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丹敏
2012年3月11日至3月17日,近百名来自中国各大高校的大学生,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成员,赴日本参加了2012“中日韩青少年友好会见”活动。本刊记者随团赴东京与京都两地,与他们相伴了5天以节能为主题的考察之旅。
东京看不到垃圾
一到东京,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街头的整洁与干净,你看不到垃圾,也找不到垃圾桶!大家很好奇,东京这么大城市,生活中的垃圾都是怎么处理的?
3月12日,我们在东京参观了多摩川垃圾清扫工厂。身处东京最大的垃圾处理中心,却闻不到半点异味,整个工厂厂区环境整洁,甚至非常安静。进入一幢建筑物的二楼,工作人员开始给我们介绍多摩川垃圾清扫工厂的建设过程,然后指了指地板说:“诸位现在坐着的下面,就是我们最近几年新建的一个最大的熔炉。”“我们现在正坐在东京最大的垃圾堆上吗?”大家有点不太相信。
了解了垃圾焚烧、清洁、再利用的过程及工作原理后,我们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全程参观了垃圾工厂的工作过程。
为什么东京的街头没有垃圾和垃圾桶?我们提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工作人员说,垃圾清扫工厂的车子会按不同的时间去街头收集不同类型的垃圾:比如周一是厨余垃圾,周二是罐装垃圾,周三是纸质垃圾等等;每天都有规定的时间收集,比如早上7:30~8:00,这个时候所有的家庭或单位都要把垃圾袋放在指定的地点。如果错过了时间,只能把垃圾拿回家,等待下一个星期的同样日子。因为有了严格的垃圾分类及回收时间,清扫工厂就会将不同材质的垃圾放入不同的机器处理,得到不同的再生材料。
Do you Kyoto ?
说到节能减排,大家都会想到1997年在日本京都召开的《气候框架公约》会议,正是在这次大会上通过了著名的国际性公约《京都议定书》,为各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规定了标准,即:在2008年至2012年间,全球主要工业国家的工业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的排放量平均要低5.2%。2012已经到来,作为议定书的签署地,京都在节能减排方面到底做得怎么样了?对此的考察使得此次的京都之行别有一番意味。
3月13日,我们在京都参观了京都青少年科学技术馆,京都市政府环境政策署全球变暖政策办公室青岛早纪女士为我们做了题为“京都城市环境模式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
青岛早纪女士指出,自从2011年日本发生了“3·11”大地震之后,随着核电站的关闭,大家突然意识到能源的紧张,日本很多城市的高楼关闭了彻夜照明系统;在关西地区,关西电力电子公司被要求每年在夏天(7月到9月)减少15%的耗电量,而在冬天(12月到3月)则减少10%的耗电量。
至于日常生活中的节能减排,京都市一直注重做细致而深入的环境教育。在京都,基于环境友好的教育和实践,从幼儿园一直贯彻到大学,每年学校都会定期举行如何减少垃圾的讨论,通过与当地社区以及商业中心的环境互动,推广环保生活实践,建设ECO School District(环保学校区域);从个人角度,提倡做节能环保专家,如组织一些家庭主妇参加节能工作坊,进行家庭节能措施交流学习活动。
最后青岛早纪女士提出了“Do you Kyoto(今天你京都了吗?)”的口号,希望大家都能在生活中记得《京都议定书》,注重践行节能环保。
听完报告后我们继续在科学技术馆参观,馆员用了整整一个下午的时间,详细介绍了京都市政府在垃圾分类、节水、节电、太阳能利用等方面的措施与成果。反观3月12日在东京参观多摩川垃圾清扫工厂的经历,同学们感慨:日本能够做到街头没有半点垃圾,垃圾工厂处理得如此彻底,全赖于整个民族的环境教育做得非常成功。