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知名大学不是考的

2012-04-29 02:18尹颖尧郭艳琳
大学生 2012年8期
关键词:哥伦比亚大学林书豪美国大学

尹颖尧 郭艳琳

两个前辈申请大学的故事

林书豪

“他是队员中身体素质最差的那一个。”

哈佛大学篮球教练曾对大一的林书豪做出这样的评价。正是由于这一点,林书豪在高中毕业申请一批篮球好的高校时都被拒了。但是,哈佛大学看到了另一点:林书豪打球用的是脑子。就这样,林书豪没上成梦寐以求的斯坦福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来到了哈佛大学。

“哈佛招收林书豪体现了美国知名大学招收大学生的一个标准:找领导人才。”龙运昌这样总结。的确,哈佛大学招收林书豪见到了成效。林书豪成了哈佛大学五十多年来第一位被NBA看中的本科生,上一位被NBA看中的哈佛学子1954年入选NBA。

美国知名大学招生,就是要寻找各个方面有领导能力的人,但他们也没有对领导能力统一的评价标准,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评价特色。因此,想要进入美国知名大学,并没有一个量化标准。

龙运昌

龙运昌本科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研究生就读于耶鲁大学。1968年,龙运昌在香港高中毕业。那时,去美国留学的亚洲人很少。龙运昌参加了香港的大学入学考试(当时称为GCE O-Level和A-Level,前1500名的考生可以就读香港大学),龙运昌考了350名。龙运昌想出去看看,于是选了一所一般的美国大学申请。那时候申请美国的大学,首先要去美国领事馆面试,通过后再向美国大学申请。面试时,主要考察英语运用能力和经济能力。龙运昌清晰地记得,那天他与面试官谈天说地很投机,他们聊运动,谈学校,以及介绍自己的学习。龙运昌在学校组织了乐队,代表学校参加各种体育运动比赛得了不少奖牌;创办校报;参加辩论比赛……“我的活动很多,学习也不错。”

最后,面试官问他为什么想申请他看好的大学。

“便宜吧。”这是龙运昌回答。

面试官却说你可以申请更好的大学,接着向龙运昌介绍了哈佛、耶鲁、哥伦比亚等大学。

“你申请哥伦比亚大学吧。”面试官说。由于李振道当时在哥伦比亚大学,龙运昌对哥伦比亚有点印象。

“太贵了。”龙运昌回答。

“有奖学金,你试试看吧。”面试官劝道。

“我在香港只考了350名,肯定有349名学生比我的成绩好,为什么选我?”龙运昌问面试官。

“你跟其他的香港学生不一样,他们有成绩,但其他的都没有。你除了成绩,还有活动等很多东西,美国大学看重这些。”面试官回答。

结果,龙运昌拿到了哥伦比亚大学全额奖学金。

20%的书呆子就够了

来到哥伦比亚大学,龙运昌成立华裔校友会、新加坡校友会、亚裔校友会……从接待新生开始,几十年来不知不觉地做成了一名资深的咨询顾问。现在在中国咨询中,龙运昌经常被中国家长们问到怎么考名校,怎么花钱进名校,有的家长直接就问:“龙先生,花多少钱能把我的孩子送到哥伦比亚大学?”龙运昌常常强调:大学的品牌不像LV,用钱买不到;教育不是钱的问题,是付出……有朋友称龙运昌是传道士,不断地向中国家长传递“不要想着去考名校,而是培养学生的独特能力,发现自我”等。但是,龙运昌认为自己只是在向中国家长和学生传达正确的资讯而已。

与中国的学生接触中,龙运昌发现:中国学生用应试教育来解释美国知名大学的招生标准。“很多学生考托福、GRE,甚至大学老师都强调:一定要考多少分才行。拿不到这个分数,美国大学根本不看,甚至招生系统自动屏蔽申请书。”其实,每一份申请书大学都会看的,“斯坦福考官曾说:如果我们必须要托福100分,那就会错过很多优秀学生。”龙运昌建议:美国大学列出的申请分数线只是个参考,即使分数不够,觉得自己优秀也要申请。

中国和美国的文化不同。中国人口多,为此得考试和有明确的考试大纲,对人是一个模板,而美国教育认为每一个人都不同。龙运昌认为,不论是中国的应试教育,还是美国的教育,都体现了大学招生都有一个共同标准——公平。在美国,知名大学的招生还有另外两个标准——领导才能;独立和创新思考能力。这两者都是紧密相连的。

在美国知名高校,经常会看到体育、商业、艺术等各个领域的人才,“还有明星,美国知名大学觉得招20%的书呆子就足够了,其他的都是各个方面有才能的人。”

