居然尖叫不止。7月25日,唐山柏各庄养鱼场的草鱼一反常态,群起跳跃,使平静的水面一片哗然,有的鱼竟莫名其妙地头朝下尾向上倒立在水中,似陀螺般在水面上飞快旋转。
海洋中的许多鱼类也能起到预测地震的作用。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我国渤海发生了7. 3级大地震,震前渔民发现在海面上出现成群的盆鱼,它们上下翻腾跳跃。梭鱼则顺水流方向成群向东南游去,方向背离震中。在正常情况下,这种鱼总是逆着水流方向游动的。
类似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大自然通过鱼类向人类传递了大地震来临的信息,使天赋敏感的鱼类比人类更早地感知到“大难临头”。遗憾的是,人们往往不能理解鱼儿传递的信息,在迷蒙中不明不白地接收了“死亡通知书”。可以想象,如果鱼类在震前的这些反常表现能及时地被汇总、输送和处理,那么震区人民就可以在毁灭生灵的巨大灾难面前,拒收“死亡通知书”,关于灾难的描述也许完全是另一个样子。
事实上,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这方面也有许多例子。如上面提到的辽宁省南部那次大地震,许多单位和个人,有意无意地观察到震前鱼类的反常表现,并成功地预报了地震的来临。如盘锦地区某钻井队赵某,在震前2小时发现养在水缸中的几条泥鳅鱼突然翻腾起来,有的甚至跳出缸外。赵某通过这些现象联想到地震,及时把睡着的孩子叫醒,并通知邻居到室外躲避。不久,大地震果然发生了,就这样避免了一场灾难。又如丹东市丝绸厂工人温某,在震前20分钟,发现鱼缸中2条马甲鱼突然上下翻腾,跳出水面,并发出叫声,从来没有发现过这种奇异现象的温某立即意识到可能发生地震,赶紧把屋里的东西收拾了一下,刚把两个孩子抱出门外,轰的一声房子就倒塌下来,好险!
地震是一种灾害性比较大的自然现象,在多震的国家,差不多都建有动物地震预报站,许多老百姓还在自家养鱼,既起到观赏作用,又可预报地震,一举两得。在日本,几乎家家都养几条小白鱼、鲶鱼、泥鳅或其他鱼类。
那么,为什么鱼类对地震如此敏感呢?原来,鱼类的耳石和侧线器官是敏感的机械接收器和电感受器。就以侧线来说,对水流的压力变化及水中的振动都很敏感,而且对水中电位场的变化也具有灵敏的感觉。因此,地震发生前,水中即便有一股微弱的地电流或次声频,对敏感的鱼儿来说都是十分明显的,一有变化鱼儿自然就会做出反应。有人曾对鱼类进行过单一因素和多个因素的行为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在一定梯变分布电场条件下,外加200次/分左右极低频机械振动时,有些鱼就会出现类似于震前的异常行为反应。而这种反应,正是在地震来临之前,为人类作的地震预报。
据观察,我国各地出产的鲫鱼和鲤鱼以及养殖场的“四大家鱼”等鱼类,也会像对地震特别敏感的鲶鱼一样,在震前做出反应,只不过不如鲶鱼那么敏感罢了。
目前,从人们所掌握的资料来看,鱼类的前兆反应多发生在震前1~2天,异常反应的峰值则集中在震前的数小时,它可以作为临震预报的一项重要参考依据。不过,必须注意的是,许多非地震因素,如天气变化等,也都可能引起鱼类出现类似的反应。因此,人们通过了解地震前鱼类行为异常现象的典型实例,从而识别非地震因素可能引起的异常,这样既利于人们抗震、防震,又可避免引起不必要的惊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