龙运昌的女儿在美国念的是知名中学,当年女儿毕业时,全年级80人有两人被招到哈佛大学。他们在成绩上并不是前三名,一个排56名,一个排16名。第56名的学生来自富裕家庭,从小开宝马、吸毒,生活非常糟糕。但是,毕业前他的两本小说被电影公司买下。小说通过他自己的成长经历,探讨富人有钱、但生活空虚的深层次原因。在哥伦比亚大学,龙运昌曾带过一个学生。高中毕业时,这位学生卖了自己创办的公司赚了100万美元,本科毕业时又卖了公司,赚了300万美元。

“我觉得学校不需要看他的考试成绩,他肯定会成功。”美国知名大学在招生时会寻找各行各业有领导人才潜质的学生,并且每个学校都有各自的标准,“斯坦福考官曾说,斯坦福招350个人,每个人都是不同的。而哈佛大学要招的学生又与斯坦福的不同。”

回中国“布道”

年过花甲,龙运昌回到中国创业,向中国学生和家长们介绍美国大学和文化。他的公司“红墙绿藤”坐落于北京中关村欧美汇购物中心的三层,店铺的门口摆着一个林书豪运球的易拉宝,走进店铺发现,易拉宝与店铺的服饰品牌相得益彰——红墙绿藤代理的是以美国常青藤大学名称为品牌的服饰,而林书豪是当下火爆的常青藤毕业生。

店铺被分割成两部分,一部分是琳琅满目的衬衫、T恤、领带……看着服饰上印着的斯坦福、哥伦比亚等常青藤大学图标,不禁感叹这些大学不但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而且这些历史和文化已被它们作为品牌,向世界传播。店铺的另一部分是咖啡店,对会员免费开放。咖啡店里摆着七八张小圆桌,四周的书架上摆着书、杂志和各种体育用品。走近看,这些书都是介绍常青藤大学的,或毕业于常春藤名校的校友、名人的自传,或各个学校指定的必修课本……杂志也是常青藤的校友杂志,或由学生自办的校园刊物,而棒球等体育用品更是彰显了各自学校的历史。

在咖啡店,龙运昌坐在那里,他个子不高,一身休闲装,带有浓厚的广东音。几张桌子周围,几对人面对面坐着。龙运昌介绍,他们正在接受出国留学咨询。咖啡店摇身一变,成了龙运昌和同事的咨询室。在这里,每周都有沙龙,咖啡店成了交流美国大学文化的场所。咖啡店不时举办小型座谈会,邀请美国大学的校友或教授来介绍自己的学校。去年夏天,这里为当年被哥伦比亚大学录取的中国新生举办了一场迎新会……

在平时咨询中,龙运昌不停地纠正家长们的各种错误观念,比如他告诉家长:不要请人给学生写文章,或申请书。有的家长却回答:孩子不会写,“我就反问:你请的人怎么就会写呢?比如,哈佛大学挑学生都是百里挑一的,随便请人写申请书,会出现写得不好,或文章千篇一律的感觉。”龙运昌认为,进不进名校不是主要问题,重要的是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是能在美国大学生存的能力和技巧。

1968年来到文理兼备的哥伦比亚大学,龙运昌第一天上的是历史课。上课时,老师给了一张列了60本书的书单,龙运昌问老师:“哪一本才是教材?”“没有教材,能看多少就看多少。”这是老师的回答。以后的每堂课都有一个主题,老师讲15分钟,剩下时间问学生问题、讨论。每次上课前,龙运昌都会去图书馆,查大量的资料。据他回忆,那时每个星期都要看1000多页的书,才能对付所有的课程。

有很多课其课上讨论和论文决定着成绩,“课上讨论占40%,两篇论文40%,还有最后的考试,也是写文章,占20%。”在哥伦比亚大学,data information(数据)是没有用的,不需要死记硬背,要活用所学知识,有些考试也可以带书进考场。

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到美国留学,美国出现了一门半公开的生意——帮中国学生写文章。有一个美国枪手曾写了一篇文章,透露帮中国硕士和博士生写过文章。文章中,他还展示了一位中国学生给他的邮件“订单”,指明要什么文章,“这个中国学生读着硕士,但从他的拼写、语法来判断,是英语文盲。”

在美国,一旦请人写文章作弊被识破,会被赶出大学的。这还不是龙运昌最担心的,他担心这些学生毕业后很可能在美国生存不了,那只能回到中国,但是,这样的文凭对中国又有何用呢?此外,这些学生会影响在美国的中国好学生,因为美国大学可能会产生误会——中国学生考得好都是作假的。

猜你喜欢
哥伦比亚大学林书豪美国大学
躬身践行修己身:从留美文科博士到美国大学系主任
美国大学招生行贿丑闻凸显其阶层割裂
哥伦比亚大学 客户是上帝,学生是王道
留美生与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施吹耳教育思想在中国的传播
美国大学课堂教学观察及启示
美国大学图书馆的课程服务及其启示
对“林书豪现象”的文化学剖析
林书豪绝杀取六连胜
到哥伦比亚学换灯泡
到哥伦比亚大学换灯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